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峽纖道歷險記》之三第二天,3月10日我們又乘同一條船考察了巫峽深處有一個地方叫鏈子溪,重新修建於康熙11年(1673)船工講在峽江的絕壁上有橫、直、斜三條鐵鏈,穿過7個石眼,99個鐵環,鏈條下有33步石級,最寬不過一尺,下俯滔滔江水,地勢十分凶險,專供纖夫和路人攀登鐵鏈上下,許多年前好多人曾經被摔死在這高高的危險凸岩底下。現在鐵鏈不見了,大家都格外地小心,腳步沉重地走過去,沒有太多的感慨和遐想。不奢望巫山雲雨的優美,不在乎滄海水滴的自由,我不能想像纖夫們真正歷經的痛苦。你我既遙遠又近在咫尺的古纖道,我用凡人的心境為它憂慮和惋惜:本來這纖道上沒了纖夫的身影就夠丟魂的,現在又要漲水了,永遠被淹在江底難見天日的黑暗受得了嗎,有誰再來考察、祭奠、痛哭…… 巫峽西口正拔地而起的巫山長江大橋將變天塹為通途,而那拉著船緩緩而上的纖夫們,再不用“腳登石頭手刨沙,拉纖駝背石上爬,風裡雨裡峽中走,掙的錢來養活媽……”他們又將移民分散灑落在哪裡了呢?三峽的水光天色纖道上再也不會出現他們的背影了。 沿三峽纖道爬行,是游覽自然,更是翻閱歷史書簡。這裡,每段纖道都濃縮著歷史,千百年來,江水激蕩與衝刷,無名纖夫的苦痛與掙扎,都永久地留在這兩岸纖道上。三峽纖道,我們祖先從蒙昧走向文明的見證者,我們祖先歷史記憶的收藏者,好奇的人們可以輕易地從它那裡索取歷史的殘片。
走完了纖道,我們肚子也早餓了,在長江邊就地撿來了水打柴,找到一塊能擋風的大岩石下升起了野火,熬起了野魚湯,品嘗了當地山民采的春天裡的野菜。一切是那樣原始古樸,重慶市奇石協會的秘書長老塗,拿出剛千辛萬苦從石縫中掏出來的舊石器時代的石器,學著204萬年前的巫山猿人在石板上小心的做刮肉體驗;我用樹枝夾著包子烤出的香味在峽中回蕩,惹得過路的游客吞口水;有個小子更是搶著用手在火中抓食物狼吞虎咽地塞進嘴裡;薄薄的小石片就是盤子;大大圓圓的冰臼就是湯缽……大家吃著、笑著,叫著、嚷著,謙謙君子摘下了矜持的假面具,豪放而又野性十足的狂歡起來。難得的一次身心放松,靈魂的回歸。我問船工,往年的纖夫怎樣做飯吃的,他淡然一笑,沒有你們吃的好,有的時候還沒得吃的,船工們是從來不是午飯的。一臉的凝重……我又轉過了話題,央求著老船工講很久以前的故事,他看著這些城裡人如此開心,就望著江面沉思了半會兒,喝了一口用長江水代替的酒,清了清本來就高亢的喉嚨,講了起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