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車江蘇、山東快樂之旅(續篇--第五天、第六天))

作者: gongbeibei

導讀第 五 天煙台位於山東半島東北部,瀕臨渤海中部,北臨黃海之濱,與大連隔海相望,總面積 1.37萬平方公裡,總人口641萬,其中市區人口154萬。海岸線長達909公裡,煙台呈帶 狀分布,市區沿風光漪旎的海岬東西展開,綿延約十五公裡,是一座美麗富饒的海濱城 市。 我們於8時20分來到濱海大道,曉農將車停在附近的“煙台山醫院”大門旁,省卻停車 費5元。他有多年自駕車 ...

第 五 天煙台位於山東半島東北部,瀕臨渤海中部,北臨黃海之濱,與大連隔海相望,總面積

1.37萬平方公裡,總人口641萬,其中市區人口154萬。海岸線長達909公裡,煙台呈帶

狀分布,市區沿風光漪旎的海岬東西展開,綿延約十五公裡,是一座美麗富饒的海濱城

市。

我們於8時20分來到濱海大道,曉農將車停在附近的“煙台山醫院”大門旁,省卻停車

費5元。他有多年自駕車旅游經驗,掌握了不少省錢的訣竅。

濱海大道是煙台市最秀美的道路,從煙台山沿海岸一直向東,寬闊平坦,綠茵的草坪、

繽紛的花卉、別致的雕塑、朦朧的大海。我和汝蕙悠閑自得地坐在岸邊的石條凳上,看

著身旁三三兩兩早起晨練的人們,聽著腳下陣陣海浪拍打堤岸的浪濤聲,嗅著拂面輕風

夾帶的一絲海腥味,吸著飽含負氧離子的空氣,沐浴在晨曦中,享受大自然的恩賜,一

切美不勝收,讓人流連忘返。

待了足有一刻鐘,我們才戀戀不舍上車,一輛白色的夏利2000正停在我們車前,煙台車

牌,同型號的車,頭對頭,顯得親密無間,甚為可愛。

我們駛向煙台山公園,從大道進入窄窄的林蔭馬路、穿過一片古舊的小樓,街道無公園

的指示標識,停車問了數人,8時50分到達公園的正門。門票10元/人,老人免費,汽車

進山費10元。

煙台山公園 ,位於市區北端,三面環海,岡巒兀立,林木蔥蘢。最高海拔43米,總面積

11.6公頃。煙台山,是煙台的標志和像征。明洪武年間,為防倭寇在沿海的侵犯騷擾,

采用“築小城建衛所”的軍事防範策略,在此修建報警裝置——狼煙台,亦稱“狼煙墩

台”、“煙墩”,一旦出現敵情,守衛士兵“晝則升煙,夜則舉火”,這才有了“煙台

山”的大名。“煙台”也由此而得名,多少年來,煙台山一直就在海的漲漲落落中承擔

著歲月的見證,注視著這個城市的秋往春來。主要景點有狼煙墩台、燈塔、燕台石、觀

海樓和原各國領事館舊址。

一進大門,“煙台山”三個大字橫現在眼前,頗有氣勢,字後是修繕完好的多座老別墅

,引得我們停車照相。隨後坐車徐徐上山,隔車窗相望,兩邊綠影婆娑,枝繁葉茂,清

秀幽雅。山不高,瞬間便抵達路的盡頭,一塊較寬的平地建為停車場,到此需步行登台

階上山。

由遠而近傳來婚禮進行曲,在高音喇叭聲中,一輛掛滿鮮花的彩車駛來,停在我們車旁

,喜氣洋洋的人們簇擁著新郎新娘從車裡出來,拍照的、攝像的、提三腳架的忙忙碌碌

,奔前跑後,陣陣的歡聲笑語充滿車場,給我們旅游平添不少歡快氣氛。

路旁的巨大金佛倚山而坐,恰與繽紛彩車相映成趣,彌佛滿臉笑哈哈,好像歡迎大家的

光臨。我們在金佛前拍照留影,已10時左右,趕緊跟隨熙熙攘攘的游客登上“龍王廟”

