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的確是個度假勝地,所謂度假也就是吃吃喝喝外加隨便逛逛,那種在景點之間趕來趕去,吃大桌飯的“旅游”方式實在是不適合青島的。每次到外地,總恨不得自己多長幾個胃,如果有伴同行,哪怕一種小吃也最好只叫一份,然後大家分來吃,這樣就可以吃上更多的品種啦!
這回到青島,還是蠻有口福的,印像不錯,所以借著寫游記的機會,再做一番精神會餐吧!
到的當天晚上已是9,10點了,因為朋友家住台灣路,所以就去附近一個叫“海邊人”的酒吧宵夜。酒吧不大,氣氛還行。朋友是青島本地人,他們說美達爾(青島十大名小吃之一)的烤肉他們很少吃,像這種酒吧的烤肉也挺不錯的。那裡沒有我喜歡的牛肩峰,烤牛筋什麼的比較硬,所以還是吃了比較多的烤魚,好像是昌魚,味道不錯。
第二天午餐是在雲霄路上的海島漁村吃的,雖然以前網友們對它褒貶不一,但個人以為還是不錯的。那天下雨,也沒抬頭細看,就見玻璃窗裡人頭攢動,進門才發現金牌牌上寫了海島漁村,清湯魚圓什麼的,我比較中意這個菜的,所以就往裡走了。海鮮明檔,我並不知道哪些可以,因為以前都是別人幫點的,所以就參考別人桌上的菜點。一桌北京客人人手一個海星,我看著新奇,也點了一個,三塊錢/個,煮熟了的海星通體橙紅色,不像後來見的活海星是紫色的背。主要吃它裡面一些類似內髒的東西,煮後是灰褐色的。聞著有點腥,可沾上醋後吃起來有蟹味兒,而且肥嫩得很。另點了一個鹹魚餅子,據說是家常菜,就是玉米餅子就著鹹魚吃,可以當主食,餅子很實瞠,好多都打包了,味道一般。當然要了清湯魚圓,與以前在別地兒吃的不同,這裡的魚圓魚肉含量多,澱粉少,新鮮滑嫩,松軟適度。要了一兩鲅魚餃子,一兩魷魚餃子,味道還都不錯但前者有點膩,不可多吃。這頓飯好像就花了30塊錢左右,臨走時試著問服務員有沒有完整的海星殼子可以帶回去玩玩的,沒想到一個男生,看上去像領班的真的從後面找來一個,很大而且已經是洗淨弄干了的。笑容可拘地遞過來,出門時女服務員也是笑容可拘地說歡迎再來,還有門童在門口撐傘送你到街心打車,有了這些服務,更覺得這頓飯吃得很開心了!雲霄路彙集了各地美食,下雨天也停滿了車,我還碰見頭天同車來的兩個韓國游客,他們也撐著傘找飯館呢,可見還是有很多食客慕名前往的。
這天晚上吃了一頓青島尋常人家做的海鮮,在朋友的父母家。老爺子掌勺,手藝不錯,嘗到了著名的辣椒炒蛤蜊,以前總喜歡吃半生或水煮的蛤蜊,可辣椒炒的也很有味,肉也不老。還有海螺,海檉,黃花魚加了辣椒紅燒,老爺子自誇比前個禮拜他在外頭飯館吃的還好,我雖沒有比較,但的確很美味,下飯特香!這頓飯吃的很痛快,主人熱情我也不客氣,所以很有點在那裡多吃幾頓的意思,可這裡離市中心遠,出門不方便,只好作罷,所以真正是意猶未盡。
逛市裡的時候,在第一海水浴場邊一間小飯館吃了頓午飯,名字不提也罷,因為挺髒也很貴,海腸子炒得很老,涼拌石花菜(涼粉)還行,比較滿意的是吃了鮮鮑。以前吃的都是干鮑,並不喜歡。這回覺得鮮鮑魚好吃極了,軟硬適中,口感好,鮑汁也更新鮮和鮮美,20多塊錢一個,便宜多了。
