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人生(10)轉

作者: 多個她

導讀2002年10月16日2道班--莫多鄉晴間小雨行程71.94KM 洗了溫泉,渾身舒軟,一夜睡的很香,老板答應起來給我們煮面條還真的實現了,我還以為真的要吃干糧了,還加了一小盤涼拌豬頭肉,白鹽白味用肉下面也算美味了.素面下肚輕松上路,沒多久就到了去年大整治的路段,可是我怎麼也沒找到堵車熬夜睡方向盤上的那個停車的地方,整治得太好了,讓我不敢坐車的那個又陡又急的上坡彎道早就成 ...

2002年10月16日2道班--莫多鄉晴間小雨行程71.94KM

洗了溫泉,渾身舒軟,一夜睡的很香,老板答應起來給我們煮面條還真的實現了,我還以為真的要吃干糧了,還加了一小盤涼拌豬頭肉,白鹽白味用肉下面也算美味了.素面下肚輕松上路,沒多久就到了去年大整治的路段,可是我怎麼也沒找到堵車熬夜睡方向盤上的那個停車的地方,整治得太好了,讓我不敢坐車的那個又陡又急的上坡彎道早就成了寬順的緩坡了,讓我驚嘆川藏公路真的變了,變得太快,國家對這條西部之路確實下了大的工夫。唯一沒變的是一座吊橋,那是通往一個鄉村的必經之地,自己在橋上給過路的藏族小孩照相的情景頓時躍入腦海。順著河水我們一直前行,轉個一個大彎,遠遠的看見前面一天渾濁的河水從左邊殺將出來,難道就是金沙江了,沒這麼快吧?正猶豫呢,我們已經轉過彎了,前方是一個白塔,後面果然有一做橋橫跨江水,真的是金沙江了,四川就在我們的對面了,魂牽夢繞的家鄉終於我快走到了,激動的辛勤此時此刻不知道跑那兒去了,只有一絲的寬慰,回家了。陽光灑在半邊江水上,兩岸籠罩在一層朦朧的朝氣中,赫赫有名的大橋靜靜的臥在那裡。擔心大橋不能照相,我就在白塔的附近遠遠的照了幾張,心裡這時候就盤算一定要慢慢的享受進入四川的感覺,故意的慢慢的、悠然自得的騎上大橋,心情突然的無比暢快,要不是擔心在橋上發瘋有人干涉,真想來個裸奔。幾百米的美好時光終會過去,我來到了長漂烈士紀念碑處,站在碑前,回想起堯茂書勇士的無畏,回想起前僕後繼的漂流壯士,也回想起余純順,多少年來我始終不明白自己探險的夢是被這些勇士所激發,還是父母的血脈相傳,但有一點我知道,他們都是我讀書時代的向往,他們的故事是我最愛。無法表達我的心情,我默默的靜立在他們的面前,心中流過的是奔流的長江,耳朵裡響著的是咆哮的虎跳峽,眼目中翻滾的是沙暴的羅布泊,一定要在這裡照相是我的願望,只能借以表達對我們的尊敬。一個穿交通稽征制服的人老在觀察我,聊了幾句感覺他見我們這樣的人很多了,等隨風來了,幾句話就拉上關系,有他出面自然是無往不勝,我們又獲得了照相的許可。原來這裡早就移交地方了,部隊守橋的歷史早就過去很多年了,只是原則上不准照相畢竟這裡還是軍事要地。抓住這樣的機會我們狂拍一氣,帶著滿足我們開始了在四川的騎行,西藏已遠遠的被我們拋在了身後,期待已久的柏油路也在向我們招手了。從大橋到巴塘縣前一段是朔金沙江而上,然後順巴曲走8公裡就到了縣城。基本是緩坡都可以騎行,想想今天的行程很輕松,我慢慢的蹬著車,隨風早就沒影了,沒多久我到了巴曲和金沙江彙合的地方,巴曲青青的流水從山谷中殺入土黃色的大江中,涇渭分明在交彙點拉出一條青黃色的分界線,讓隨風老在思索這金沙江是在那裡開始變渾濁的呢?

