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延安,去延安(一次短信寫作的實時現場記錄)
7月29日短信現場,在路上。
8:34我坐在前往火車站的608雙層巴士上,它將帶我到車站,轉往聖地延安。坐在二層的最前端,古老而現代的西安,在朝陽下生動而活潑,感覺真的很好!
8:57經過含光門,朱雀門,沿路厚實而灰暗的城牆,樓台,在耀眼的晨曦中,顯得凝重,悠長,古老的韻味與現代的匆匆,緊緊地貼近我的視線,讓我思索,伴我前行。
9:03因為獨自上路,躲開了人群,給了我更多獨自的時間與獨自的空間,讓我的心靈沉寂得如此純淨而徹底。
9:22已踏上開往延安的巴士,不是因為光榮革命的過去,而是為了向往,向往自由的生命,向往觸摸真實的歷史,盡管早已成為雲煙,但渴望那段穿越時空的旅程,它在向我召喚。
9:45車還在市內的未央區轉,西安無弱土,未央當自強。名字很好,口號也響亮,我想到的卻是那首老歌《夜未央》,忘記了是誰唱的,也忘記了歌調,只是不停息的夜色,很好。
10:14終於出城了,車行高速路上,很快。與甘肅的感覺很不同,一望無際的渭河平原就像踏馬平川。綠油油的菜地,發出新穗的玉米棒子,與路旁開得火紅的花輝映著,更顯美麗而燦爛。
12:36車程過半已是黃陵市,我們的黃帝陵墓就在不遠了,進了黃陵站休息,買了塊包著肘子的肉加膜,算是陝西特產吧,一口咬下去,怪香的,心想,我們的老祖宗是不是吃著它播下華夏文明呢?覺得有點好笑。
12:44不過,我愛肉夾饃。上車時,買了份《華商報》,看看西部的新聞辦報特點,像真正的陝西人一樣生活著,如同在廣州。我正是我想要的。車繼續開動了,望著窗外連綿起伏的青山,飛速地向後閃去。
12:52也許過了黃帝的陵墓了吧,只是我不知道罷了,遙遙地,默默地,在心中眺望祭奠,想來祖宗是不會怪罪我的吧,呵呵。
13:02過了銅川,平原便有點斷了裂,高原漸漸隆了起來,變成了兩大塊,然後是成片成片的山,但並不高。穿過了一條狹長的隧道後,高原由稀稀疏疏的植被,變得郁郁蔥蔥。
13:12路中,經過大片的蘋果園,在原上。青青的,但誘人的,豐碩的果實預示著收獲的季節快到了。一路上,我所期待的窯洞景觀也愈來愈多了,我晚上會不會也去住窯洞呢,心想。
13:22車進洛川了,縣城有點破舊,幾棵粗壯的柳樹,隨著歲月的風搖擺著,仿佛訴說著很多年前的那場戰役,都過去了,目光,卻能透過高高的原上,想像出當年金戈鐵馬馳騁沙場的歷史。
14:59路過了甘泉縣,街上到處是八千裡豆腐干的廣告,不知道味道比長沙的臭豆腐如何?
15:12經甘泉縣勞山鄉,沿路的土房子狀的民居,很有當地的特色,卻寫著要拆除,而同排並列著的,一些嶄新的,千篇一律的,現代化加油站,卻可以不用拆,真不知道為什麼也?
15:18一路上,看到很多這樣的情形,真不知道會不會旅游的開發與利用?當然,當地政府也要實現四個現代化,樹立新形像工程的吧。是不是可以更好的結合一下旅游地區的實際情況呢?
15:28快進延安城了,心情突然就變得有點急切,充滿了更多的渴望。
15:59終於腳踏實地的走在了延安的黃土地上,進城的路邊風景很差,但是,走在這裡,感覺很安全,是不是因為革命聖地的原因呢?