傍晚逛到中山路時,在家青島大包(也是十大名小吃之一)店喝了碗小米粥,吃了一個肉包,一個蘿蔔秧肉包,感覺不如金陵大包好吃,皮很厚,餡也粗。
上嶗山那天自帶了從家樂福買的干糧,包括面包和青島紅腸。很久沒吃紅腸了,覺得青島紅腸比起上海紅腸更有味道,有蒜香,偏鹹而不是甜。後來看見上山路上有許多山民挎著籃子賣青皮蘿蔔的,後悔不該帶那麼多礦泉水爬山。小時侯在上海也難得見到青皮蘿蔔,每次看到媽媽都說那東西好吃解渴,想不到這裡那麼常見。前幾天吃烤肉的時候也配了盤涼拌蘿蔔皮,就是用這種蘿蔔的皮拌的,非常爽口,微辣。在山上偶而看到從山石縫裡留出的水,用空礦泉水瓶裝一點,頓時瓶身起霧,內壁無數氣泡,估計真是是泉水。我向來是敢於學神醫嘗百草的,喝了幾口很清冽,涼涼的,還有點甜,又開始後悔不該帶那麼多水上山,後來也沒肚子疼不適,當然要注意取水地點。
如果盡由著我那兩個“小資”朋友帶領著去吃飯,估計永遠不會光顧那天晚上吃飯的地方了。所幸來了一個朋友的朋友,是個警察,他帶著我們去了個火爆的場所,那頓飯吃得也很香,僅次於家宴了。車從香港東路一直往西,在不到石老人海灘的地方拐進一個巷子,路坑坑窪窪,像進入了一個人煙稀少的村莊,突然眼前豁然開朗,一個露天停車場上停滿了各式轎車,正如警察叔叔預言的,每個車都比我朋友開的車好(奇瑞)。矗立在前面的哪像一個飯館?像建築工地搭起的臨時簡易住宅!可是面積挺大,七拐八歪的有兩層樓,裡面坐滿了人,而且廚房很多菜已售罄,我們五個人只買到2個海蟹。吃了鐵鍋魚(網友都說麗晶酒店對面有家鐵鍋魚不錯,是叫全家居,在台灣路上的一個院子裡,不臨街,據朋友說的確是不錯的,也總坐無虛席),小雞燉蘑菇(東北菜,山蘑有點甜,不是很好),炒蛤蜊(沒有家宴的好)等。這裡的東西就是新鮮,半節子房子伸在海面上,吹著海風,很隨意,那裡也有包間,但大廳熱鬧的氣氛和周圍環境相得益彰,很是豪邁!飯後在石老人沙灘漫步,也能看見西邊這家餐館的燈火,很奇怪的所在,可惜沒有記得名字,或許根本就沒名字,因為根本沒有門面!
後一天在老轉村吃的午飯,菜挺貴的,而且川菜口味也變了。水煮肉片老得很,海鮮疙瘩湯面疙瘩太多了,把湯都吸走了,老醋蟄頭尚可,但奇怪的是海蟄皮也連在上面,並不完全是蟄頭。環境當然不可與前日的無名飯莊同日而語了,但與朋友的小資情調還相吻合,飯桌上他們還在說以後再也不會去昨晚那個飯館吃飯了,環境太差,可我卻不以為然。吃飯關鍵是吃,東西新鮮,口味好才是最重要的,更何況朋友相聚,一桌家常菜還是那樣隨意地吃比較好。邊上守著幾個小姐,用高級骨瓷餐具盛裝青菜豆腐弄得自己跟皇帝進膳似地,多不自由啊!更另人啼笑皆非的是,這裡的茶博士掛個胸牌上書“茶師XX”,點菜員掛的胸牌上書“客戶服務部XX“!
最後,我想提一下青島的永和豆漿和肯德基,雖然都是連鎖店,但還是有些地方特色的。我沒想到青島人也那麼喜歡吃豆漿油條的,不過這裡的油條堿味重,炸得也不脆,我認為炸油條的最高境界是外脆裡嫩,而這裡的整個軟綿。豆漿稀薄,淡而無味。倒是有些山東特色的小吃也加入到青島的永和豆漿,比較有意思。這裡的肯德雞不賣早餐,全天賣一樣的東西,不過我在南京打印的電子贈券照樣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