從兩河彙流處騎了幾公裡之後,遠遠的看見了縣城的房屋,強烈的陽光照在身上燥熱無比,渾身是汗,泡了溫泉的腿反而發軟,有陡一點的坡根本就不想騎。路上看見一個廢棄很久的工廠,不知道生產什麼的,看高塔聳立的樣子,估計是礦石冶煉什麼的,這倒是一路留意到的第一個工業設施。門口寫了一副對聯很有意思,可惜當時沒有記下來,回憶中應該是這樣寫道:海子山下創佳業,金沙江畔樹豐碑。一個小小的工廠寫出這樣大氣的口號,可能也只有在這樣險峻的環境中才有這樣的意境。快進縣城了,迎面而來的全是一棟棟漂亮的民居,紅紅的牆體,精致的窗格,由一根根小圓木穿逗而成的油漆得發亮的小閣樓,讓我很奇怪的是這裡民居的牆體多是紅色的,和西藏民居多是白色的相差懸殊,究竟是就地取用的建築材料不同還是和宗教信仰流派不同有關系,我不得而知。路兩邊的田園裡,男男女女在犁地,吆喝牛馬的聲音不時傳來,最有趣的是悠揚的口哨聲總在飄揚,可我怎麼也找不到吹哨的人,總讓我駐足在田間樹下找尋一番,才能發現三三兩兩勞作後正休息的人,身旁放著酥油茶,坐在那裡自娛自樂,要不就是放牛的孩子坐在石頭上吹著歌看著牛。

進城的路又爛又臭,路面坑窪不平,到處是垃圾和污水,給剛剛經過的村寨相比簡直就是天上地下。過了一條小河上一個大坡之後,進入了縣城,隨風正坐在路邊一個雜貨店門口和老板聊天呢,先找到飯館,今天不累點了一葷一素一湯,收費17元還算公道。飯後給家裡打了個電話告訴我已經進入四川境內了,離家的路越近越沒精神走路,很想家。正要上路,一大片烏雲飄了過來,反正今天不急著趕路,等雨下完了再說,坐在飯館看亞運會中國-日本排球比賽錄像,急雨過後我們就出發了,然而今天的烏雲就像跟定我們似的,騎了10公裡後烏雲又追了上來,刮起了大風,雖說趕上了順風,但雨也追著下,頭頂是烏雲密布,周圍卻是陽光明媚,好在這樣的雨也下不大。快到莫多鄉的時候,烏雲又來了,地上的灰還沒被雨點打濕,雲又不知道被風吹到那裡去了。

下午我們只有25公裡左右的路程,過黨巴鄉的時候,一大群小學生搶著和我們打招呼,有的站在路邊給我們敬少先隊禮,嘴裡“叔叔、叔叔”的喊個不停,讓我聽了很受用,一路聽習慣了西藏的孩子“喂喂”的稱呼,深感這裡的教育確實和西藏有區別,路邊的小女孩和婦女又給我們核桃和梨子吃,原來康巴藏族也不是傳說中的那麼壞吧,我到原計劃借宿道班時,隨風早就一溜煙就走過了,沒關系前面還有一個莫多鄉也在我們的計劃中,今天多走5公裡明天好輕松一點,早早的就到了鄉裡,問了問鄉政府沒住的,就去找區公委,轉到一個破敗的大門口,隨風冒著被狗突襲的危險,探頭探腦的進去找人,一會跟著出來一個穿人武制服的人,原來他就是區部長,名字叫阿久,今天晚上他騰一間屋子給我們睡。人下車車卸鞍,跟著他上樓,到門口一看,嘿,今晚找對地方了,這裡是區公委、人武部、綜治辦三合一,住這樣的干部家裡不就等於睡在保險櫃裡嗎!

晚上吃土豆,牛肉面,味道和好特別是牛肉盡管不多,但出來後就沒吃過這麼香的肉,閑聊中知道阿久在13軍某團當過5年兵,79年2月17日--3月12日參加了對越反擊戰,專打40火箭筒,讓我一下想電影《高山下的花環》裡的那個為摧毀敵人火力點而犧牲的火箭筒手,生活中的很多場景總是在一種不經意間蹦跳出來,阿久的漢語不錯,我們聽他講了很多當年的戰鬥故事,很多以前都沒聽說過,長了不少的見識,牢牢的記住了他那句從牙縫裡咬出來的名言“英雄都是逼出來的”正好他是管社會治安的,問了問我們關心的攔路搶劫的事,他說得很客觀,前幾年比較亂,現在好多了,現在他們管的路段出了問題,他的壓力也很大,聽他這樣說,拉拉山的惡名頭在我的心目好像也沒那麼壞了,明天可以放心的走了,不過後來我們的東西放在他家的另一個房間,太黑後他們主動的給我們鎖上也可以看得出這裡的還是有不自覺的人,這又確實不能和西藏比,在西藏我的車和東西常常就散放在主人家的樓下院外,主人總是拍著胸口保證沒人偷,結果也真沒出過問題,而且西藏的人說起巴塘理塘的藏族就搖頭,用吐字不清的發音說:“不行不行”。

