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升天的地方

作者: huankeyi2001

導讀道士飛天成仙的地方——皖南游之四 這次旅游本沒打算去齊雲山,在汽車上聽本地人說,這裡還有一座道教名山,還是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呢!於是就萌發了去齊雲山的想法。 從宏村出來,車開了40分鐘,就到了齊雲山。 齊雲山是我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其他三座是龍虎山、武當山和四川的鶴鳴山。鶴鳴山我沒去過,我曾到過四川的青城山。青城山是我國道教的發源地之一 ...

道士飛天成仙的地方——皖南游之四

這次旅游本沒打算去齊雲山,在汽車上聽本地人說,這裡還有一座道教名山,還是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呢!於是就萌發了去齊雲山的想法。

從宏村出來,車開了40分鐘,就到了齊雲山。

齊雲山是我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其他三座是龍虎山、武當山和四川的鶴鳴山。鶴鳴山我沒去過,我曾到過四川的青城山。青城山是我國道教的發源地之一,張天師曾在山上傳道。山上道觀眾多,道觀依山而建,一層又一層,鱗次櫛比,蔚為壯觀。不知何故,青城山不在四大道教名山之列。

齊雲山位於黃山腳下,因其“一石插天,與雲並齊”而得名,是以道教文化和丹霞地貌為特色的山岳風景名勝區,歷史上有“黃山白岳甲江南”之稱,“白岳”即齊雲山。

齊雲山並不高,海拔僅585米,但36奇峰、72怪岩、24飛澗,構成了一幅山清水秀、峭拔明麗的自然圖畫。齊雲山的特點是峰巒怪譎,而且多為圓錐體,遠遠望去,一個一個圓丘,面目各異,別具一格。

齊雲山道教始於唐乾元年間(公元758——760),到明嘉靖、萬歷年,香火鼎盛,皖、浙、贛香客,每天達3000多。山上道院參差,鐘鼓磬鳴,以玄天太素宮、洞天福地最著名,據說,明嘉靖皇帝就是在“玄天太素宮”求子得子的。可惜,這些道觀都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掉了。現在,已修建了新的“玄天太素宮”,但要恢復原來的規模,談何容易。

我們乘纜車上山,約10分鐘左右,就到了景區大門望化亭,出亭後,過桃花澗,即到了洞天福地,此景頗為壯觀,壽字崖的“壽”字是清代慈禧太後的手筆,壽字直徑有230釐米。穿過像鼻岩,我們來到真仙洞府。這裡有八仙洞、圓通洞、羅漢洞、雨君洞、文昌洞,以前修行的道士就住在洞中。

這裡是齊雲山風景的精粹,那紅色的丹霞地貌,配上險峻奇特的懸崖、洞穴,周圍一片翠綠,空氣清冷而新鮮,再加上碧連池中石蛙鴨子般的叫聲,給人一種奇特而神秘的感覺。

這裡雖是道教,但圓通洞卻供奉著佛教的南海觀音,羅漢洞供奉著真武帝君,兩旁卻供奉著十八羅漢,雨君洞供奉龍王,文昌洞供奉文曲星,文曲星主宰功名,竟被道教“收編”上了道教神壇。在真仙洞府,我們感受到儒、道、佛合璧的濃厚氣氛,這是道士們豐富想像力的生動寫照。

真仙洞府崖壁有許多摩崖石刻,其中最著名的是“天開神秀”四個大字,剛勁有力,氣勢不凡,是真仙洞府的顯著標志。

玉虛宮在紫霄崖下的山洞內,是善男信女燒香求神、祈禱福壽的聖潔之地。

方蠟寨在獨聳峰懸崖絕壁旁的大石洞邊,相傳宋代方蠟起義,曾領兵駐扎於此,洞為議事之所,大石洞右上角有一小洞,傳說是方蠟住所。

小壺天,位於月華街長生樓下,因地殼升降運動而形成,洞門像一把石雕的茶壺,洞內開闊,可容納數十人。西側有一泉,泉水沿羊腸式水槽流入石水缸,邊上還有燒茶的石爐和一排石凳。洞中還有“恐龍足跡”,游人可根據自己的想像,去尋找遠古的遺跡。崖壁上有“思退崖”、“飛升所”等石刻,據傳,這裡是道士飛天成仙的地方。

齊雲山是一片飄浮在青山綠水、粉牆黛瓦之間的丹霞,是成千上萬塊瑪瑙鑲嵌成的一座紅珊瑚城。奇特秀麗的美景吸引了歷代名人雅士,使他們情不自禁地引吭高歌,留下了700余處摩崖石刻和許多優美的詩篇。李白、朱熹、徐霞客、唐伯虎、郁達夫等都來曾來此游覽。對於游山玩水,號稱游龍的乾隆皇帝,當然不會落後,游玩後,還寫了“天下無雙勝景,江南第一名山”的御題,把齊雲山大大稱贊了一番。

江南才子唐伯虎曾於弘治13年(公元1500年)金秋登臨齊雲山,並吟詩一首:“搖落郊園九月余,秋山今日喜初登。霜林著色皆成畫,雁字排空半草書。曲蘗才交情誼厚,孔方是與往來疏。塞翁得失渾無累,胸次悠然覺靜虛。”詩歌描繪了齊雲山的如畫風景,表現了唐伯虎登上齊雲山的喜悅之情。齊雲山的迷人景色,齊雲山的仙氣道骨,讓這位風流才子寧靜超脫,悠然自得,把金錢地位,利害得失,統統都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這,這就是旅游的魅力,登山的魅力,這就是旅游越來越受到人們歡迎的原因。我想。

在齊雲山游了兩個多小時,4時,我們乘纜車下山。


精選遊記: 黃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