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雨快意桐廬行

作者: 可樂不加冰

導讀前言:周五的晚上猶豫再三,因為下班之前項目老大反復叮囑第二天要去加班,“抗命”的話,挨批是必然,不爽就更難受。最後在與老大來回幾十招後,極為不快的放行。就此成行,不過心裡總有些咯影。 一 很不幸,我上車沒有和同行諸人同車廂,一個人發呆地數著時間直到車到杭州。 然後,換乘一輛汽油味十足的破中巴前往桐廬,挺納悶的,不說浙江都是快客嗎,怎 ...

前言:周五的晚上猶豫再三,因為下班之前項目老大反復叮囑第二天要去加班,“抗命”的話,挨批是必然,不爽就更難受。最後在與老大來回幾十招後,極為不快的放行。就此成行,不過心裡總有些咯影。



很不幸,我上車沒有和同行諸人同車廂,一個人發呆地數著時間直到車到杭州。

然後,換乘一輛汽油味十足的破中巴前往桐廬,挺納悶的,不說浙江都是快客嗎,怎麼這地兒變成了這破車。不過還好,自己已不似從前那麼暈車厲害了,好歹撐到桐廬。

下車吃飯,雨開始下起來。

飯前照例是自我介紹,不太好意思,當時沒記住幾個人,不過fuyang的一位同學從打照面就讓我覺得面熟,想不起來在哪兒見過。介紹時,突然想起來原來年初的某次聚會見過,當時很純情很安靜的樣子。

吃完飯,田鼠安排行程,大家分兩輛昌河前往此行目的地——白雲源

二、

雨越下越大,不過車還是開得很快。田鼠帶的兩個對講機派上此行唯一的用場(因為後來它們殉職了)。一路上,田鼠老大不斷地通知我們前方“到站”,並且有何美景可觀,每次我們聽到“報站”,就探著個頭往外看,試圖透過密集的雨霧看個究竟,只是雨太大且車行太快,所有的景點都是一晃而過,以至後來不得不要求司機慢點(關於這個要求,ssq頗為我的“委曲求全”震驚和感動,後來成為當天晚上飯後的笑料。唉,拜托,聽力不好的時候不要枉自揣測別人說出不可能的話)。該司機也許聽到我們的請求,也許沒有,不過車速可一點都沒有減下來,依舊“轟轟”的向上爬,期間走過某個拐彎兒時,對面突然竄出一輛摩托車,司機急忙打轉方向盤,車身右面驚險地和摩托車擦肩而過,車身左面和路旁的蘆葦叢劈裡啪啦一陣親密接觸,驚出一身冷汗(關於這輛摩托車,後來知道原來就是我們當晚要住農家的老板梅興昌——被ssq諧音作沒心腸——好險,差點我們當晚就要換旅店。而且此番過後,等第二天我們打道回府時,某位MM因為領教過這個司機GG的飛車,堅決拒坐他的車)。

驚魂未定,很快我們就被因為瓢潑大雨在道旁崖壁形成的所謂瀑布一驚一咋的。開始田鼠沒見到一個“瀑布”,就用對講機通知我們,並且要求司機慢一點、停一停。不過很顯然司機忙著抓緊時間掙錢,才不管我們這群沒見過世面的“土包子”。於是,我搶過陳敏手裡的對講機,開始大呼小叫起來:“長江,長江,這裡是黃河,我們經過一個瀑布!”“又一個瀑布!”“啊,又一個瀑布!”。。。。。。

三、

車到白雲源,找到要住的農家——山裡人家,稍事休息,大家開始大呼小叫要去采楊梅,老板不在,他老父親帶我們去。

采楊梅的地方其實就在對面山上。

雨開始大了起來。

打著傘,看著小河翻滾的浪花晃晃悠悠走過吊橋。站在上山的山路前,發現vivian和我穿著拖鞋出來是多麼明智的選擇呀,因為山路很陡,順著山路是嘩嘩的流水,穿鞋上山,濕鞋是必然的。於是,沈超、vivian、我三人先行跟隨老伯上山,其余人乖乖地回去換鞋。