坐在阿久家裡,陪他喝著啤酒,透過窗子看見天空中逐漸豐滿的月亮,心中想著到了月圓以後我就離家不遠了,離開家後,很久沒這樣悠閑的看過月亮了,天空中飄著幾朵浮雲,在月光的映襯下透著一一層淡淡的白暈,總人自己忍不住時時側頭看幾眼。後天我們就可以在世界高城理塘了,但願會有更美的月光灑在草原上。

今天突然拉起了肚子,真擔心晚上發作,那可就慘了,趕緊吃了點芒覺。

2002年10月17日晴莫多鄉--義墩兵站

45KM

阿久一家人早早就起來了,等我們起床後,熱氣騰騰的酥油茶早已打好,火爐上蒸著饅頭,兩個要上學的小女兒用昨天的剩飯泡在酥油茶裡,加上一點土豆絲當早餐,看著5歲的扎西拉姆吃得那麼香甜投入的樣子,不禁想起琪琪乖乖吃飯總是挑三撿四的樣子,真想買塊松軟的蛋糕送給她們,一定是她們最難忘的早餐。饅頭蒸好後,我們為了趕時間就不客氣的先吃了,饅頭黃黃的,但面筋很好,沒有堿味很好吃。出發前我們還是給了30元錢表示感謝,弄得阿久很不好意思的,一家人全部送我們下樓,我給阿久留了我的地址,希望他以後來玩。

出莫多鄉沒多遠,路就分為兩支,兩條路在拉拉山另一側的山腳下彙合,順河走的路比上山的路長不到10公裡,汽車司機多走拉拉山,我們當然也選走大家都走的路,決定爬拉拉山。上山的路10公裡,我們沒有具體的山口海拔數據,只是感覺上山推的很吃力,坡度較陡,速度一直在3KM/H左右,離山口2公裡的時候看見山口的民居依然在那裡,但和去年相比,涼曬的青稞沒有了,天上的浮雲也沒有了,真是機遇不可求呀。

到了山口一點點殘留的幡旗掛在那裡,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任何標志,公裡樁也沒有,估計318線是按順河的路計算的,這是最沒風景的山口,也許和它是一條便道有關系吧。對汽車來說是方便但對我們來說就很費力了,畢竟順河的路如果路況好的話,我們是可以騎行的。過了山口就是一片秋色和田園風光,莫多鄉這邊的地剛剛犁好的樣子,而山這邊卻是綠油油的一片,遠遠的不知種的是什麼作物,只是很奇怪一山之隔,海拔沒多大的差別,田地裡竟然相差巨大。田邊的農房上全曬著金黃的玉米,俯看下去家家都是金黃的,蜿蜒的河流在大地上拐了幾個S形彎,纏繞田間房前,再向海子山方向望去,山坡上全是金黃、紫紅的樹木很漂亮,我們趕緊剎車,下車消耗膠卷。7公裡的下山路我們走走停停用了一個小時,在343K兩路彙合處有一個小買部,兩人一人干掉一包方便面當午飯,隨風胃口更好,還吃了兩塊壓縮餅干,我的肚子還是不舒服,就沒吃了,小賣部有一張藏區最常見的台球桌,一幫大大小小的孩子在打球,其中有一個6、7歲的小孩打得很好,看那樣子在這玩不是一天兩天了,我看著很不舒服,這麼大的孩子怎麼不讀書呢?阿久的孩子那麼早就去學校了,這裡怎麼這麼多的孩子放野馬呢?

飯後我們進入了義墩溝,和然烏到忠壩的峽谷差不多,一路都是水毀、泥石流路段,滑坡的痕跡到處都是,好在天氣晴朗不是很難走,想起巴塘的老鄉說這段路難走我們就發笑,他們肯定把這段路和過海子山後的柏油路相比了,可要是和我們已經走過的路相比,這路況怎麼也可以算是2級路吧。前20公裡坡度不大,我們基本可以騎行,路上又遇見了一個連隊的軍用油罐車,讓我們吃了不少的灰,早早的我們就到了錯拉鄉,這裡旅館、飯館比比皆是,還有一廢棄的鉛鋅礦提煉廠,政府意識到污染太大,責令關閉的。估計巴塘那個廠也是這類的。問了問路,都說到海子山還有40公裡,可我們的資料顯示還有23公裡,差這麼大的情況我們還是第一次遇見,如果全是很陡的坡那對我們的行程計劃影響很大,搞不清問題出在那裡,只能先相信是40公裡,看來我們計劃趕到有溫泉的道班住宿的願望又要落空了。在這裡聽說以前有個貴州的人打著迎接奧運的旗號來到鄉裡,聽說海子山的狗厲害就干脆在搭車走了,聽了心裡很不舒服,特別是老鄉那種嘲弄的口氣,我又開始懷疑能真正做到不主動搭車的有幾個呢?

