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行青藏線的日記之拉薩的回憶

作者: ayi1234

導讀我穿過漫長的高原通道,從遙遠的中原小城來到這座城市。這是一段艱苦而又讓人刻骨銘心的旅程。而拉薩於百年來就坐落在這裡,這美麗的拉薩河谷地雍容平靜地歡迎每個路人的到來。自從踏上拉薩聖土的那一刻起我就感覺到我這覺不是最後一次到拉薩,盡管在這之前,我一直認為這一次會是我最後依次騎自行車長途旅行了,拉薩也會像我去過的許多地方一樣慢慢地從我的 ...

我穿過漫長的高原通道,從遙遠的中原小城來到這座城市。這是一段艱苦而又讓人刻骨銘心的旅程。而拉薩於百年來就坐落在這裡,這美麗的拉薩河谷地雍容平靜地歡迎每個路人的到來。自從踏上拉薩聖土的那一刻起我就感覺到我這覺不是最後一次到拉薩,盡管在這之前,我一直認為這一次會是我最後依次騎自行車長途旅行了,拉薩也會像我去過的許多地方一樣慢慢地從我的記憶中逝去。可離開拉薩已一個多月了,在拉薩生活的九十個小時的每一個細節仍歷歷在目,在次之前,我還從未對哪個城市留下如此深刻的印像。八郎學旅館、吉日旅館、亞賓館,雪城旅館、瑪吉阿米西餐廳、八廓街、布達拉宮、大昭寺,就像一串珍珠點綴著美麗的拉薩城,閃爍在我的記憶中。

在八朗學旅館,雖然其硬件設施非常一般,但其特有的氛圍卻是內地任何旅館也比不了的。在1988年,美國一家報紙上將八郎學評為世界服務十佳山地旅館之一。這一點也不是虛名,每一個到過這裡的人都可以作證。在各種介紹拉薩的旅游刊物、網站上幾乎都會推薦游客去八郎學。可以說八郎學的名氣是在西藏不如在內地大,在國內不如在國外大。許多外國游客,放著三星級的拉薩飯店不住,卻找到八郎學去住每晚25元/RMB的四人間。在這裡你根本不用像在內地的旅館那樣,出門就必須帶上門,和陌生人住在一個房間就必須將自己稍稍好一點的東西寄存起來,總有一種不安全感,而在八郎學,我曾有一天將相機,手機等物品放在床上,門也忘了關就到樓下茶館去喝茶,直到下午才回到房間,也沒有什麼東西丟失,這裡極少聽說有誰丟過東西,幾乎每一個來這裡的旅行者都十分友好。每到吃飯的時間,你都可以叫上你相識或不相識的人,只要你瞅著順眼就可以,然後一大群人一起去吃飯,每人點一個菜,大家邊吃邊聊自己的旅行,沒有人讓別人請客,大家都是AA制。在旅館的走廊上常有人席地而坐,喝著剛買回來的酥油茶。如果你也想嘗一嘗,千萬不要拘束。你只要友好地和他們招呼一聲,坐到一起,就立即會有一杯香噴噴的酥油茶端到你的面前。如果你想和坐在走廊長凳上的陌生人交流,大家只需要一個眼神就心領神會了。而八朗學的留言板更是不能不提,在那上面你可以發布任何與旅游有關的信息,諸如包車同去拉薩、阿裡、珠峰、徒步墨脫的留言比比皆是。當然用的文字也是來自世界各國的。

我在拉薩的幾天只住在八朗學,聽說吉日賓館和亞賓館的環境也和八朗學差不多沒親自體驗過,不敢妄加評論,但相信住那裡也不會差。

八廊街是圍繞著大昭寺的一個環形街,也叫八角街。是一片舊時的有著濃郁藏族生活氣息的街區。最初他們是一條環繞大昭寺的普通街道,後來後來成為朝聖者的轉經路儒家如今這裡已經成為西藏最著名的轉經道和拉薩的旅行商業中心。由手工打磨成的石塊鋪成的街道雖不是很寬,卻是拉薩每天客流量最大的地方,這裡賣手工藝品的小店鋪超過千家。並且其中還有一些定居拉薩十多代的穆斯林和尼泊爾的僑民。在西藏別處能見到的各種工藝品這裡幾乎都能見到,不過給我的感覺,這裡的工藝品幾乎都和佛有一定關系,或許著正是西藏獨特的一個體現。

在八廓街上一般都會遇到一些磕等身長頭的朝聖者,有些甚至是十幾歲的孩子。這些人往往都是從幾千裡外三步一長頭磕到拉薩來朝佛的,都是歷經了幾個月至半年不等的清苦而艱辛的過程才來到他們神往的地方——大昭寺的。我的感覺,他們是只將希望寄托在來生而對今世的一切都很淡泊。

布達拉宮的如何的金碧輝煌、裡面眾多的佛像是多麼的栩栩如生就不用說了,我對這方面了解不多 ,自然也就不太在意。去布達拉宮也說不清什麼原因,但我知道如果不去布達拉宮,以後和別人聊起去過拉薩就不會那麼理直氣壯了。布達拉宮的喇嘛給我的印像頗深,我見到的許多喇嘛都是身邊放著兩本書,一本經書、一本英語書,看來不僅我們知道學英語重要,就是身處西藏的喇嘛也都知道國際交流的重要性。

身處在這樣一個環境中,使你不經意間已受到了影響,對那種追求名利、勾心鬥角的生活空間充滿了厭煩和痛恨,而對拉薩卻充滿了好感和神往。這裡不僅是環境上的最後一片淨土更是人類精神上的最後一片淨土。這就是拉薩帶給我的感


精選遊記: 拉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