16:12步行在延安的大街上,邊走邊看,另一方面,想先安頓下來,便留心尋找窯洞的旅舍,但最好是私人的,因為便宜,也因為可能民間的才是最真實的。
16:22在逐漸行走逐漸尋找窯洞旅舍的過程中,逐漸失去了獲得的信心。只好叫了輛當地的黃包車,希望師傅能帶我去尋找,不料,卻帶著我到了一處名叫窯洞賓館的現代化賓館門口,實在令我哭笑不得,不知道是我的普通話講得不好還是他的普通話聽力不過關,還是他想省力氣,因為後來打聽到的確是有一家窯洞式的賓館,在較遠的楊家嶺的後面。
16:46只好自己按圖索引,去楊家嶺找窯洞旅舍,也正好前去參觀那片神奇的土地。又一次坐上當地的公共汽車,我喜歡這樣,親身融於此地的感覺,公共汽車裡的乘客好奇的看著我,因為我背著個大行囊,一看就知道是一個旅行者,我也看他們,他們的面容,他們的衣著,他們的言行舉止,我們成為互看的風景。
18:26在徐徐將降的夕陽下,先參觀了毛朱周劉的故居,文藝座談會舊址,故居是窯洞式的,舊址是小禮堂,裡面是一些簡單的生活擺設,和一些圖片資料,大都已經很陳舊了,簡簡單單的,卻不平凡的。一片狹小的土地上竟然包含了那麼巨大的歷史,不由讓人發出巨大的感慨。
18:28而更令人欣慰的是,這裡並不像其他地方一樣,把一大塊地圈起來作為景區,最終只是變成了一個旅游的符號而已,相反,故居是故居,舊址就是舊址,旁邊的民居並沒有遷移出去,友好的相處在一起,體現了一處和諧的人文環境,最好的遺跡就是以最原始而本真的狀態保存下來。
18:32從故居出來,向後面的方向走了很久,終於見到了窯洞式的賓館,不過,卻叫做石窯賓館。一排排層疊而上的窯洞,遠比一路見來的民居窯洞氣勢宏大,看樣子是新建不久的。一問,普通間全滿,標間要200多元,太奢侈了。看來住窯洞的願望,只有等到下次了,不知道私人窯洞旅舍的發展是太慢還是受到了限制?
18:45失望的走出了石窯賓館,外面的小三輪滿街的跑著,我坐上了延安的旅游專線公交車,卻等客等得厲害。下一站,該去寶塔山了,很多人認識延安,就是從它開始的,我也是的。
19:10到達寶塔山下了,抬眼,孤獨的寶塔山,矗立在原上,翠綠的松柏叢叢簇擁著它。夜色已是昏黃了,上山或許正好可以看到落日。路上,人很少。這個時候,誰還在路上呢?只有孤單的旅人。更何況,此時正是萬家燈火,全家人一起團聚吃飯的時候了。
19:20山不陡,因為旅舍還沒定好,就背著行囊上山,但也不覺得累,權且當作是鍛煉身體了。不多久,上了山原,就來到了寶塔之下,塔前很開闊,八角形的塔,兩個門,塔前有一口古樸的晨鐘。沒有登塔,要另收費,只是坐在塔前的廣場上,久久地仰視著它,就好像在鳳凰,住在沈先生的故居對面,卻沒有進故居,不喜歡過於濃重的商業化,登上又如何?不如選擇凝視,沉想,心與物的交流。
19:45走過寶塔,再爬上一些石階,就登上了摘星樓,海拔一千多米的黃土高原上的宋代建築。席地而坐,聽著黃昏中敲響的平安鼓聲,此時,風繼續吹,通體涼爽,感覺好極了。
19:53遠遠的望出去,寶塔顯得渺小了,松柏藹藹,夕陽的余暉撒在對面的原上,整個延安城一覽無遺,古老的乃至現代。延水人字形狀穿越城市中央,仿若就在腳下,可惜干涸得差不多了,裡面只是黃泥,和黃褐的排污水,在流淌,在嗚咽。
20:40靜靜坐著,看寶塔山上的燈,一盞盞亮起來;摘星樓下的平安鼓,一聲聲響起來,守鼓人要下班了,我也該離去了。戀人們也依依不舍地離去。