也不管有多遠了,我們計劃先趕到兵站再說,到兵站的路雖說是靠河走,但坡度大了很多,有一半的路要靠下車推了,隨風剛消失出我的視野,我的車中軸螺絲就松了,專用的套筒扳手在他車上,叫他是叫不應了,只有下車推,估計走不了多遠他會發現我沒跟上來,路上我攔了一輛摩托車,請師傅叫隨風等我,可他要價10元,最多1公裡的距離這個康巴人也太心黑了,難怪他有一個眼睛會得白內障,肯定是數錢數的,談不成就接著走,又走了不到1公裡,果然發現同伴在一學校門口等我,拿到工具幾秒鐘就修好了。繼續前進,這一段路浮塵太厚,腳踩上去發出噗噗的聲音,就像冬天踩在松雪上一樣,厚後的灰塵可以把鞋底給埋了,一但有車經過會卷起一波波的灰浪,讓人窒息。好在沒下雨要不這泥漿非把車給粘住不可。推推騎騎轉過一個大彎,就到了兵站了,這個地方除了兵站的房屋占據了大多數的地方外,我注意到的也就是一個道班和一個德陽飯店和零散的民房,德陽飯店的老板是廣漢的,開張不到半年,不過德陽這兩個字在我看來就很親切了。

坐在兵站的籃球場休息,他們的周指導員和一幫士兵在閑聊,我去小賣部買點干糧,隨風在和士兵打籃球之余就征得指導員的同意讓我們住兵站了。其實我們今天可以住德陽飯店的,因為我們還沒住過兵站,所以就故意賴在兵站了,再說吃公糧睡通鋪,節約大了,正好彌補遺憾。我們測量兵站的海拔為3600米左右,可兵站的標識牌上為3280米,相差懸殊我們問了問周指導員,他開玩笑的說:這就是軍隊的作風,部隊也按海拔定待遇,以前張志華(記不清了)將軍為了不給國家增加負擔,就把沿線的兵站海拔都降了下來,這樣軍人的津貼也就少了,也就多為國家做奉獻了。不知這是真是假,不過無論如何,只要是駐扎在這樣環境下的軍人都是值得尊敬的。我只是匆匆過客,可他們在奉獻青春,甚至於生命。周指導員就已經在四千裡川藏線上駐守了十多年了。18:00點只聽一聲哨響,我們跟著士兵進食堂吃飯,找了兩個大不鏽鋼菜盆當飯碗,去鍋裡盛飯,好家伙,爐上放一巨型高壓鍋,用大鐵鏟舀飯,半個身子和一條手臂都探進了鍋裡,壓這麼大的一鍋飯還不得夠幾十個人吃呀。兩個人裝了一盆飯,到大堂和幾個四川老鄉一起吃菜,菜有青椒肉絲、素黃瓜片、回鍋肉、味道還可以就是份量太少,我們兩個都要吃這麼多菜。菜不夠就多整飯,大口大口的吃起來,部隊吃飯清風雅靜,動作迅速,我們才吃了半盆,他們就吃完了,都去盛湯喝。等我們吃完飯再去盛湯時早就沒有了,唉,光顧了吃飯怎麼連以前跟老爸在部隊上學到的那套吃飯的方式都忘了,應該吃一半就去加湯,沒吃過癮。

晚飯後,隨風和幾個士兵展開了一場籃球賽,我去看了看我們今晚睡覺的地方,走進屋子一看,謔!一條走道,四間屋子,八排大通鋪。一排木板鋪可以睡十來個人吧,隨便我們今晚睡那裡,木板鋪上有1968年石家莊制氈廠生產的氈子,睡覺前我們奢侈的在自己的睡墊下鋪了三床毛氈,條件還真不錯,要是有點開水泡泡腳那就完美了。

由於我們證實了資料上從拉拉山到義墩兵站的裡程有誤,我們明天要走30公裡才能爬上海子山口,而且還要急行80公裡才能到理塘,無意明天的難度加大了,我們商量既然今天住兵站,吃皇糧,我們也拿出點軍人的硬朗作風,給我們自己定了一死目標,明天一定要到理塘!明天辛苦一天,以後的日子就很好過,否則後面的行程的住宿點非常不好計劃。時間限制就是明天13:30前必須到山口,才能基本能在天黑前趕到理塘。寫完日記躺在鋪上正想睡覺,看著頭頂上一塊塊木頭拼接起來的天花板一下勾起了我的回憶,忘著不板上一個個脫落的木結,我的思緒回到了我童年,70年代睡在爸爸的油毛氈營房裡,那時的天棚也是這樣,我常常望著它入眠,在起大風的野外夜晚,又常被從空洞和拼縫裡落下的沙弄醒,沒想到童年和成人的境遇原來相差這麼小,人生不過如此簡單輪回,幸福美好的生活又怎麼能不叫人珍惜呢?