,該廟不大,建於明末,供奉四海龍王之首——東海龍王鰲廣。門東側鑲有“龍王廟簡

介”,我細細讀之,大意說每年八月十八日是四海龍王聚會之日,煙台也舉行龍王廟會

,拜龍王,老人能福壽綿長,婦妻同拜能百頭偕老等。廟裡高台神龕塑有東海龍王鰲廣

彩身坐像,神像很普通,不怎麼精致,兩旁側壁還彩繪有風婆、電母、雷公等六神像,

香火繚繞,香客源源,使人飄然似有出塵之意,異口同聲祈求平安幸福。

從“龍王廟”東邊石階向上,9時21分 到達“烽火台 ”。它雖建於明代,但新修不久

,已全無600余年蒼桑歲月刻下的痕跡,烽火台上約10米見方,游人很多,我們用望遠

鏡瀏覽,煙台市區盡收眼底,大海霧蒙蒙一片,緊挨著烽火台西邊,一座高達40多米的

白色燈塔,傲然屹立。成為山中最顯著的標志景觀,幾公裡外都能看見。燈塔內設電梯

,游人買票可登頂觀光。

接著我們觀看了供奉關羽神像的“忠烈祠”,院內有一石碑,刻有“燕台石”三字,並

附簡介。院外有一棵600余年的古欒樹,枝繁葉茂,蔚為壯觀,據介紹,此樹在長江以

北很難成活,尤其這株古樹更是絕無僅有。我們馬上和長壽樹合影,沾沾仙氣。在附近

地區,游覽了幾座幽雅嫻靜的別墅。這些昔日浮華的異國建築,由於年代久遠和風雨的

侵襲,顯得陳舊不堪;游人稀少,三三兩兩,個別人在院內支起三腳架進行拍攝。據了

解,從1862年到1932年間,先後有英、法、德、美、俄、日、荷蘭等17個國家在煙台建

立領事館,許多國家的洋行、商行、教會、醫院、俱樂部等及其僑民也紛紛落居煙台。

於是,在煙台山、海岸路等,逐漸彙集了大規模的具有各國特色的建築精華,成為煙台

獨有的城市建築一景。

隨後乘車,沿著車道繞山轉圈子,有路就進,無路便退,全方位地游覽煙台山,9時43

分離開公園。

汽車向東慢悠悠行駛在濱海大道上,草、花、海、天構成繽紛的立體畫卷,我們似在畫

卷中穿行,享受到一種令人心醉神迷的美。怡然、清朗、秀麗、清淨。汝蕙深深為景迷

戀,目不轉睛,贊不絕口。時有造型異樣的雕塑吸引我們下車拍照留影,其中一直徑達

10米的“地球” 雕塑,更讓我們驚嘆,它碩大無比,用多種顏色的花草種植而成,技

藝精湛,構思新穎,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很多游客。此間發生了一起停車費糾紛小插曲

