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travel.bdinfo.net車過長江,我明白,到江南了。
江南,在我的印像裡,安詳,和美,有幾分女性的靈慧和優雅。江南在古詩詞裡,是杏花春雨,是菊花秋月,是兩性的深情矚望,是凄美的愛情故事,更是文人墨客的風流蘊藉……
一排排紅燈籠懸掛在古鎮民居前 谷嘉/攝
這是一個被新開發規劃整治的井井有條、區劃清晰的老地方。古鎮風情猶在,舊東西也散發著陳舊的氣息,但格局卻已按照旅游的方便重新安排了一回。對於極度追求懷舊的人來說,它也許不夠舊,但所謂水鄉真實的模樣,在今時今日的這裡恐怕是呈現得最完美、最清新的了。
相對於其他水鄉,烏鎮的規模並不算大,主河道“車溪”支流無數,自古橋梁眾多,據說曾達“百步一橋”的規模。浮瀾橋最古老,通濟橋和仁濟橋最富特色———兩座古橋互為犄角,無論站在哪座橋邊,都可以透過橋洞看到另一座橋,當地人稱“橋裡橋”。烏鎮讀書人多,橋聯也就隨處可見,“寒樹煙中,盡烏戍六朝舊地。夕陽帆外,是吳興幾點遠山”。顯見不是俗人手筆。能出茅盾這樣的大作家,也就不足為奇了。
浙江桐鄉烏鎮水巷 蒙嘉林/攝
烏鎮的傳統作坊區,有藍印花布印染、三白酒釀制、姑嫂餅、竹器等制作示範,如有興趣,游客可以當場試試身手。
在民居相對集中的觀音橋以東,大多為清代民居。保存完好,房梁木雕、石刻工藝精湛。最具代表性的屬徐家廳和朱家廳。
在古鎮,人們最常去的地方就是茶館,風情韻致在裊裊的水蒸氣中緩緩蔓延。烏鎮最有名的茶館是訪盧閣。相傳因茶聖陸羽曾來此拜訪茶館主人盧仝而得名。茅盾晚年所寫的回憶錄在“祖父及弟妹”一節中寫道:“祖父的生活,很有規律,每天上午,或到本地紳士和富商常去的‘訪盧閣’飲茶,或到西園聽拍曲”。茶館坐落在烏鎮應家橋堍下岸,面臨中市大街,背靠車溪市河,開門見橋,推窗見水,前可觀大街上的繁華鬧市,後可享隔河十裡的景塘幽靜。唯一的遺憾就是,隨著游客的增多,破壞了原來的寧靜,一些仍舊住在木屋裡的居民成了被展示的陳列品,游客好奇地透過門縫偷窺著僅有的一點隱私。
到烏鎮,主要景點有:潭家灣、昭明書院、唐代銀杏、修真觀、文昌閣、茅盾故居、橋裡橋、廳上廳、翰林第、訪盧閣等。另外,當地有著名的十店,假如時間充裕,您也不妨一一造訪:一樓茶館店、宜昌綢緞店、三珍齋醬雞店、潘世昌銅錫店、鄔家嫁妝店、陸慶常彈絮店、七天真銀匠店、北天聚藥材店、九江樓菜館、王全盛熱酒店。
來源:[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