2002年10月18日多雲義墩兵站--理塘

行程:110KM

當我被過往的車輛的轟鳴聲驚醒的時候,已經接近6:30半了,6:40鬧鐘響了,可誰也不想起來,想想今天是艱難的一天,總不可能先垮在床上吧,下定決心翻身起來,堅持就是勝利,匆匆的吃點干糧,還是灑其瑪,總是灑其瑪。難怪以前有的朋友說回家後再也不吃灑其瑪了。

走出兵站,大地還籠罩在朦朧的晨幕中,沒騎多遠就不能騎行了,這一開始推行基本就是20多公裡,太陽總是很准時的升起,一會就天光大亮,前10公裡坡度不小但我們推進很快,路過有溫泉的305K時,沒見到什麼人,還好我們昨晚沒上來,摸黑上來搞不好沒吃沒住的,前行到一個木材檢查站,有值班的老鄉,指著前方的山上最後一個彎說那就是山口,距離8公裡,我一聽就樂了,看來資料上這段路24公裡沒再出錯了,心理上的距離比30公裡少了幾公裡,在規定時間翻過山口看來沒有問題了,看來海子山沒把我們嚇著,反而把坐車的人嚇著了,虛增了6公裡。我們信心倍增,今天可以在理塘吃大餐了。上面廢棄的道班處有條小路上上口,只有300米,而走正路就得2公裡,隨風聽了就想走小路,我是根本就不相信我們可以把車推上去的,就是兩個人推一輛也不行,但很快這樣的想法就被要去看海子打破,只有走公路才能接近海子。

坡度不小,我們第一次順河走而不能騎行,離山口5-6公裡時,碰見兩台德陽的車,攔下來問問原來是在八宿接民工的車正返回德陽呢,想想他們明天就到家了,而我們還要7-8天,而他們以為我們要搭車呢。前行了沒多久,終於看見了海子,湖水綠綠的,像兩顆寶石鑲嵌在海子山下,遠處海子山上的冰川泛著藍幽幽的光,按我登山的經驗來說,在海子的邊緣和冰川的尾部說不定有美麗的冰塔林,可惜沒有時間去驗證。拍完照吃點干糧後我們向山口發起了最後的衝擊,終於在一個大彎之後我們看到了飄揚的龍馬旗幟,沒其它的什麼標志,後面還有一個長坡,我們都以為山口還沒到,就像拉烏山一樣,我們就繼續前進,走著走著就是下坡路了,結果我們又錯了真的山口了,唉,現在是越來越搞不懂了,還是西藏的武警部隊管轄的山口都很明確。不得以我們選了一個裡程碑合影留念,好在我拍了山口的龍馬旗幟的,也算安慰了。

我們知道盼望已久的柏油路在向我們招手了,我們走完了最後的8公裡土路之後,終於踏上了平順的柏油路了,我們用早已想好的方式來慶祝美好旅程的到來,將車的前輪壓在柏油路面上,將後輪壓在土路上,脫掉一只鞋,光著腳丫踩在好路上,讓滿是灰塵的鞋留在土路上,快樂的照相,大聲的歡呼,一番瘋狂之後,趕緊上路,還有80公裡等著我們,一路狂奔,前10公裡坡很陡,下得很快,時速全在30KM以上,重新找回了在柏油路上衝坡的感覺,飆出30公裡之後,路開始有起伏了,上坡騎起來還是比較費力,離理塘還有近40公裡的時候,在公路邊上的草壩上,密密麻麻的布滿了帳篷,中間一個主帳裡有很多的喇嘛在做法事,一打聽原來每年的藏歷九月初三都會在這裡做21的法事,為什麼做,誰在做這樣的問題我們是怎麼也搞不到答案了,既然是每年做,肯定就是傳統了,估計是民族性的吧。隨風對拍攝這樣的題材很感興趣,就停留了近半個小時。

拍完照,看看見離天黑不到2個小時了,重上公路拼命騎行,開始的側順風變成了逆風,又減慢了速度,好在總的是下坡,不是很慢,當我們騎到了今天的100公裡時,天漸漸的黑了,摸黑趕路是不可避免的了,黑暗中估計是到理塘兵站附近,下坡中衝上了一個減速墊,差點沒把我的手給震斷,上了兩個坡終於看見不遠處寫有世界高城四個大字的牌坊立在黑暗中,縣城昏暗的燈光就在前方,終於完成了預定的目標。

