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醒周莊

作者: sandbar

導讀我來到了夢中的周莊,想親近親近那些舊人留下的街道樓堂,握一柄油傘獨駐橋頭,細細體味舊人演繹的溫潤的小鎮故事。沈宅。發豪言願為朱元璋犒勞三軍的富商沈萬三,擁有前後六進的兩層木樓,但前庭後院緊貼著人家的窗,人家的牆。游人如織,顯出它的局促。一個恰當的“宅”字,讓我明白它不是一個花園,只是人家的宅院而已,擠了這麼多不請自來的客人,難免會 ...

我來到了夢中的周莊,想親近親近那些舊人留下的街道樓堂,握一柄油傘獨駐橋頭,細細體味舊人演繹的溫潤的小鎮故事。沈宅。發豪言願為朱元璋犒勞三軍的富商沈萬三,擁有前後六進的兩層木樓,但前庭後院緊貼著人家的窗,人家的牆。游人如織,顯出它的局促。一個恰當的“宅”字,讓我明白它不是一個花園,只是人家的宅院而已,擠了這麼多不請自來的客人,難免會捉襟見肘。

登上迷樓,更為狹窄的空間裡人頭攢動,窗口望出去,是別人家雜亂的庭院。據聞柳亞子等人來到迷樓,被迷樓盛景吸引,情難自禁嘆道“未飲先醉”。現在看來,依柳亞子等人的欣賞水准,除非來之前他們已然貪杯,否則決不會“未飲先醉”。正遺憾那些虛偽的溢美之詞准備離去,我忽然發現牆上有一副水墨畫,那只是郊野的一樁小樓,兀然獨立於一彎田梗上,四面薄霧環繞,是當年的迷樓吧。我恍悟,柳亞子沒有看錯,這才是被他們稱道的迷樓呵,現在的迷樓,淤塞於雜牆熙弄中早失了清秀的容顏。但我們,只為了看這畫上的迷樓而來的嗎?

三毛曾光顧的酒樓,門口立著一塊牌子,上書“三毛來到周莊,激動地又哭又笑:‘我終於到家了……,’”為自己做廣告。在這兒看到這句話,在我印像中率性真情的三毛,變成了一個神經質的中年女子。三毛呵三毛,你可知當年清靜的小村莊,已喧鬧如集市,到處只見穿梭的游人和雷同的旅游紀念品。還記得你曾為靜雅的豫園淪為嘈雜的小商品市場而嘆息,再回首面對又一片淨土的失落你又會怎樣的傷悲呢?

所謂的道觀、棋院,只不過是買一送一的假古董,三十元的參觀券,自然不能讓人轉上一圈就算完,還好我並不奢望在上海周邊能看到小橋下清澈的流水,不然會更失望。我不應該在陽光燦爛的夏日來周莊的,她的清秀樸實只有在春日的陰陰細雨中才能體現了。

我承認,所謂“靠山吃山”,利用已有的文物古跡開發旅游資源無可厚非,周莊是成功的,她據此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四處可見的路牌體現了她竭盡全力地讓游客感到方便的熱情。別怪我貪心,人生來矛盾,為古文物破損嘆息,重新修茸失去了殘缺美他又嘆息;文化失落他嘆息,文化被認知、被接踵而至地過多尋訪他還嘆息。

也許我不應太苛求,有幾個古跡不是幾經修茸的呢?像黃鶴樓,曾被多次重修,在當時,是仿古、偽古,到了今天,不也是一番美景嗎?寺即為寺,樓即是樓,當時人想的可不是吸引游客,他們要發揮它本來的功能。如果古人多些商品意識,也許今天又多幾處旅游資源了。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