20:48黑暗,如潮水般湧過來,淹沒了我淹沒了一切。
21:08下了山,先解決的是肚子問題。一路上就看見了很多的面館,蛤硌面,棒棒面,蕎麥面,臊子面……我選擇了一家吳旗縣人開的剁蕎面館,小店人家,會地道點吧。
21:16一大碗的雞肉,一大碗的蕎麥面,面吃完了,還可以隨叫隨上,免費的。但確實沒有想像中那麼好吃,蕎麥面沒有韌性,好似嚼蠟一般。不如記憶中廣州酒家的蕎麥饅頭,有點粗,有點甜,要好吃些。突然想起廣州的好來。
21:20算一下賬,收了12元,這是我吃過的最貴的面了,不過,想到那沒吃完的一大碗雞肉,和隨叫隨上的面,也該這個價了。和店主人坐在門口,聊了一會天,順便了解一下延安的住宿情況。
21:32找旅舍的路上,見市區的中心廣場上搞廣告推廣的文藝晚會,很是熱鬧。地下有一層叫特色小吃夜市,下去,卻說晚上改為的士高舞會了,只能作罷。延安人民的文藝生活還是豐富多彩的。
21:36繼續尋找,按小店主人的說法,到了汽車站的附近,尋找那家叫建工招待所的旅舍,據說,便宜,衛生,安全。而且離車站近,第二天一大早去壺口乘車方便。路上,也問了幾家別的賓館,價格都不便宜,50-70一晚的普通間,比西安的標准間還貴。延安的消費水平之高,由此可見。
21:50找了那間旅舍很久,問人,都說不知道,或說改建了。汽車站附近拉客的太多,樣子凶惡,不敢糾纏。夜漸深,感覺安全的系數低了,心裡便有點急了,而且明天大早起床的啊。這時,正好問路問到了一個私人旅舍的老板,他說他的旅館衛生,便宜,又不遠。看他面善的樣子,又不是拉客的,便也就信了。
22:10隨著他走了一段時間,還沒有到,便有點疑心。那老板,指著不遠處的燈光招牌說,就在那,快到了。過了座橋,發現還是很遠,原來看起來近實際很遠啊,更有點悔意了,老板忙著說,都到這了還不去看看。
22:16我想想也對,再回頭找也難,就又跟走了一段路,卻要拐進一條漆黑的小巷。幾個納涼的老頭,坐在巷口,暗暗地對著我和老板,擠眉弄眼的,我的感覺告訴我有點不對了,便和那老板說,離車站太遠了,小巷又不安全,不住了。
22:18在我扭轉身就要走時,老板馬上變了臉,氣勢洶洶的,開始罵罵咧咧起來,說,你竟敢說這裡不安全!我一聽,麻煩果然來了,便幾個快步,走到了大馬路口,正好有一輛黃包車,跳上就叫車夫快跑。所幸的是,車夫不是一伙的,騎得飛快,還告誡我說,那些小旅舍都是些“雞”店,別去惹!
22:26終於騎得遠了,卻給嚇得出了一身冷汗,心有余悸。對此經歷,總結了以下幾點:1,不能太自信,覺得什麼都不怕。2,不要太晚去找旅舍,不安全。3,一般不能相信汽車站或火車站附近的人。4,不能太過於追求住宿價格。5,入危險境地,也要反應及時果斷,不能猶豫。(如果還有建議的,請補充,呵呵)
22:46最後,還是去了一家開始就留意了的郵電賓館,50元的三人房,除了一台破電視,啥都沒有。更令人不解的是,延安居然全城停水,現在賓館裡只有熱水沒涼水,想起不久前在甘肅只有涼水沒熱水的相反情形,就令人哭笑不得。我只好趁著熱水在水管裡歇著涼了點時,分別用了三個水龍頭斷續地洗了腳,其他只好將就了,男的嘛。
23:15是夜,我一身髒臭的,和延安一起入睡。
(特此,感謝為我整理短信記錄的親人和朋友,包括單單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