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www.lucytravel.net.cn最近朝鮮才剛經歷了自然災害,農業嚴重欠收,國際社會和中國都向他們提供了糧食。我國外交部網的報道:“近年來,為幫助朝鮮克服因嚴重自然災害等原因而發生的糧食困難,中國連續六年(1994-1999)共向朝鮮無償援助數十萬噸糧食和價值數千萬元人民幣的救災物資。繼1998年無償提供了10萬噸糧食、2萬噸化肥和8萬噸原油援助後,1999年又宣布提供15萬噸糧食和40萬噸煉焦煤無償援助。”
出國前,旅行社的同志說朝鮮的伙食不行,要有思想准備,“生冷硬辣”是其特點;為了表示我們對朝鮮人民的友好,還應帶些糖果鉛筆等送給為我們表演的少年兒童;天氣熱,要備飲用水;那邊東西又少又貴等等。本想買些方便面,可售貨員知道我們的用意時說朝鮮的開水不熱泡不了方便面,還是買些面包、火腿腸吧,又說糖果就不必買太好的,他們吃不出好壞。不過所謂的高檔水果糖也貴不到哪裡去,想想我們小時候那個饞樣,干嘛不給人家買好的。於是就買了幾大包上好的上海水果糖,每人備3瓶水,餅干火腿腸話梅巧克力……把背包塞得漲漲的。
出發那天的早餐我們吃了個大飽,怕沒下頓似的。當我們到了丹東火車站前集合時,看到游客行李中西瓜香蕉的大包小包,不相識的游客熱情地勸我們也去買點:“小孩子小,幾天不吃水果大便都困難啊!”我總覺得好不容易從3000公裡以外來到丹東,若能在朝鮮多玩兩天也好,可領隊苦著臉說:“5日游沒啥意思,人在那邊4天已經是極限!”實在是沒太多的思想准備,而且我們這些60年代自然災害期間出生的人好像沒那麼嬌氣吧。不過最後還是匆匆忙忙添了兩個哈密瓜和一大把香蕉。加上原來買的那一大堆吃的,備荒一樣。
據介紹我們火車經過的平安北道和平安南道的龍川平原和安州平原是朝鮮的著名糧倉。朝方專列離開新義州不久,眼前的田地一片綠油油,我心裡好一陣高興,這下朝鮮的吃飯問題有望解決了。可是再細看,發現綠油油的是水稻葉子,抽穗的不多(也有一些田裡有金黃的稻穗);玉米則長不高,玉米棒子小小的----原來是產量成問題。後來打聽得知,自然災害後搞了深翻地運動,從長遠看田裡的收成會好的,但近期就不行。朝鮮工業不發達,肥料多為天然糞便,可這幾年自然災害,人都沒多少油水吃的,那肥料從何來肥?而且目前朝鮮一切仍是計劃性指令性的,規定種啥就只能種啥。其實,真正感到朝鮮莊稼矮小是回國後再見東北平原上那隨風搖弋的、果實飽滿的高粱玉米的時候。
朝方火車開出不久,我們就領到了在朝的第一頓飯棗一盒白米飯、一盒菜和一瓶朝鮮出的礦泉水,原以為這是從丹東帶過來的,可領隊說這是新義州備的。當我拿到暖暖的飯盒時,心就定了,再打開那個菜盒子,裡面有炸魚、鹵肉、蛋和幾片黃瓜,份量不算少。至少在火車上不是什麼“生冷硬辣”。
午飯後大家開始翻東西出來吃,西瓜哈密瓜黃瓜西紅柿,話梅加應子瓜子山楂條……這些零食對過上了富裕生活的中國游客來說是再普通不過了,但對深受自然災害影響的朝鮮百姓來說可是雪中炭棗游客、領隊、列車員及導游在一起分享,不亦樂乎。想想也就是10年前,北方冬天蔬果不多,我從南方帶去北京的紅紅的番茄和綠綠的芹菜不是也很受青睞嗎?一位導游和我們的領隊挺熟的,吃完了還毫不客氣地多拿了些水果,說是給科長帶去,還俏皮地說:“朝鮮人民是不會忘記中國人民的深情厚意的!”
列車員很快就與大家混熟了。原來朝鮮男人最愛喝酒抽煙,東北來的大哥把小瓶的二鍋頭給了列車員,我們則分他一些水果糖,後來有人給列車員一些藥品,連什麼地奧心血康的都給,我怎麼就沒想到多帶些常用藥來呢。想當年我們改革開放初期,最有油水的就是與外國人打交道的導游、翻譯、司機和列車員。那時我們若收到個打火機絲襪子口香糖之類的泊來品禮物,不知有多樂呢。
隨後幾天在朝鮮都吃得挺飽,菜式雖然簡單些,但米飯是任吃的,各式的朝鮮泡菜地道可口,每桌還配4瓶當地啤酒(味道很淡)。去年連自制的啤酒都很少,看來經濟正在復蘇。有些團還去了著名的玉流館品賞朝鮮冷面。個別游客嚷嚷著不好吃,我倒為我們吃剩的東西感到難過,哎,我們這些高消費的外賓呵。而且朝鮮的礦泉水並不太貴(5元一瓶500亳升),那絕對是純天然的無污染的。那些火腿腸、面包的充飢後備品和沒吃完的水果等等,最後全留給了旅游車的司機。
“生冷硬辣”、“4天極限”實在是過於誇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