找了一圈招待所,沒看見合適的就先去吃飯,大吃了一頓,反正找旅館黑燈瞎火的也不好找,就決定住好一點的,飯館對面就有一家無量河大酒店,就住它了,120元/間,條件不錯,我們也好好的洗了個熱水藻,全當彌補沒有洗成溫泉的遺憾。

2002年10月19日多雲理塘--135兵站

行程:71KM

早上聽著姜昆的相聲起床時,都已經8:00了,到酒店旁的漢源小吃點了一人兩個醪糟蛋,一碗面,我都已經吃完了,隨風還在忙著修他的剎車,我在考慮今明兩天路上吃什麼,干糧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看對面有買餅子的,想換換口味,就過去買了8個肉餅,想找老板要幾個塑料袋包一下,結果聽說全城禁用塑料袋,拒絕白色污染。沒想到理塘的環保意識這麼強。深感現在西部的變化開始向人的素質方向轉變了。等隨風吃完飯修好車我們就出發了,快出城的時候,找到一個雅安汽修店要了點機油給車潤滑一下,第一次要到的是黃澄澄的清油,不好意思想給錢,老板挺好沒收。

出城就是上坡,在柏油路上就是推車也感覺輕松,速度很穩定,第一個小山口就在頭頂上,沒多久就爬了上去,正愁不知道這裡叫什麼名字,三個喇嘛騎著摩托也到山口休息,他們穿著黃色的僧侶衣服騎摩托,看上去感覺很特別,視覺衝擊很大。山口風很大很冷,看他們搓手跺腳的,估計比我們冷多了,問問他們這山的名字,還真有名字叫--陀羅山。山口呆不住,我們就迅速下山了,一路滑行10公裡後。路又開始上坡了,今天的路就是這樣上上下下,沒有一點平路,路從新龍路口、霍曲橋就開始需要推行了,沒走多遠,天開始變了,一片烏雲籠罩在天空,刮起了4-5級的風,小冰雹借助風勢打在耳朵上有點痛,趕緊拿出帽子戴上,隨風估計已經借著順風到了山口了,心裡想他正不知躲在那裡避風呢?等我快到山口的時候卻看見他的車倒立在山口,難道這哥們的車胎又壞了?走近一看,後輪已經全拆開了,這次是外胎壞了,後車架一根支杆脫焊,後變速的一個小齒也松了,真是禍不單行啊,沒辦法自己動手修,正忙著來了一騎摩托的漢子,名字叫朱晉毅,從山東過來,沿途考察青基會資助的項目,他們一幫朋友做高中助學這一項目,已經離家一個半月了,准備還有15天到家,我和他聊聊得很投緣,但是山口風太冷,還要趕緊修車,沒時間多聊,互留地址後,大家就告別了。

這修車的地方是真選好了,兩個人蹲在山口邊修車還得忍受冷風的侵襲,兩個人的手都凍麻木了,換完外胎,就修理變速器,隨風以為小齒輪是鉚上去的,誰也沒在仔細檢查就決定換整個後變速,為了取鏈條扣,弄的滿手是黑機油,費了很大的工夫就是取不下來,後來發現松動的小齒

不是鉚接松了,可以緊一下鏍絲就好了,結果三下兩下就搞好了,白費了許多的時間來取鏈條,迅速裝好車,逃離山口。這一耽誤就是兩個小時,下到山下158K處,兩個人又冷又餓的,用滿是油污的手戴上手套一人一個干肉餅一陣大啃,總算緩過了勁,問問工班的老鄉,說是135兵站可以借宿,那我們今天至少要趕到那裡,一路都是上坡,但今天風大而且是順風,我們可以一路騎行上坡,結果幾個路過的小車司機看見我們這麼陡的坡騎著上來,佩服得直樹大拇指,心中的就別提有多得意了,實際我那有那麼大的牛勁,全仗風的威力。上坡騎行還是很累的,偶爾的下來走幾步活動一下僵硬的腿,風是越來越大,把山坡上的沙都卷了起來,打在臉上生痛得很,快到雷達站的一個直坡上,我前面一根電話線被大風刮掉了,被兩根電杆繃著攔在路中,走近一看下山的車很難注意到,要是拖拉機或摩托車經過,搞不好要把人給割著,很危險。不一會兒下來一輛貨車,我趕緊上前招手攔車,無奈下坡路很難剎車,我對著司機大吼:小心路上的電線!估計司機聽到了開始減速,可後面的一輛軍車突然超了上來,我就只有站在路邊看它是怎麼撞上去的份了,只見電杆一陣晃動,電線一閃,估計是繃斷了,幾個軍人下來檢查了一下,好在是大車,總算沒出什麼事。

