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陽朔之農民、工人、模特

作者: lgkelven

導讀騎車游完了遇龍河,要上公路回去了。因為之前的艱苦騎行消耗了過多的體力,所以只好緩慢前行。這也好,能讓我有更多時間且更為清晰地了解周圍的人與物。 車輪流動在路上,路兩旁是一片綠。因為這裡有的是水、草、樹,但最引人注目的應 該是連綿不斷的稻田。記得在我上小學時候,還是農民時代。那時我眼中沒有高樓大廈,沒有車水馬龍;只有青綠的世界,只有辛 ...

騎車游完了遇龍河,要上公路回去了。因為之前的艱苦騎行消耗了過多的體力,所以只好緩慢前行。這也好,能讓我有更多時間且更為清晰地了解周圍的人與物。 車輪流動在路上,路兩旁是一片綠。因為這裡有的是水、草、樹,但最引人注目的應

該是連綿不斷的稻田。記得在我上小學時候,還是農民時代。那時我眼中沒有高樓大廈,沒有車水馬龍;只有青綠的世界,只有辛勤的農民……曾記得某年夏天的一個午後,相約村中幾位小伙伴上村後山上去摘山稔子。上得半山腰往後看,就這一剎那,讓我銘記了農民時代的美麗可愛:山下是縱橫交錯的田梗,分割成片片綠油油的水稻田。在午後閃耀的陽光照亮下,無數的水稻似乎吸取了光亮的精華,滲透成綠的血脈,更顯為綠的清晰、明媚;也在午後輕柔的微風吹拂下,無數的水稻似乎得到了溫柔的憐愛,纏綿成綠的情感,更顯為綠的可愛、動感。——這是綠的世界、綠的精彩、綠的田園美景!時到傍晚,我們有所收獲而准備下山。下得半山腰,再次望向山下,眼前展現了另一幅世外桃源般的景像:夕陽西下,余輝灑向大地,水稻田仿佛鋪上了一層薄薄的金粉——金綠交彙、金光閃閃;炊煙升騰,催促勞作後的農民們扛起鋤頭散散落落歸家去……——原來,這是過去的農民時代;——原來,這是農民時代的精髓;——原來,我曾住在世外桃源。我只是用著稚嫩的筆調,點綴了點點的田園風情,而更多的是銘印在心裡,固然寫不了更精彩的風景、風情、風俗。田園畢竟是美的,但對一部分人特別是年青一代,他們了解的太淺、太淡、太輕。他們除了欣賞詩般的美景,還能知道多少農耕的歷史?

路上,我注意到兩位農民模樣裝扮的蹲坐著,其中一位手握著半截白粉筆,於地上認真描繪著好些圖表和數字,而另一位則神情嚴肅般注視著這些白色的記錄符號。他們時而交談,時而用手指向他們面前的水稻田到。可能,他們正規劃田地的使用分配,計算田地的糧食產量。在他們心中,地上記錄的應該不是一般的符號,而是一幅幅一組組詳細的生活藍圖。農民創造了讓人羨慕的田園,但他們命運沉重,生活酸鹹苦辣,依賴的就是田地!

帶著農民的記憶繼續走著,沒多遠,也看見兩位忙碌的身影。他們是電力維修工人,正冒著白天的酷熱,攀登在高高的電杆上操作著。工人,是一個國家特別是一個城市中具有創造性的群體。作為一個階級,工人代表著社會發展的力量,是推動經濟向上的先鋒隊。現代的城市,人們常將工人分為藍領、白領。藍領者,是一類從事技術性工作的工人,常被認為作業於粗重車間或室外場所等,似乎有低下身份的感覺;而白領者,則是身處空調間處理數份文件的工人,高尚乎?我不明白,何要將工人分類別!如此造就某些人好像受到職業歧視。無論藍領也好,白領也好,只是社會分工不同,雖然前者出於體力勞動,後者出於腦力勞動,但他們都不應該得到不同待遇。社會需要公平,職業也需要公平對待;處身設地站於雙方想對方,沒有他們我們怎麼能更好生活、更好工作?

路的一旁,間接到豎立著幾棟棟的房子。一幅幅若大的廣告牌鑲嵌在房子的一面牆上。影印廣告牌上的除了產品圖像,還有便是一位又一位艷麗的女性模特。現代模特,幾乎都是高挑的身段,美艷的面容。誰不知,作為模特的她們,要依靠的是青春,出賣的也正是青春。她們的生活境況,聽說並不如我們想像中的繽紛姿采(個別除外),她們辛苦時,需日夜趕場,且吃飯、作息不定時。我們常形容她們魔鬼的身材,可想而知,為了保持如此身段,她們是不敢過多濫地吃與喝。

美麗的模特,應該是一道美麗的風景。年青的女士們何不想一朝成為模特,走在閃光四起的T型台上?但我有點想說說,T型台所展示的與其說是服裝大師們的設計與創造,不如說是女模特兒近於赤身裸體的青春體態表演。實際上所謂當代都市服飾文化充其量不過是一個新聞炒作的固定熱點和一種能夠給某些人帶來巨大利益的期貨。真的,那些把一大堆布料都堆在脖子上而將臀部暴露在外或胸前綴滿垂地的流蘇而背叉卻直開到股溝處的服裝,其中究竟有多少美感、智慧或思想,台下的觀眾一個個都身穿傳統的紳士、淑女和貴婦的服飾,無一效仿那些被他們歡呼叫好的式樣,也從未見過一位大師穿著他(她)最為得意、最為轟動的作品上台亮相。如果稱其為文化它顯得太缺少內涵,如果稱其藝術它又太缺少美麗。真正的服飾文化、服飾的美與智慧,存在於西部生活之中。西部民族服飾的多彩多姿如豐富深邃的文化內涵是任何一個T型台無法望其項背的。——我這般說法,何不知要得到多少人的批判呢?


精選遊記: 桂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