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訪西山

作者: 樂游足跡

導讀周末,在友人小汪的推薦下,我們從蘇州市內出發前往西山,一路上公車不緊不慢的開著,走出舊城,穿過新區,經過一個多小時的顛簸後,我們幾乎昏昏欲睡了。就像愛麗絲突然掉進了通往仙境之洞,太湖就那麼突然的來到了我的眼前,浩瀚無邊,在驕陽的映照下波光粼粼,奕奕生輝,一座白色長橋引著我們向那個名叫西山的小島奔去。小汪介紹,大家都以為太湖在無錫,� ...

周末,在友人小汪的推薦下,我們從蘇州市內出發前往西山,一路上公車不緊不慢的開著,走出舊城,穿過新區,經過一個多小時的顛簸後,我們幾乎昏昏欲睡了。就像愛麗絲突然掉進了通往仙境之洞,太湖就那麼突然的來到了我的眼前,浩瀚無邊,在驕陽的映照下波光粼粼,奕奕生輝,一座白色長橋引著我們向那個名叫西山的小島奔去。小汪介紹,大家都以為太湖在無錫,其實她那龐大身軀的三分之二留在了蘇州,無錫只是剩下的一小部分,因為太湖在蘇州的市郊,所以遠沒有無錫的有名,卻也正是因為這樣這一片太湖水域更加純淨,自然風貌保持的更加長久。西山,就是這浩瀚太湖中的一個小島。中午時分我們抵達西山,解決午飯是當務之急;)小汪力薦的“太湖三白”當然成了飯桌上的首選,三白指的是太湖特產:白魚、白蝦和銀魚。白蝦是一種白色的小蝦,據說味道一般,我未親嘗;銀魚是一種小小絲狀小魚,類似廬山上的石魚,最常見作法的就是“銀魚炒蛋”,飯店一般也能吃到;最特別的還應該算是白魚,小汪說這太湖白魚是太湖特有,但是因為生存能力很差,一旦被捕起很快就會死亡,別看西山離蘇州很近,蘇州人要想嘗鮮是非親來拜訪不可。再加上白魚肉質鮮美,嫩滑爽口,自然堪稱三白之首了,也是西山之行的重要組成部分啦!

氣溫很高,大約三十六度左右吧,我們的第一站自然就選在了林屋洞。林屋洞俗稱龍洞,因幽邃奇絕又名天下第九洞,由太湖水衝積而成,它的形成時間距至少有2.5億年了,並且至今還在發育之中。它的洞口低矮狹窄,不仔細看還真看不出來,奇妙的是它深入山體內部,深數百米,像是一位謙遜的學者,厚積而薄發,有海納百川之勢,卻保存著波瀾不驚之姿。當你一腳跨進林屋洞的大門,就像進入了太虛幻境,仿佛那個凡塵的天地已經“離我而遠去了”,似乎人在世間的紛亂和煩擾永遠波及不到這裡,所以古人說它是“仙府”,我看也不為過了。尤其在這炎炎夏日裡,更讓進洞之人感覺精神一振,雖未說流連忘返,至少我是恨不得留到傍晚太陽下山才罷;)

進得洞內游覽發覺這個洞確實別具一格,和以前見得其他石洞相比自成一式:一是石塹多,石塹是溶洞底板上的溝槽。狀若戰壕,它的深度大於寬度。石塹或直或曲,或長或短,深淺不一,變化多端。《五行》書稱石塹為地脈,它連通地下暗河,源遠流長,終年不涸。明鏡一般的水面倒映著陡岩峭壁,風韻別致。二是泉水多,據管理員說林屋洞,每日的出水量在300立方米左右,每天要排水,否則就無法進洞參觀。洞內無形的泉眼許許多多,有形的泉眼有兩個——乳泉和紫隱泉。乳泉之水白如乳汁,俗稱奶奶泉。它的特點是雨季水多,激烈奔放,狀如瀑布;旱季水少,輕柔徐緩,形似細線。紫隱泉水源充沛,終年不斷。林屋洞簡直就是一個水洞,難怪我們頭上身上不停有滴水問候,有的游客甚至撐起了小傘。三是倒影多,水隨洞流,洞因水活,碧水倒影映照其間。虛實相見,妙趣橫生。四是橋梁多,洞內有平橋四座,汀步兩處。據說橋下都是天然的溝壑,經過探測,淤泥底下還有兩丈多深。考慮到安全因素,才未將液泥挖盡,所以現在只能給人以一個臨波而不是臨淵之感啦。

還有個秘密是只有當地人才知道的哦,小汪常來,當然也有體會,這也是她大力推薦我來游覽的原因:林屋洞,洞外廣闊天地,洞內別有乾坤。冬季,洞外天寒地凍,洞內溫暖如春;夏季,洞外驕陽似火,洞內清涼溫潤。冬暖夏涼,氣候宜人。我想,林屋洞一定是因為奇景加恆溫,才被古人贊譽為人間仙境吧。

再美的仙境也有離開的時候,誰叫我們畢竟是凡人呢;)有洞就有山,我們下一個目的地就是石工山了。石公山是西山鎮東南隅的一座山峰,排列西山八景之首。它三面臨水,岩石奇秀,翠柏蔥郁。石公山以前有兩塊奇石,傴僂似老翁的就是石公,另一塊是石婆。他倆差肩而立,相對而望,傳說在日夜思念著隔湖的大姑、小姑,由此而得名“石工山”。石工山名勝古跡眾多。相傳吳王夫差攜西施與此施消夏避暑、觀荷賞月,“石工秋月”由此而得名。它由湖中諸島構成山外山、島中島、湖中湖、天外天得壯麗景觀,登山鳥瞰,水天一色,令人心曠神怡。每年農歷五月十五至七月三十,湖彎百畝荷塘小荷滴翠,綠波翻滾,將夏日得熱風熱浪蕩滌無遺,是賞荷避暑的極好去處。望眼無際的荷塘我是見到了,可惜烈日當空,還是欣賞的心情大打折扣;(

雖然游覽時機不是很對,但是聽說如今的西山,不僅以林屋洞、石工山等西山八景而聞名,更是觀賞梅花的最佳去處。遙想每年正月,登高可觀“林屋梅海”。 初春時節,西山萬畝梅林,競相怒放,叢香果裡,暗香浮動。登上駕扶閣,又見太湖煙波浩淼,湖光山色,孤帆遠影,八百裡太湖浩浩蕩蕩,氣像萬千,立覺心曠神怡、酷暑全消。

如果說西山是個好客的主人,初次相識,她給我留下了極好的印像,可惜“主人”正忙,相識不能盡解主人家的妙處,但願來年再訪西山,來與主人“盡述衷腸”。


精選遊記: 蘇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