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2500sz.com 日前到北國重鎮沈陽走了一下,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天半時間,難免走馬觀花、浮光掠影、掛一漏萬、以偏概全,但是,此行遇到的幾件事,還是忍不住如實記錄如下:
10月17日乘T541到沈陽,坐車的人不多,一路與一中年女列車員交談。臨到沈陽前,列車員熱心介紹住宿旅店,我們因為行程未確,婉言謝絕,至此乘務員不再理睬我們。不久,我們就知道了她的厲害。車進沈陽,廣播告知:“沈陽站到了”。人們紛紛下車,我們也匆匆下車。出站後才知道我們的車票是到“沈陽北”,我們下的是“沈陽站”,此中區別,外地人又如何鬧得清。我們的車票是給剛才的那位乘務員看過的,她明明知道我們是到“沈陽北”的,看著我們提前下車卻不吭氣。竊認為:火車如果在一個城市停兩個(或以上)火車站,應該特別提醒旅客,不然可能會誤大事。
第二天我們到故宮游覽,只見宮殿巍峨,氣勢非凡,門前的牌樓和兩旁的建築,都是滿清風格,如此景觀國內不復多見,令人贊嘆不已。但是沿街往遠處一望,只見一座幾十層的現代化建築高聳入雲,泰山壓頂般的檔在了道路前面,此樓可謂“風水”好矣,其實大煞風景,令人不禁跌足長嘆:“沈陽人,你們為什麼就沒有認識自己的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呢?”如今,保護歷史遺產已成共識,各地都有嚴禁在名勝風景、古代建築周圍建設與之風格不同的建築物的規定,沈陽何故如此糟蹋珍寶?
我們從故宮側門買了票,忽然想起要到正門照幾張相,照完後欲從正門進去,被拒,只能繞圈子再回側門。此為小小技術問題也,若稍為游客著想,當不難解決。
下午,赴北陵公園。買票後進門方發現門口根本沒有人驗票,直到傍晚我們離開,還是沒有人守門,私下不由得冒出一絲不良念頭:“早知道……”。
北陵公園裡面的廁所全部收費,積極創收可以理解,入鄉隨俗不宜非議。但後來發生的一件事情,使我們不得不在這裡記上一筆。近5時30分,園內游人尚多,我們因有“急需”,匆匆向廁所奔去,不巧,只見一工作人員正在關門,我們連聲求告,不允,其理由斬釘截鐵:“下班了!”急奔其他廁所以解急,均見鐵將軍把門,不禁感嘆:因為工作人員下班而取消全部游客之排泄之權力,不通情理也。
第二天,還去了有名的“9.18紀念館”,門票20元,心想:此為重要歷史教育之地,意在社會效益,況且沈陽消費水准不高,20元門票價高於一般公園水准。能否實行免費或低收費政策,讓更多的人接受教育,使更多的人懂得歷史,使更多的人明白昨日之教訓、今日之珍貴、明日之責任,豈不比賺20元一張的門票重要得多?
到新樂遺址參觀,游人不多,我提出希望講解員給介紹一下。當時,講解員也沒什麼事干。但她們的回應振振有詞:“五個人以上才講解,五個人以下就給講解的,全國的博物館都做不到。”那她們閑著干什麼呢?沈陽人難道不為他們的歷史和文化感到驕傲嗎?難道她們就沒有一種榮譽感和責任感嗎?
一日游程下來,坐車打道回府。我們在北站坐上602號公交車,一會兒就發現了意料外之事。此車開行之後,慢如龜爬,時速不會超過每小時5公裡,4、5個站足足走了半個多小時,而令人不解的是全車的人鴉雀無聲,泰然處之。在當今“時間就是金錢”的時代,竟有如此怪事!我們實在忍無可忍,只好下車另尋它途。我臨下車前還“振振有詞”:“既然車子壞了,就不要開出來嘛。”誰知車下有人捂嘴兒笑:“車子沒壞,那是規定這樣開的。”我聞之不解,今天真是少見多怪了。原來是為了多載幾個乘客,車子規定這樣慢行的。我留意了一下,果然如此,有些公交車還有意停在中途站上,司機在看報紙呢,三五分鐘後才慢慢開走。但細想下來,還有不妥:這雖然可以提高承載率,但對於早上車的乘客十分不公平,他們要貼上不少時間。另外,更不妥的是,車在路上慢慢地爬,車輛對道路的占用率道提高了,道路的通過率降低了。如果確實要一趟車多載幾個乘客,不如加大發車的間隔時間,但是車輛一旦上路,就必須以中速行駛。但恐怕我這是不了解沈陽“市情”而說的外行話,也許沈陽人的時間並不寶貴,道路交通負荷也全沒問題吧,那算我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