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游韜光

作者: huankeyi2001

導讀雨中游韜光立秋後,多雨,氣溫也下降了5、6度,秋意正濃。 8月15日,我去靈隱,去拜訪幾位久違的菩薩。 雖然是陰雨天,靈隱的游客還真不少。跑過全國眾多寺廟,今天走進靈隱,覺得飛來峰的景致,靈隱寺的建築,都相當不錯;飛來峰的彌勒菩薩,靈隱寺的如來佛、觀音菩薩、五百羅漢造型都非常精致,應屬上乘,難怪這裡常年游客盈門,香火不斷。 擠在眾多外地游 ...

雨中游韜光立秋後,多雨,氣溫也下降了5、6度,秋意正濃。

8月15日,我去靈隱,去拜訪幾位久違的菩薩。

雖然是陰雨天,靈隱的游客還真不少。跑過全國眾多寺廟,今天走進靈隱,覺得飛來峰的景致,靈隱寺的建築,都相當不錯;飛來峰的彌勒菩薩,靈隱寺的如來佛、觀音菩薩、五百羅漢造型都非常精致,應屬上乘,難怪這裡常年游客盈門,香火不斷。

擠在眾多外地游客中,聽了一些導游的介紹,無非是康熙皇帝酒醉後寫錯了字,把“靈隱”寫成“雲林”,四大金剛為什麼一只腳總是擱著?等等。

還有位導游說,靈隱寺的正門是不輕易開的,只有鄧小平來時,江澤民來時,才開正門,其他人來都走邊門,連李鵬來也只能走邊門,因為級別還不到。

不知事實是否如此,可是我記得文革前,靈隱寺是開正門的,我們那時都是從正門進去的。為什麼現在不能走正門,具體情況不清楚,大概佛教的教規也在改革吧。

中午在靈隱齋堂吃了一碗齋面,10元錢。有香菇、筍片、素火腿等七八樣作料,味道不錯。

從靈隱寺出來,開始下雨了,想到,韜光已經許多年不去了,何不上去看看?

韜光,位於靈隱寺西北的巢枸塢。唐長慶年間,四川高僧韜光來這裡傳道,與當時杭州刺史白居易結為詩友,烹茗唱和,名噪一時。所以,這裡後來就叫“韜光”。當時的韜光可觀日出,觀潮,現存的觀海亭就有一楹聯: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後來,韜光又改為道觀,有純陽洞,供奉呂洞賓。

山下有幾攤賣香燭的,一位攤主說:“上山要燒幾柱香的。”我說:“香就不燒了,上山看看。”

在綿綿的秋雨中,我撐著傘,慢慢地向山中走去。雨中的山,含煙吐霧,像籠著紗罩、披著紗裳的女人,風姿綽約,楚楚動人。

山川景物,晴有晴的精彩,雨有雨的奇妙,一千年前,蘇東坡就詠出了“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絕句。綿綿的秋雨,像一位天才的美容師,在漫不經心之中,就給山山水水增添了千種風情,萬般韻味。

我撐著傘,慢慢地向山中走去。路修得不錯,有三米寬,曲曲折折的,一直通向朦朦朧朧的山上。山路兩邊是竹林和綠樹,左邊還有一條小溪,淙淙的溪水從山上流下來。

雨天,游人很少,偶爾可以看到幾個,但一個人游山的,只有我。

走了約10分鐘,樂趣就來了。雨淅淅瀝瀝下著,輕輕地打在竹葉上、樹葉上、小路上,除了雨聲,就是流水聲,其他什麼聲音都沒有。

我平生只有一個愛好:游山玩水。我喜歡與朋友們一起出游,人多有人多的好處:東南西北、談天說地,嘻嘻哈哈、熱熱鬧鬧。我也喜歡“獨游”,一人有一人的好處:想看什麼就看什麼,想想什麼就想什麼,想什麼都不想,就什麼都不想,自由自在,飄飄欲仙,仿佛遠離了塵世,有一種超凡脫俗的感覺。其實,也不是一個人,周圍有山有水有草有樹,這生氣盎然的大自然,不就是對話的最佳伙伴?