,引起蓓蓓微微不快。猶如在旅游大餐中添加了一味佐料,使味道更豐滿。

進入煙威公路,汽車一路疾馳,11時08分直達威海。行程80余公裡,用時50分鐘,路橋費25元。

威海位於山東半島最東端,三面環海,東與朝鮮半島,日本列島隔海相望,北與遼東

半島相對,西與煙台市接壤。海岸線長達985.9 公裡 ,它也是中國北方的重要軍港之

一。1389年明朝在此設卡屯兵,始稱“威海衛”, 寓意“威震海上”;中日甲午戰爭

曾在這裡爆發。威海有城市景觀,海島風光,民俗風情、文物古跡等豐富的旅游資源。

是一座美麗的海濱花園城市。

11時48分到達“信息產業部招待所”,座落在環海路10號,環境幽靜, 依山傍海,與

海灘只隔一條馬路,可以在房裡穿好泳裝直接出去游泳。我和汝蕙住套間,有臥室和會

客室,都面向大海,打開窗戶海風迎面吹來。曉農三口住在後樓的3人標間,條件稍

差。待我們安頓妥當,餐廳已過營業時間,約莫員工們看我年事已高,便破例點火升灶

,忙碌起來。按15元/人的標准上菜,共75元,八菜一湯,質高量足,其中一盤紅燒海

參味道極鮮,至今還令我們回味。

蓓蓓曾來過威海,尚有印像,自然成了“向導”。14時30分領我們來到海港大廈——韓

國精品總彙購物,該處聞名遐爾,成為各地游客來威海觀光的必到之處,樓內分四層營

業,每層大廳挨排分隔成一間間單元供攤販售貨,品種繁多,琳琅滿目,以韓國商品居

多,據悉大都為國內制造,貼上韓文標簽而已。商場人聲鼎沸,絡繹不絕。攤販們熱情

地喊著“大哥大姐”,吆游人進店鋪看看,我們挨個邊走邊瞧,見到如意的便討價還價

,曉農、鼎霞買了一對韓國胡桃木刻雕“老人頭”送給我們,說是掛在家裡 的“避邪

”之物;汝惠眼明心細,看到有一種領帶上的圖案花紋是千姿百態的馬,聯想到我屬馬

,買了兩條送我,以表老伴情誼;我是良莠不分,只看不買。不知不覺二小時過去,大

家收獲頗豐,衣服、魚杆、工藝品、小五金等裝了大大小小5、6袋。

16時50分,我們來到海邊,在遮陽傘下一字排列長長的攤點,汝蕙的購物癮還未過足,

又湊上前挑選起來,花幾元錢買了付墨鏡,當即戴起照相,還蠻有風采。隨後,沿海邊

的大道向南慢車行進,海岸修建了“海上公園”、“威海公園”等綠地,所經之處,草

青樹綠,生機勃勃;百花齊放,風姿綽約;大小雕塑鑲嵌其間,連空氣裡都充滿著花草

和陽光的那種馨香。真是移步換景,飽餐秀色。

整整游覽了一個小時,才返回市內,經過市百貨大樓、威海市政府等地,於18時17分來

到“環翠樓”。

“ 環翠樓”坐落於威海市中心,始建於明代,倚山而建;畫棟雕梁,飛檐棧門;因其

在群山環抱、翠綠環繞中,故以“環翠”冠之。主樓三層,高16.8米,樓頂為琉璃瓦覆

蓋,歇山式層檐,雕花縷空窗,“環翠樓”三字由著名書法家舒同書寫,聽當地人說登

臨此樓,可眺望劉公島。此時,我感到很疲乏,畢竟是80多歲的人,一天馬不停蹄似的

奔波,已心有余而力不足。於是在公園廣場的民族英雄鄧世昌銅像前照相留影後就回住

地了。

我們午餐吃的遲且飽,不餓,決定自己做晚餐,我住的是三樓套間,客廳大,沙發、桌

椅擺放開來,還真成了小餐廳,只一會兒功夫,面包、細點、方便面、快餐皮蛋粥、牛

奶燕麥片、火腿腸、鹽茶蛋、袋裝鹹菜等便擺放一桌,19時30分,“晚宴”開始,祖孫

三代邊吃邊聊,笑聲不斷,十分開心,旅途的困倦頓時消散。

第 六 天

7月22日清晨5時剛過,我起床來到窗前,准備看日出。大海還在沉睡,籠罩在晨霧中

,海上雲集的檣櫓隨層層海霧飄浮,時隱時現,蒙蒙中似有海鷗的啾啾聲。陣陣海風迎

面吹來,清涼爽潔。直到5時20分,海霧仍無散去之意,顯然看不到太陽從海平面躍起

的景觀,遺憾之際。發現曉農、鼎霞從海邊走來,正用攝像機對著大樓偷攝我,原來他

