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夫故事的海洋擷英”

作者: yaling

導讀《巫峽纖道歷險記》之四 聽老船工講的“巫山猿猴肝腸寸斷”故事 桓溫將軍帶兵入四川,途經三峽時,有個小兵抓住了一只小猴子,想帶到路上玩。母猴子思兒心切,跟著船行駛的方向,飛奔在纖道上沿路哀號,叫聲及其凄慘,一直跑了百多裡路,久久不肯離去。後來索性跳到了船上,被撞死了。一個船工破開母猴的肚子一看,裡面的腸子都斷成了一寸寸的小節。桓溫頭領知 ...

《巫峽纖道歷險記》之四 聽老船工講的“巫山猿猴肝腸寸斷”故事 桓溫將軍帶兵入四川,途經三峽時,有個小兵抓住了一只小猴子,想帶到路上玩。母猴子思兒心切,跟著船行駛的方向,飛奔在纖道上沿路哀號,叫聲及其凄慘,一直跑了百多裡路,久久不肯離去。後來索性跳到了船上,被撞死了。一個船工破開母猴的肚子一看,裡面的腸子都斷成了一寸寸的小節。桓溫頭領知道後,非常生氣。怒吼道:“你快滾下船去吧,我不要這種手下人。”全船人都為之感動,那個兵勇將母猴子埋在了一個亂石堆裡,帶著小猴走進了密林深處。後來,三峽中有船經過的地方就有古猿長聲哀鳴。後查閱《世說新語》〔黜免第二十三〕 記錄了“肝腸寸斷”這則動人的故事。這次歷險沒有奇遇到與纖夫共存的三峽那讓人“猿鳴三聲淚沾裳” 凄厲悠久的巫山猿,學名叫黑葉猴。但是據巫山南岸村民反映,官渡何等地時有有叫聲凄慘的猴子出沒。

另一個石匠兼船工講巫峽中不讓人喜歡的“石尤風”的故事:傳說一姓石的女子嫁給尤郎,尤郎要遠出經商,妻勸阻不從。由於尤郎久出不歸,妻思念成疾,臨終時嘆曰:吾恨不能阻其行,以至於此。今後凡有商遠行,我死後化作大風阻其行。故此稱“石尤風”又叫逆風。詩《巫山阻風辭》中就引用了 “石尤風”,“三暮復三朝,十行九未遂。殷勤石尤風,如傳神女意……”其實船工最怕“石尤風”。 他又風趣的說出順口溜來自嘲:“養兒莫學石匠,天天掛在岩上,對面來個婆娘,一錘打在手上。……” 通俗易懂的幾句話,道出了當年石匠修纖道的辛酸。

一個姓黃的船工講的美國人買三峽風的故事。三峽的風就是怪,長期打上風(自西向東刮的上河風),為船行上水如虎添翼,真可謂是一帆風順。船行至神女峰下,船工都虔誠的拱手向神女致謝。就是這樣有風幫忙,從宜昌到巫山急行都還得一個月時間。特別是上激流險灘時,那就要歇下來等 “打頭風” 幫忙。美國人可精了,提出用重金收買三峽風,船工回答,可以,但是得賣給你海拔300米以上的風,300米以下的不賣。這件事情當然不能成交了!怪不得我們走下水時風特別大,不能站在船頭體驗乘風破浪。

想起李白的幾首行船上下水時,速度快慢對比強烈的詩歌來。寫船過三峽下水之神速也:“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飛。”寫船走三峽上水之緩慢也:“巫峽夾青天,巴水流若茲。巴水行可進,青天無到時。三朝見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也說明蜀道之難 “巫峽七百裡,巴水三回曲。”(巴,三峽水也,曲折如巴字。古代的三峽人又叫做巴人。)要是沒有纖道,沒有纖夫們日夜兼程地付出,沒有三峽風的相助,李白杜甫之人能自由地出入三峽,名揚四海嗎?樂府民歌“巫山高”講述了:“巫山啊,高大雄偉;淮水啊,水深流急。我想回到東方的故鄉,為什麼又回不去呢?因為沒有船只可以渡河。江水卻是那樣洶湧澎湃,我只能站在水邊遠望,止不住的淚水浸濕了衣裳。飄零遠方的游子心想回家而又不能回去,叫我怎麼辦?”就證明了船、纖夫、纖道對於三峽通道、走出蜀地所起的不可磨滅的作用。



(拉)



(推)



(纖夫撐船)


精選遊記: 長江三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