走上回頭彎,順風又變成了逆風,頂風走到雷達站,果然有士兵在堅持到開水便民,原來聽有的人說他們是閑的無聊送開水,其實是一種誤解,這確實是一種愛民的體現,在這麼高的海拔,水源緊缺,還要燒開其實是很累人的事,閑的無聊才不會做這樣的事,說高度一點還真是“三個代表”的真實體現,戰士們很歡迎我們今晚住這裡,可我們想時間還早可以在趕點路,說不定還可以節約一天的時間出來,匆匆和新津籍的士兵告別向卡子拉山發起衝擊,隨風在前我在後,到了山口,我一看這麼重要的山口隨風怎麼就沒影了呢?難到他在我後面發現了可以拍照的風景?我在山口山口轉悠了幾個來回就是不見人,仔細的在山前山後尋找,終於在前方1公裡多的地方發現了一個紅點,估計是他,可是他怎麼也該在這裡照相呀,我拍了幾張山口的照片趕緊去和他彙合,到了一問,他居然沒發現已經過了山口,以為這裡才是山口,他肯定是仗著順風,大發爬坡王的威風,埋頭狂騎沒發現頭頂上的山口牌,真是滑稽。下山的路很陡,沒多久我們就衝到了135兵站,時間已近18:30,去119K的路還有一段上坡而且裡程有近20公裡,天黑前我們是無論如何趕不到的,遂決定到兵站借宿,隨風先到兵站找領導,找到田指導員,同意讓我們住,他們已經吃過了飯,但我們的運氣好,兵站來了幾位客人,正好趕上給他們煮面條,一大臉盆面條端了上了,顧不上客氣,我們一口氣吃了4、5碗,沒吃飽就沒了,不好意思再要求戰士煮了,回到房間又掏出一個肉餅干掉。田指導員安排我們住兵站的客房,三人間,有兩床軍用棉被。條件比義墩好多了,給我們開中灶的有一位是綿陽的老鄉叫王小鵬,我們親切的攀談起來,他對我們很關照,問寒問暖的,邀請我們到他的房間去坐坐,我們烤著火邊洗熱水腳邊聊天,感覺舒服極了。

2002年10月20日晴135K--50K苗圃

行程:87KM

昨夜睡得特別香甜,早上被狗叫吵醒,正好也到了起床時間,早上只有吃干餅了,由於餅子又冷又硬,隨風吃了半個胃就痛起來了,沒辦法他還是只有忍著痛出發了。高原的清晨,到處都打上了一層薄薄的霜,空氣又干又冷。我一直不太願意戴帽子,也為了耳朵不再受苦也只好戴上絨帽。走上公路,身體又冷又僵,只有慢慢的走著,就當是熱身,出兵站就是一個長坡,太陽已經照在對面的山坡上了,在最後一個可以看見兵站的轉彎處,我遠遠的拍攝了一下,算是留個紀念吧。心中很感激兵站的官兵們,特別是綿陽的小老鄉。

反反復復的幾個上下坡,我們到了著名的119K(說它著名,是因為很多高手都在這裡住過,包括余純順),只有兩個藏族婦女帶著一個孩子在工班,其他的人全都放假走了,她們是幫著看看房子的,在公班旁經營著一個小賣部。我買了一瓶鮮橙多,隨風一直就想喝熱水,就找她要開水,回答沒有。後來突然又說要收一元錢,我們心想我們就再買一點飲料,要點開水總不要錢了吧。沒想到,她說兩樣都要錢,有點逼著買開水的意思,沒辦法我們還是買了一壺水,更可惡的是,她倒水的時候還很不情願,真是花錢買氣受,這也是我們一路過來最心黑的人了,比這條件艱苦很多的地方也沒收開水錢呀。