其實所謂的楊梅林不過是長在雜草叢中的一顆楊梅樹(多少有些失望),旁邊還有一顆李子樹,倒也都是掛滿了果子。因為前一天就開始下雨,因此滿地都是打下的楊梅和李子,套用一句古詩“夜來風雨聲,果落知多少”,統統可惜liao。邊吃邊摘,等到大部隊上來時,我已經對那顆楊梅樹和李子樹沒有興趣了。

雨越發大了起來,此時的雨用傾盆來形容不為過。有人招呼大家看對面山上那條沿山頂而下的水流(稱之為瀑布好像不當,如果用某位MM的話就是——好大好長一條鼻涕啊,唉,煞風景啊)。

其實,瓢潑的雨簾下,遠山青黛薄煙煞是好看,尤其兩山之間那條銀色水帶,由山頂及山腳,只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形容,vivian說太過,山不夠高,水流不夠大。

嘩嘩的大雨,於是山路也開始嘩嘩起來。為了不至於過會下不了山,再說摘的也差不多了,大家開始下山。真是上山容易下山難,萬幸,雖然山路崎嶇水流湍急,大家一步三挪還是安全下來(不過後來就有些驚險嘍)。

只是,采下來的楊梅都是白楊梅,這種白,我總認為是沒有成熟,所以酸不溜丟的也就不奇怪,大家稍微嘗了嘗就都沒興趣了。倒是李子還不錯,特別是紅了熟了的,只可惜大多紅了熟了的都在前天的風雨中落了個滿地。



回到梅老板家,看看時間尚早,田鼠老大提議大家去觀賞剛剛在山上看到的那條“瀑布”,大家自然是一呼百應.。於是開始了一段略顯驚險之旅。

田鼠向梅老板問過路後,大家就在田鼠、ROGER的帶領下向美景進發。

為了看得更真切些,我們需要走過一個吊橋,走過一段田埂,然後下水,趟過一段溪水,就可以來到“瀑布”的正前方,欣賞“飛流直下”的至美景色。

吊橋沒問題,田埂也沒問題,只是這一段溪水,有些驚心動魄。

因為下雨,溪水大且急,溪水中間,是錯落無章大大小小的衝刷下來的山石,不伸腳過去,不知道哪塊石頭穩當,也不知道哪裡水深水淺。於是,我們就摸著石頭向前。跳上這塊卵石,邁過那條水隙,一手要拿著雨傘,另一只手也不一定閑著,說不定就要趴下來,爬著過去。GG們頭前探路,MM們緊隨,遇到水流湍急石形猙獰處,GG們自然在前面伸出援助之手,MM們大多數情況下也是不推辭。不過也有個性MM,堅持要自己試試,不甚一腳踩空,一聲“慘叫”,半個身子落入水中,趕忙一把過去扶起來,MM的拖鞋不幸脫落,隨著溪水或起或落就要漂走,還好shenchao眼明手快,一陣水中急行軍,將其撈回,於是該個性MM的最後的結果是——精神可嘉、結局悲慘(當天晚上該MM開始一瘸一拐,不過還好MM“祖上”有良方,向老板要來一碗白酒,點上,以手探火酒,再猛搓受傷部位,費掉老板半瓶酒、一盒火柴外帶陳敏半個打火機,總算緩過來。俺其實倒是想出手,不過古有“男女授受不親”,實在不敢造次)。

扶起該MM,大家繼續且走且停,水越來越急,拖鞋被好幾次衝走,又好幾次的撈回來。走到此次行程水最深最急處,不幸又一個MM拖鞋脫落,腳踩在河底石頭上受傷(我等GG們都要面紅耳赤了,沒能保護好MM們)。看看再走下去危險更大,另外此時也算是站在“瀑布”的面前,於是大家就狼狽地停下來,小龜、小球(??)就在石頭上坐了下來,小龜還唱起了一番榨的廣告歌“有你,有我”(fuyang合起來)“難得一番醉”……

此番探險的結果是大家基本都濕身,兩個MM腳受傷,田鼠的對講機不幸“遇難”(可憐啊,只剩下身子了,頭沒了。見其狀,田鼠心中實在不忍誓要留個全屍,又帶領若干人殺回,只是水流太急,從此該對講機頭尾“陰陽兩相隔”)。

