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羅浮屠,印尼文化的驕傲

作者: 大尻

導讀摘自www.lucytravel.net.cn印尼人沒有辦法不為他們的婆羅浮屠佛塔而驕傲。“婆羅浮屠”,就是建在丘陵上的寺廟的意思。它大約建於公元 778年,長寬各123 米,高42 米,動用了幾十萬名石材切割工、搬運工以及木匠,費時五十至七十年才建成,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遺址。可是在落成後的一百年裡,伊斯蘭教傳入印度尼西亞,佛教徒怕這個偉大的建築被毀掉,就讓它入土為安了。我 ...

摘自www.lucytravel.net.cn印尼人沒有辦法不為他們的婆羅浮屠佛塔而驕傲。“婆羅浮屠”,就是建在丘陵上的寺廟的意思。它大約建於公元 778年,長寬各123 米,高42 米,動用了幾十萬名石材切割工、搬運工以及木匠,費時五十至七十年才建成,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遺址。可是在落成後的一百年裡,伊斯蘭教傳入印度尼西亞,佛教徒怕這個偉大的建築被毀掉,就讓它入土為安了。我想像不出十九世紀初,當人們從茂盛的熱帶叢林中,把這座宏偉的佛塔清理出來,使沉睡在泥土和植物下四、五百年的世界八大奇跡之一重見天日時,會是什麼心情。不幸的是,歷經戰亂、地震、火山爆發和宗教紛爭等等天災人禍,奄奄一息的婆羅浮屠, 1973年才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助,開始了大規模的修復工程。

首先以虔誠的目光,遠遠地仰視這座全部由一塊塊巨石壘起來,下四層方,上三層圓,開放式露天的七層佛塔,如今它已恢復元氣,在夕陽下顯得神秘而莊嚴。

走近婆羅浮屠,巨大的石塊上,層層圍繞佛塔的一千四百六十框浮雕,逐漸地清晰起來。在古代印尼人的心目中,婆羅浮屠是宇宙的模型。一刀一鑿,一磚一石,都體現出古印尼人對這個極樂世界豐富的想像力和領悟力。從空中往下看,婆羅浮屠形成一個幾何形的曼陀羅。從遠方看去,它是一座巨大的有著古代中爪哇獨特造型的佛塔。從塔底開始拾級而上,不斷穿越雕飾著蠍頭的門牌樓和迂回的浮雕廊,按照提示從塔的東邊開始,逐層欣賞古人類創造的文明,心中不禁一陣陣莫名的激動。那描寫人類的欲望、人世間的百態,那講述佛祖釋迦牟尼修行證道,躋身成佛的生平,依然隱藏了我們這等凡夫俗子永遠參不透的禪機。不過,你又何仿把它當作一件曠世的藝術珍品來把玩,作為一件世界級的珍貴文物來分享和贊嘆。

婆羅浮屠的頂部三層是另一番天地。70多個鐘形的小塔分成三層,眾星拱月般地環繞著巨鐘形的塔頂,而每一個足有兩三人高的小塔裡都安奉著一尊姿態、手勢各異的坐佛,這你就只能透過鐘塔的孔隙去仔細端詳了。傳說若能伸手摸到其中一尊佛像的腳(女士)或手(男士),即表示你與佛有緣。然後許願,再順時針繞塔頂三圈,許下的願望便可達成。

當我用現代人的手撫摸著千年前的佛像,就像觸摸著一個久遠的年代。這個莊嚴寧靜的建築使我忘掉了時間與空間。人類的歷史像流水一樣日夜不息,而人類創造出來的文明卻永恆不朽。記得當時榮幸地得知自己是“與佛有緣”之人時,許的其中一個願望是,但願人類所有的寶貴文化遺產,都能有婆羅浮屠佛塔一般的幸運,受到全人類的愛護,千秋萬代煥發異彩。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