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風情

作者: hqsbb

導讀一年之前的游記拿來與大家分享,實因自己回味那一日游後亦覺意蘊無窮。 近日去了桐鄉烏鎮,又是一番水鄉風情。烏鎮的得名與江南許多街鎮的得名一樣,皆是以其第一大姓而來。走下公路的台階,來到鎮口,烏壓壓的一片人群,原來烏鎮已被開發很好的了。一般來講,但凡有點風味的地方一旦被開發,游人便蜂擁而至;但若未被開發,便有很多出行的不利,起碼廁所就很 ...

一年之前的游記拿來與大家分享,實因自己回味那一日游後亦覺意蘊無窮。

近日去了桐鄉烏鎮,又是一番水鄉風情。烏鎮的得名與江南許多街鎮的得名一樣,皆是以其第一大姓而來。走下公路的台階,來到鎮口,烏壓壓的一片人群,原來烏鎮已被開發很好的了。一般來講,但凡有點風味的地方一旦被開發,游人便蜂擁而至;但若未被開發,便有很多出行的不利,起碼廁所就很成問題;而開發了便要賺錢,要想方設法宣傳,游人便又更多了,——這一切你又能怪誰呢?

且撇開意圖讓人心煩意亂的人群,烏鎮還是個值得一游的地方。進鎮是條較寬的石板路,左手便是一條河,水質尚可,仿佛是在提醒你這兒是江南水鄉;右手邊是第一景點——香山堂,有招牌懸曰:“東西洋參”,猜為藥鋪,進屋一看,果不其然,屋內陳設簡單質樸,全無胡慶余堂的豪華與雕飾,卻也寬敞,有一店鋪伙計模樣的人在櫃內敲打著算盤,不知算的是哪筆帳。徐徐向前,便進了弄,道路一下窄了很多,卻更有了江南人家的風味了。我是一極其好奇的人,往往一探頭便伸進了住戶的家裡,不知是因為游覽的日子恰逢工作日的原因,亦或是因為年輕人都搬到了新鎮,我所見到的皆為老人,當然得除了些小攤販。有一白發老太特別有意思,坐在屋門口,繡著花,有時抬頭看看過往的游人,面無表情,在不經意間給了我們一道風景,確實,城裡有幾個老太還會繡花?又有兩位老人在對弈,屋內較暗,仿佛剪影。——不禁為自己的獵奇好笑,少見多怪。

烏鎮乃茅盾的故鄉,所以這裡的茅盾故居、林家鋪子都讓你有重溫歷史、重溫小說之感。而給我印像最深的是木雕館及百床館了,為什麼將這兩個館放在一起呢?那是因為床架亦多為木制品,雕刻的圖案與木雕館的屋架構件的圖案有類似之處。先說百床館吧,其設立在一六進宅子裡。一進便是兩張床,左手邊的簡潔,同一的鏤空圖案,皆為銅錢,床的主人應是商人,閉眼帶著銅錢夢入睡,睜眼滿是銅錢於左右,何等的心滿意足!右手邊的當為一新婚夫婦的,雕飾精美,有和合二仙等意喻生活美滿,此床特別之處有二,其一為床兩角的兩只喜鵲,如真形大小,有風吹過, 喜鵲的兩只翅膀翕乎而動,栩栩如生;其二為床柱上刻著的誓言:“愛你五十年”,不禁讓四周耳熟“愛你一萬年”的年青人啞然——原來此句出典在此,而老祖宗的誓言似乎來得更為真實。其間,又有一張床特別引人注意,那當為一對老夫妻的床,此床彙集了臥室、衛生間、梳妝台等功能,更有一“外間”可睡伺候的丫鬟,真是無所不至!而在內外之間,懸有一斧形的木牌,令人疑竇頓生——這是做什麼用的呢?原來這是木匠送的賀牌,上書祝福之語,根據習俗,木匠給人做床是要折壽的,而作為“禮品”,則兩全了。兩三百年前的這張床在履行了上述功能之外,又有了原主人未曾預料到功用——床架上的貼畫金箔成了後世子孫急難之需。又有閨房裡小姐的床,雕工精美姑且不論,只床的上方一角那可以放置燭台、油燈的坐台就可以讓你浮想聯翩。床,這個極其私人的空間,如今展示在我們的面前,給了我們偌大的想像空間,或世俗的,或浪漫的,或悲戚的,或哀怨的,……