不過晚飯的紅燒土雞和炒土豆味道棒極了。



晚上在窗外嘩嘩流水聲裡迷迷糊糊睡去,早上也在嘩嘩流水聲裡迷迷糊糊醒來。以為自己是早起,結果吃飯時才知道大多數人都比我先起來。

早飯間,田鼠給大家講今日行程:先采楊梅後觀景區。

飯畢,梅老板拎著籃子頭前帶路,大家向白雲源進發。沈超心細,出門之前在梅老板家買了一大堆的食品,這些食品後來在路上很是為大家補充了體力。

天公作美,沒有下雨的跡像。

不消一會,就走到半山一水庫,水壩泄洪道傾瀉而下形成瀑布,衝擊在谷底山石上,飛濺起美麗的巨大水花,騰起陣陣雨霧,頗有些壯觀。站在水庫大壩上往下看,不由得讓人心曠神怡又心驚膽戰

從水庫走出來,繼續前行。路旁發現一野楊梅樹,大家開始歡欣雀躍。梅老板、沈超上樹,其余眾人在下面接應。此時,當初偽裝成“純情安靜”的小龜“原形畢露”,“霍霍”也要上樹,在陳敏付出“極大代價”(此處省去若干字□□□□□□□□)後,上去了;不幸地是,結果上去後就下不來了,最後只好田鼠和我搭起小時候玩過的“手轎子”將其托下來(田鼠和我差點骨折)。更“放肆”的是,下來後也不老實,與我展開了楊梅大戰,還好,我及時爬上樹,充分利用有利樹形左閃右躲方免遭厄運。

大家一陣張牙舞爪後,這顆楊梅樹被我們折騰地也差不多了。於是大家繼續前行。



這樣的天氣這樣的雨後穿行在這樣的山水之間,心情也放松輕快起來,前日因為工作的事情帶來的不快早就拋到九霄雲外了。

嘩嘩的流水聲伴隨著我們走過一個個石階,樹蔭或多或少遮蔽著曲折的山路,偶爾走過山坳間一處小瀑布(ROGER專業的稱之為泄洪道),悅耳的水落山石聲自不待說,更愜意的是,站在“瀑布”前,一股涼氣迎面而來,滿身暑氣立刻被吹走十之八九,稱之為“天然空調機”一點不為過。再走到某個山谷時,迎面吼上一嗓子,雖說回聲不大,不過余音照樣繞著山梁漸去漸遠。

由於前天雨下得有點大,因此一路走過去溪水很大,不少地段水都漫過了路石,經過這裡,為了不濕鞋,大家只好脫鞋赤腳“過河”,水很涼但趟過去卻也舒服得很;趟趟水,打打水仗,不亦樂乎!

如此的行程走來當然輕快,不知不覺,大家就在梅老板的帶領下走到小龍瀑。小龍瀑的景色入眼已是讓人心曠神怡,但梅老板說上面的大龍瀑比這還要漂亮。既然如此,沒話說,看大龍瀑去。

過做小橋,轉過一個小山頭,就是大龍瀑。確實非小者能比。瀑布落差不大,但水流大,在落差處形成一個巨大的水潭,水色墨綠而清澈。看到這樣的水,怎麼能讓人不涉足其間。來來來,都脫了鞋光腳下來……

水很涼,赤腳在水中稍微站久點就覺得受不了,趕緊找塊石頭晾晾。

站在瀑布前,一陣山風吹過,夾帶著水霧席卷過來,讓人舒服之余不禁打個冷戰。也有勇者諸如沈超,張開雙臂去迎接,結果就是——濕身!

水確實太涼,不敢泡太久,上岸穿鞋就此下山。



下山因為有人腳傷,於是兵分兩路,“傷者”坐車,其余徒步。

徒步下山途中,因為和SSQ對某段古詩作者起了爭論,很不幸,輸掉“口水官司”,為了堅守諾言,只好在這山水間和自然親密接觸一次,可恨的是,竟然被小球拍到模糊影像,不過還好還好,只是模糊影像,不然……

盯著中午烈日,步行1個多小時,終於回到山裡人家,美美飽餐一頓後打道回府。

因為此行原為桐廬楊梅行,品嘗到的楊梅味道也是不錯,行文最後,套用東坡的一句詩作為結尾:日啖楊梅三百顆,不辭長作桐廬人。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