離開這著名而又讓人心冷的地方,很慶幸昨晚我們沒住這裡。一路上坡,幾公裡之後,坡度變緩,我們又可以騎行了,大大的加快了速度,這樣估計到剪子彎山口的時間可以提前,在一個急彎的地方,兩輛貨車撞在一起,車頭都毀壞了,下坡的那輛差幾米就衝下山了,看樣子當時也夠驚險慘烈的。記憶中這也是看見的第一次車禍,快到山口最後的大坡很陡,我只有下來走了,回頭看去,一條條曲線纏繞在高原的草坡上,20多公裡外的公路刻在遠方的山坡上,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想想自己幾個小時前還在那路上爬行,就渾身是勁。到了山口隨風正和一個藏族在聊天,名字叫小布,家就住在119K附近,騎著一輛摩托車,他很友好,和我們合影留念後,他一溜煙先走了。我的車後剎手柄斷了,原想在山口修一下,可感覺耽誤時間還不一定能弄好,我的塑料握手是在波密敲進去的,現在要把它取下來可能一時半會搞不定,就決定到了雅江再修,反正我也很少用後剎,只有一個剎車心裡感覺不太保險,要真都失靈了就只有撞山了。而且隨風也要焊後架。為了防止真出意外,我減慢了下山的速度,控制在25KM/H左右,可是控制了速度,捏剎車的時間就長了,右手沒休息的機會,一路風大,手很快就麻木了,從山口到雅江海拔下降很厲害,隨著海拔的下降,遍山的樹木開始變豐富多彩起來,正好我的車速不快可以慢慢的欣賞,拿出攝像機邊走邊拍,快到雅江兵站一帶,更是色彩斑斕,有金黃、橙黃、紫紅、大紅,可惜位於峽谷地帶,好看不好拍,很多地方有布滿了電線,無法入鏡。只能記錄一點局部的彩色山林,過了兵站坡開始邊緩也就接近縣城了,離縣城約1公裡的地方有一個烈士陵園,原想修建川藏路犧牲了很多人,沿路應該有不少的陵墓的,可不知道什麼原因,我並沒有發現,今天看見的這個就當是紀念吧。在陵園前稍做停留,默默的表達一下自己的尊敬。爬上一個大坡,就進入了縣城,當前的頭等大事就是找館子。

在汽車站門口找了一家就坐,裡面有不少到稻城旅游歸來的也在這裡吃飯,韭黃肉絲、芹菜肉絲、和一大碗碗豆尖湯被我們消滅干淨,老板收了20元,較公道。把自己喂飽了就該弄弄車了,在車站裡的修車鋪,隨風焊車架調後剎車鋼絲,我就換剎車柄,拿出備件一看,果然要先取膠把手,估計很難取下,我就把手柄裝在羊角上,試用了一下和可以對付。等隨風也弄好之後我們繼續趕路,今天准備到50K附近找住的,問了很多人都推薦50K的苗圃,今晚就奔那了,出縣城沒多久,新換的手柄又斷了半截,但還可以剎車,只是固定不住,心想這下好了,這前剎就像學員,後剎就像師傅,關鍵時候師傅動動手就可以保命了,後剎這樣也只能臨時用用,這備件居然是歪貨,盡管還有一個,我也不想再換了,干脆到康定買個好的再說。

出縣城到50K的路都可以騎行,雅江海拔低天氣很熱,久沒遇見的紋蟲又出現了。順河而行,好在沒風,很輕松,路上在一個村子邊上看見一棵紅樹非常漂亮,可就是不好拍。快到50K時,隨風正和路邊三個驢友正聊天呢。她們的包車壞了,正等人來修,大家一起聊了十幾分鐘,我們為了在天黑前找好住宿,不敢久聊,只好告別,又騎了2公裡我們到了苗圃,這裡的人很熱情,正好趕上他們在吃面塊,我們放下車就直奔樓上海吃起來,原來是酸菜土豆面塊,剩下的大半鍋全被我們干掉,看我們沒吃夠的樣子,李大姐要給我們煮面條,實在是不還意思,就拿出剩下的一個半餅子泡在面湯裡吃,總算吃飽了。飯後的閑聊中知道,陳大哥是中江倉山人,和我們算是真正的老鄉了,隨風陪他聊天的時候,我在苗圃的院子閑逛,我突然想起在兵站磕瓜子的感覺很愜意,就去200米外的藏族老鄉的小賣部買瓜子,沒有賣的就用5元錢買了50個核桃。回到苗圃邊吃核桃邊聊天,結果李大姐還怪我們去買核桃說她們有的是,隨便我們吃。

晚上睡覺前提出給錢,大姐們立刻拒絕了,說的出門人最辛苦了,錢就不要給了,讓我們很感激,盡管我們睡地上,但有火爐,有熱水洗腳和開水喝,很滿足的一天了。

入夜驚見對面山上閃出一道雪白的光亮,心中疑惑怎麼又這麼亮的汽車燈光呢?再仔細觀察,只見一輪皓月從兩山之間躍出,剎那間,銀色的月光灑滿大地,月圓圓的,不知道今天是不是十五,前段日子老在算時間,月圓的時候應該就是我們到家的時候,這麼明亮的月光很久都沒見過了,今天本來想打個電話回家,可惜小賣部唯一的電話被鎖了長途,能見到這麼美麗的月亮心中也十分的安慰了。

http://www.dyjf.com/cgi-bin/topic.cgi?forum=3&topic=52&show=25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