游大明山大明山,位於臨安西部順溪鎮,與安徽歙縣交界,距黃山僅70公裡,景色很像黃山,最高峰有1490米,人稱“小黃山”。我對黃山是情有獨鐘,於是,愛屋及烏,就想到大明山去轉一轉,去看看黃山的這位“小姐妹”。
據說,大明山是朱元璋起兵反元,建立大明王朝的秘密基地,那基地在1100米的高山之巔,稱為千畝草甸。謎一樣的歷史,霧一般的傳說,何不去見識見識?
10月5日,上午7時45分,我們一行9人從武林門輪船碼頭乘車,去大明山。中巴車開了2個半小時,10時15分到達大明山山門。門票68元,再加上景區內的交通費8元,共76元,價格實在有點讓人承受不起。
景區內的汽車將我們帶到700米高的“日月啟明”,上面的山還有700多米高,是要我們攀登的。
從啟明亭開始,始終有一條溪水陪伴著我們,時而是潺潺小溪,時而是嘩嘩瀑布,它們像調皮的孩子,忽而在左,忽而在右,忽而跑上我們頭頂,撒下粒粒珍珠,忽而又跟我們捉迷藏,躲進了岩石縫。
說到水,倒的確是大明山的一大奇觀:水從天上來。山頂有大明湖,一路下來,有龍門湖、伴月湖、蓬萊聽濤、楓流谷、龍門峽口、聽溪閣、諤龍潭、翡翠潭……每個景點都少不了水,水給大明山帶來了靈氣。山澗的水,經過沙石的過濾,透剔晶瑩,清澈見底,映著紅葉、綠樹,讓人感到特別新鮮,特別迷人。
好水、好景、好地方,就在這裡午餐吧。在一個峽谷的小溪邊,在泥石流或者是地殼運動滾下來的,被水衝刷得泛白的巨石旁,攤一塊塑料布,放上面包、饅頭、粽子、茶葉蛋、鹵鴨、素燒鵝、香干、啤酒、栗子、飲料、水果……就開始午餐。味道好極了,從來沒有這樣好吃過。“吃相”就不是那麼雅觀了,可以稱之謂:狼吞虎咽。沈師母早晨4時起床燒的茶葉蛋、栗子,最受歡迎,一下子就搶完了。
野餐,其實不僅填滿了肚子,還在不知不覺中,把周圍的景色,把山山水水都“吞”下了肚子,可謂秀色可餐也。
吃飽喝足,我們繼續上山。走了一個多小時,自以為快到山頂了,聽導游說,才走了三分之一路程呢。在“分明石”旁休息時,我們對自己能否在3小時裡爬到山頂,開始懷疑。
據說,大明山的秋天是挺美的,楓樹、械樹、柿樹、烏桕樹的樹葉顏色都會變紅。這時萬山紅遍,層林盡染,可與北京的香山媲美。也許是今年氣溫較高,已到10月了,山上的紅葉並不多。
倒是幾棵高大的銀杏,金黃的葉子,雍容的體態,在山中神氣地站著,表現出一種富麗堂皇的貴族氣派。在“龍門三嘆”附近,就有一株銀杏,這是周圍唯一的一株大樹,它高高地矗立著,樹冠很大,葉子金黃,有一種唯我獨尊的皇家風範。人們送給它一個尊稱:“皇後樹”。
由於3至6公裡範圍內,垂直高差千余米,造就了大明山生態環境的多樣性和獨特的垂直氣候,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就下降0.6度。常常是山腳陽光燦爛,山腰大雨傾盆。這氣候頗像黃山,那次我們去黃山就碰上了:山下還是陽光明媚,山腰雲霧繚繞,到了天都峰,老天爺竟下起了暴雨。看來,“姐妹倆”的脾氣倒很相似。
大明山樹木蔥郁,有“植物世界”“森林王國”“動物天堂”的美譽。山上的動植物種類繁多,據統計,有2500多種植物,百余種動物。這裡還跟湖北神農架、東北帽兒山一起,成為國家教育部公布的首批中國大學生野外生存實驗基地。
梅花應在冰天雪地中綻開,而有一種梅花卻在盛夏開放,它就是“夏蠟梅”。歐亞大陸唯一的夏蠟梅種群就在大明山,有173萬叢,占中國野生夏蠟梅總量的99%。我們到時,已是秋天,沒有看到開花的夏蠟梅。
從山上到山下,瀑布總有十幾個,諤魚潭下面的啟明瀑,由前後3個瀑布組成,很像諤魚的牙齒。最壯觀要算龍門瀑。一條玉龍奔騰咆哮,從天而降,形成四級飛瀑:一級利劍劈崖,二級玉笏朝陽,三級玉龍戲珠,四級飛簾濺玉,總高達90米。可惜前幾天沒下雨,水不是太大,如果水大,那聲勢,那氣魄,那情,那景,一定會使人大開眼界,大飽眼福。
大明山風景最佳處,當屬“龍門三嘆”:龍門瀑,玉龍咆哮,這是一嘆;大峽谷上,懸掛著一條100多米長的鐵索橋,這是龍門飛渡,走在橋上,橋身晃動,甚感刺激,可謂二嘆;在龍門飛渡上,遠眺“明妃七峰”,它們是落雁鋒、劍眉峰、霜冷峰、羞月峰、湘愁峰、玉箏峰、廣袖峰,多美的名稱啊,七位嬌艷的明妃阿娜多姿,拌著山風,在繚繞的雲霧中,正在翩翩起舞。這是三嘆。如果說,與黃山相似,這大峽谷,這滾滾雲海,就是其中的一條。可是與黃山的大手筆,大氣派來比,大明山畢竟是小妹妹。
從龍門飛渡下來,邵建菁突然不見了,他的女兒到處“老爸,老爸”地叫著,找他,我們也四處張望,卻不見其人。不知他飛渡到何處去了。
過了十分種左右,突然又出現了。原來他從小路繞過去看“千裡草甸”了。據他說,看過去,草甸也不是很大,沒有“天蒼蒼,地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般,想像中那樣廣闊。不過,在高山之巔,懸崖峭壁中,有這樣一塊大草原,這景觀也算奇特了。
下山途中,要經過山頂隧道,隧道溝通六座山,長2公裡,高、寬各4米,號稱萬米隧道。洞內有人工劈出的“一線天”景觀。行走在山頂隧道,涼風迎面吹來,剛才爬山時的汗都收進了,甚感舒服。在1000米的山頂,人工開鑿這樣一條隧道可不簡單。
3時,我們回到山下,上山下山共用了5小時,下山時,兩腳有點發軟。3時半,驅車回杭,6時到達杭州。
大明山是臨安新開發的景區,它融峰、石、林、雲、瀑、洞於一體,旅游資源相當豐富,特別是它的瀑布,多而奇,讓人贊嘆不息。我們下山時,看見大明山莊正在興建。聽說,二期工程,觀光索道也即將動工。我們相信,大明山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璀璨,更加秀麗。
2002年10月31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