們也是看日出未果而返。

劉公島位於距威海市區以東2—3海裡的威海灣口,是北洋水師提督府,中日甲午戰爭

古戰場,那裡藏有大量珍貴文物。7時40分,我們來到碼頭,准備乘船去那裡游覽,因

為海上大霧茫茫,輪船停開,我們只好原路返回,途經海濱公園時,補攝了一些昨日未

拍的景致,回到住地,收拾好行李;兵分兩路,曉農、鼎霞去金海灣海水浴場游泳,我

們老兩口和蓓蓓再去“韓國精品總彙”采購。

11時左右,兩路會合,在一超市補充了礦泉水和盒裝牛奶,便向濰坊進發。11時45分駛

入煙威公路,路橋費25元,經煙台轉入去青島的高速公路,行至萊西立交站出,路橋費

40元。由同三臨站進入去濟南的高速公路,途中走錯道,枉跑了近30公裡,返回後不久

,遇上特大雷暴雨,兩次遭雨均在萊西境內,真是無巧不成書。剎那間,狂風大作,電

閃雷鳴,天昏地暗,瓢潑大雨傾至,大有“天崩地裂”之勢,我平生最怕雷電,曉農見

狀,趕緊將車駛入路旁的加油站,有加油站碩大頂蓬的遮掩,我的心踏實許多。趁停車

間隙,我們吃些糕點、火腿腸、茶干和巧克力,喝些牛奶,補充營養。待雷電平息,我

們又上路了,15時57分到濰坊收費站,出高速公路,路橋費40元。

濰坊市位於山東半島中部,南依泰沂山脈,北瀕渤海萊州灣,全市總面積15859.3平

方公裡,人口823.7萬。 其歷史悠久,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風箏、木版年畫的產地和

集散地。它的傳統工藝品嵌銀漆器、仿古銅、核雕、布玩具等也遐爾聞名。濰坊以常年

舉辦國際風箏節而蜚聲海內外 ,享有“世界風箏都”的稱譽。

市區一條主干道正在擴建,凹凸不平,灰塵遮天蔽日,與我們想像中的濰坊大相徑庭,

我們以車代步,順街道行駛,游覽市容,探詢酒店、賓館和其它商品的價格,出人意料

的這裡的物價、生活用品都比較昂貴,路人稀少,一片蕭條的感覺。倒是北宮街,有二

層樓的百貨大樓萬家福超市,還有些人氣。原本安排在此一天,住宿亦已聯系在濰洲路

438號“金寶賓館”,瞧此景況,權衡再三,決定到淄博投宿。於是重回高速公路。

18時12分到臨淄收費站,出高速公路,路橋費30元。

臨淄是淄博的一個區,作為春秋戰國的齊國首都長達800年之久,遺留了大量的文物古

跡,其“中國古車博物館”為我國之最,“東周墓殉馬坑”,殉馬達600余匹,被譽為

考古史上的奇觀。

駛離收費站不遠,路越走越差,大坑小洞,泥濘不堪,一打聽才知,去臨淄3公裡的路

正在修,需多繞道15公裡,且路況極差,近在咫尺的“中國古車博物館”亦已下班,於

是折回頭,又返回到高速公路,18時35分到達淄博站,前後只用了12分鐘,路橋費15

元。全天總計:威海至淄博,路程430公裡左右,用時7小時(含游玩時間),路橋費

145元。

淄博市位於山東中部魯中山地與魯北平原的交接地帶,是一座組群式城市,轄張店、淄

川、臨淄、博 山、周村等五區及三個縣,總面積6000平方公裡,人口400萬,淄博是古

代文化發祥地之一,齊文化源遠流長,文物古跡豐富。境內有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

龍山文化和岳石文化等眾多遺址。

我們下塌在張店區的“魯中賓館”, 張店區是淄博市的政治、文化中心。該賓館地處

市中心地帶,交通便捷,賓館軟硬件設施都還不錯。許多大學的招生人員住在這兒。

晚上,在賓館邊的露天小吃店點了四菜一湯,坐在小小餐桌旁,看異地街景,喝冰鎮啤

,談途中趣事,真叫一個“爽”字。


精選遊記: 煙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