木雕館即是陳列木制房屋結構部件的場館,諸如牛腿、掛落等等,各具特色,雕梁畫棟不待贅言。唯獨一由幾大塊木料拼雕而成的梁柱特別引人注目,粗需兩人合抱才成,上有一站立長發裸體女子,比真人略高、略大,皆以簡單的圓弧形的線條勾勒,極為原始的風格,與中國本土的風格迥然相異,卻又說不清是由何方至此,她究竟因何而來,這恐怕永遠是個迷。也好,這便使我們眼中的古老的烏鎮又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影影綽綽,回味無窮。

要想親眼見見舊時小說中的當鋪嗎?這裡也有。當一回當鋪的老板,坐在櫃台前,低頭俯視著櫃台下來往的游人,一米八的人亦需抬手才能夠著櫃台,不由一陣得意,學著電視裡做買賣的唱諾道:“有無典當的,速速拿來!”一下有幾只包欲從櫃前的小窗口塞入,更有甚者回應道:“人能不能當?”嚇得我一邊捂住胸口不讓自己笑趴下,一邊溜下了櫃台,混跡人流中。想幼小如魯迅當年,需踮起腳,伸直手,費力地將家中值錢之物奉上之景今人恐怕難再體會了。二樓儼然是個“當鋪史館”,由當鋪的格局,至《當業竹枝詞》,當鋪的歷史、當鋪的管理無一不讓人驚嘆。

撇開歷史的厚重,來點輕松的,烏鎮亦有體現民俗風情的拳船表演、古戲台上的花鼓戲、江南一絕的皮影戲……

想親自動手,可去傳統作坊區,在當地老婆婆的指導下親手試一回紡紗織線,腳踩手動的,需掌握好節奏、拿捏好輕重,弄不好就會把“金梭、銀梭”擲到紡車外,不要緊,老婆婆們會重新捻好線,耐心地教你。織了布便要印染,藍印花布近年來在都市流行,在這裡你可以一探印染技術之究竟,又可細選一塊布料回去為自己度身定做,在高高的竹架上懸吊下來的藍印布料間徜徉、挑選花色是不是別有風味呢?

看了、織了,便又想到吃。其實這裡的小吃攤點隨處可見,多是住戶人家開半扇門弄個鍋、弄個盆,可別小看了這些家什,裡面什麼豆腐干、茶葉蛋、玉米棒、菱角……皆具江南特色。又有姑嫂餅更是桐鄉烏鎮的傳統名點。據《烏青鎮志》記載,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姑嫂餅的形狀酷似棋子餅,比棋子餅略大,具有油而不膩、酥而不散、既香又糯、甜中帶鹹的特點 。吃完了小點便要吃正餐,而吃正餐前不妨先活動一下,去公生糟房看看釀酒過程、然後再品品三白酒。所謂“三白”即是:米白、面白、水白。正餐菜點中萬萬不可少的是羊肉。烏鎮的羊為“河羊”(當地人介紹,音似),專吃青草,不吃其它雜食,故肉質特別鮮嫩。這裡的羊肉多為紅燒,支一大鐵鍋燉制而成,由客自行挑選,老板幫你切割,按斤論價。佐以溫酒,頗有古人來幾斤肉、打幾斤酒的豪氣。吃完了,再上訪廬閣,泡壺龍井,慢慢將自己浸潤在這古鎮風情中。臨走時千萬別忘了買回三珍齋酥嫩、無甚醬氣的醬鴨,可是真空包裝的呀。

烏鎮真是集江南水鄉特色於一身,既有類似周莊的雙橋,又有反映江南人文的小型博物館,在烏鎮老街穿行,即是在瀏覽歷史的畫頁。正如烏鎮網站上所講的:“水鄉之勝,古老之美,歷史文化之濃郁,令人游賞不盡!”


精選遊記: 烏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