柔石在《二月》中說:“我現在只覺得一個人游山玩水是非常自由:你喜歡這塊岩石,你就可以在這塊岩石上坐幾個鐘點;你如喜歡這樹下,或這水邊,你就睡在這樹下,水邊過夜也可以。”看來,喜歡“獨游”的人還不少。人類為求得生存而群居,為求得喘息也需要獨處,大自然無疑是獨處的最佳處所。

“獨游”的最大好處在於可以充分領略大自然的美。一個人靜靜地面對高山流水,慢慢就融入了大自然。這時,人與山水,彼此含情,相對相知,相親相愛,就像談戀愛一樣。此時的山水,就會在你面前展示出它最明媚最美好的容貌,“情人眼裡出西施”嘛。辛棄疾所說的:“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大概就是這種感覺吧。人在“獨游”中,深情地面對山水,發現它的秀美,感悟它的魅力,在與它的溝通中,陶冶性情,淨化心靈,尋求樂趣和寄托。我認為,這,就是“獨游”的魅力。

我站在小路邊,看著從樹枝縫中落下的,細細的,時斷時續的雨絲,有一種回歸自然的親切感。細雨打在傘上,那微微的沙沙聲,讓我想起了扇子巷的老房子,想起了夜深人靜時,細雨落在那瓦片上的聲音——細細的,微微的,時斷時續的,像春蠶在咀嚼桑葉,像一位仙女在耳邊喃喃地說著情話。

沒有汽車嗚嗚的喧嘩聲,沒有人群嘈雜的吵嚷聲,沒有卡拉ok瘋狂的嘶叫聲……哦!妙哉!這令人陶醉的天籟之聲。

我站在小路邊,看著細雨落在翠綠的樹葉上,慢慢地聚攏,然後,一滴,一滴,跳進了快樂的小溪。竹葉在細雨中微微地顫動,像一群活潑的小女孩,怕吵醒午睡的大人,正在竊竊私語。

我一邊看,一邊走,細細地品嘗著,體味著,感受著這大自然的精彩表演。這時,我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喜悅和滿足,是一種幽雅的淡淡的喜悅,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滿足。

小溪水不大,快快活活的從山上奔下來,碰到石塊,濺起了小小的水花,有時在拐彎處,還會形成幾個淺淺的旋渦。那旋渦多像胖小孩臉上的酒窩啊,又甜,又美,我真想走下小溪,鞠起這淺淺的旋渦,吻吻這甜美的酒窩。

小溪讓我想起了黃山的水。那一年,我在黃山天都峰碰到了大暴雨,暴雨將我全身都淋濕了,我從已成為瀑布的山路走下來。黃山的水是豪爽的、粗獷的、奔放的,它帶給我豪情和激情,讓我熱血沸騰,神采飛揚。我不會忘記黃山的水。

我也不會忘記這小溪的水——韜光的水。這水是快活的、細膩的、脈脈含情的,它捧出了大自然的純潔心靈,帶給我真心和真情,帶給我寧靜和清新。

喔!多美的大自然啊,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把山中的寧靜和清新統統吸進了心裡。

這段路,一般情況下,只要走半小時,可我走了一個多小時。

我想,這就是享受生活,這就是享受人生。這種體驗,這種滋味,金錢是買不到的。

走過一個亭子,再走了20分鐘,就到了韜光。上面有一個茶室,茶室邊有個金蓮池,金蓮池已有千年歷史,據說是當年韜光和尚引水種養金蓮之處。此水清澈甘甜,據說可以治病,平時上山來取水的人還不少呢。

再走上去,就是觀海亭、一甌亭,這些亭子現在已經成為善男信女們,朝拜何仙姑、呂純陽的場地了。斷斷續續有人上來燒香拜神。下雨天,還有人上來燒香,可見,平時上來的香客一定不少。亭子裡掛著許多“妙手回春”、“有求必應”的錦旗,都是各地來燒香的信徒贈送的。大概,這兩位神仙真有點“起死回生”的本領吧!

四時左右,我沿著老路下山,雨比上山時下得大些。

2002年8月20日記


精選遊記: 杭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