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十幾個小時漫長而枯燥的旅程,列車終於駛進了這個山東半島的海邊明珠——煙台。由於自己沒有生活在海邊,所以自小就對海濱城市特別向往,甚至有些崇拜。我總覺得“煙台”不如古時被稱為"芝罘"更好聽,那樣才真有秦始皇四尋神仙而不遇的神秘意境。出了站,坐上接站的小車,穿過不算寬大倒也挺整潔的干道,車子便拐到了海邊。心情也一下子隨著映入眼簾的大海而寬闊起來了。大海,真是上天賜於人類的一件富有魔力的美麗衣裳,不論她是微波粼粼還是浪花淘淘,都總能讓你時而焦燥時而憂郁的心情平靜下來。看著那些或漫步或靜坐在海灘上的幸福人群,真得很羨慕他們。
第一天的會議沒什麼特別要說的,只是在參觀下來,便能感覺到"東方人"那種無形卻又隨處可見的一種企業凝聚力,這也是他們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下午的新聞發布會在金海灣大酒店舉行。由於它的地理位置,使得這座從陸地向海面延伸出來的建築物如同一只吐珠的貝殼,,顯得格外秀麗。會議廳的頂端運用西方古教堂的人物圖案,內部裝飾得富麗堂皇。但我總覺著同外部的建築風絡不是太協調。
第二天趨車去了威海。威海以歷史上甲午海戰而聞名,現在卻又因擁有大批韓國走私貨而吸引了眾多想淘金的游客。一邊是愛國主義教育,一邊是走私貿易,真可謂“榮辱共存”。甲午戰爭紀念館座落在海中的劉公島,外形很雄偉,內部展廳布置得也很特別,把背景、燈光、音響和展品有效地結合起來,使得這段歷史不僅僅是枯燥的復述,而是生動真實地再現了那段血與火的屈辱。因此,這是我參觀過的展館中給我留下很深印像的為數不多的一個,這便是我來威海的最大的收獲。
第三天,主辦單位組織去崆峒島。那是煙台新開發的一個景點。由於人數較多,分乘了三艘軍艦浩浩蕩蕩向島上挺進。上了島才發現什麼也沒有。好在海邊釣魚挺新鮮,只是沒收獲。中午野炊時,蒸海蟹的味道的確很鮮,而牡蠣,這種在”於勒叔叔”眼中的人間美味,我卻不敢多問津。回到酒店時間尚早,便一人踱步到海邊,靜靜地坐著,欣賞著漸漸被晚霞映紅的天際,聽著海浪輕拍岸邊的聲音,倘若心中那個人此時就和我在一起賞海邊落日,那麼這世界也便都全屬於我了。
提到海,不能不說說海鮮。不知是煙台畢竟太小,還是北方菜的口味不適合我,我總認為北方的海沒有南方的海好。
這次去煙台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去蓬萊,盡管去過的人都說沒什麼意思,但畢竟八仙過海的傳說自小就吸引著我。不過想來也沒什麼,缺陷也是一種美嘛,就讓它在我心中依然留下一個幽遠的仙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