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我不能入睡,因為我的腦海中是遼闊的大地和高聳巍峨的賀蘭山——那山是南方的山不能比的,那塞上的大地也是南方沒有的,那淳樸的民風更是西北的獨特風格,我渴望在那遼闊的大地上飛馳。。。
我於2003年仲夏來到寧夏,此前只是聽一位老家在銀川的朋友說過寧夏,依稀記得沙湖和9月的豐富水果。到寧夏是為公事,做一個大約一個月的項目,由於是和公司的同事一起,所以我們商量一起去游歷一番。工作之余,我們利用周末的空閑時間去了賀蘭山的蘇峪口,之所以去這裡——是因為我。我當時拿著簡易地圖正不知所措,因為我不太了解寧夏,寧夏的風景應該是塞上江南的景致,那裡有六盤山、黃河、長城、騰格裡沙漠、賀蘭山。。。但是我不知道一天的時間可以去哪裡,交通又如何,所以,我的腦海一片空白;而我的那2個同事更是不懂得玩的人,全指望我啦。我在地圖中豁然開朗,一下子看到了蘇峪口!就是這麼簡單,我去了難忘的賀蘭山;就是這麼簡單,我看到了夢中的塞外風光;就是這麼簡單,我無法忘記那巍峨的“身影”。
我們花了120元包了一輛捷達車,從老城區出發,我和司機商量出城後讓我們來開車,他很豪爽地答應了。果然,剛出了新城區,眼前是一個三岔路口,分別通向蘇峪口、西夏王陵等各處,而那條幽幽的林蔭路就是通往蘇峪口的道路,司機換成了我的同事。那林蔭路就是上山的路,路上車輛很少,偶爾對面才有車擦肩而過。這段林蔭路很長,從車中向前看去,仿佛那路的盡頭在遙遠的天盡頭,兩旁樹木森森林立,從林蔭路中穿過時,從打開的車窗飄進來的是陣陣樹葉的清香,沁人心脾。汽車繼續上行,眼前豁然開朗,那是塞上的遼闊的大地,我們的車子在廣袤的大地上飛馳,車前方和左側是高聳的賀蘭山,右側是塞上的遼闊大地,那大地不是南方的平原沃土,而是有大石頭組成的塞外大地,但是又不是戈壁灘,因為那高高的賀蘭山擋住了惡劣的氣候。湛藍的天空下是巍峨的群山,高聳如雲,令人想起李太白筆下的詩句——“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再看那藍天,有幾朵白雲飄動,又令我想唱歌——“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那山就在我的眼前,卻好像總也跑步到山腳下,難怪俗話說——見山跑死馬。飛奔的途中,看到了2座塔,就是拜寺口雙塔,是西夏時期保存不多的建築,那塔裡可能有佛舍利子或者經書。經過雙塔後10分鐘,車就到達了蘇峪口國際森林公園的門口。買了票沿著盤山路開車到了停車場,我們就下車准備爬山,一路上有很多景觀,都被人冠了名字,比如:青松嶺、兔兒坑、虎踞龍盤、一線天、行雲流水、別有洞天、櫻桃溝等等。其實,在這海拔三千多米的塞外山上,無需冠名,只求聽那松濤陣陣,看那樹林森森。那片浩瀚的松林據說是用飛機播種的,在這種缺水的塞外環境下能長大成材殊為不易。遠遠望去,深深淺淺的白雲高掛在蔚藍的天空中,郁郁蔥蔥的林海倚靠在灰得發白的賀蘭山上,這一切清新而自然。當我置身於最高峰時,剛好見到雲兒飄到另一座山峰上形成了陰影,隨著一陣風兒,陰影又飄到了另一座山峰上,真是美麗的無與倫比。雖然這裡沒有高聳的雪山,沒有浩瀚的原始森林,但是卻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啊。
從最高峰下行,我們在山中高喊,還有回音答復,我們走了一條石徑羊腸小路,樹枝低得讓我好想找一把砍刀。大約走了2個小時,來到山上的公路,離我們在山上的停車場還有幾公裡,由於山中沒有手機信號,所以我們只好沿著盤山公路上山,大約20分鐘後,我們看到了可愛的汽車,但是我已經疲憊不堪了。雖然我累極了,但是開車下山時,我睜大了雙眼回望賀蘭山,總怕遺漏什麼,因為我已經愛上了這塞外的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