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自行車的中國城市 青島的路雖然不寬,但修得很好,好像根本就未設自行車道,可能是山路較多,騎車並不可行吧。有的路上根本不允許騎自行車。行人看起來也不多,仨仨倆倆的走在路邊,很閑適的樣子。絕沒有北京的那種自行車,行人,汽車做一團的繁亂景像。TEXI的司機會很熱情介紹青島,很以這個城市自豪的樣子。公交車非常方便,一元錢隨便坐,還很先進,像是用電子月票,大多數本地人都有,上車主動刷一下就OK了,節省了售票員。房子大多依山而建,紅色的舌狀瓦的屋頂,點綴著爬牆虎的綠影,火紅的石榴花探出院落外。盡管多山路,如此起伏的道上,汽車依舊呼呼地飛速開過,令想過馬路的行人心驚。從相機的取景框看去,在寂靜濃密的林蔭路上,偶爾露出一個尖屋頂,前後了無人跡,恍忽間,仿佛至身於西歐的小鎮。
青島的樹
最令人感嘆的青島的樹,無論是路邊,還是一個小小的院落內,都有許多上了年紀的樹;無論是在馬路上的法國梧桐,老槐樹,松樹,還是庭院裡的石榴樹,無花果,哪怕是一株簡單的葡萄都在訴說著這個城市的歷史。由於空氣的清潔,每一片樹葉都干淨到閃亮。青島還有許多的古老的銀杏,從樹下仰望,無數把小傘伸展在天空上,顫動著過去的故事和未來的夢想。不知道要多久,才能長成這麼美的參天大樹。樹是城市的面孔,無言地記取著它的笑容和眼淚。
青島的美食
我以為青島是沒什麼美食的。他們的菜是中庸的,味既不重,也不淡。辣也是有的,是微辣,中間還交織很多是蒜的辣,很不純粹。量卻很實在,端上來比擺的樣品還多。飲食些許都和當地人的性格有關,他們是穩重的,老實的,不願意鬧事的。
但還是有令人回味的:
海石花涼粉-----很美的名字吧。猜猜是什麼做的?魔芋?綠豆?都不是!行走在嶗山北九水的山路上,對著清澈的潭水,背靠巨石,吹著山風,吃一碗有這樣芳名的涼粉,絕對是一種好的享受。後來,偶爾在一家小海產品店中發現一種淺綠色的藻類,問店主,驚悉原來這就是做海石花涼粉的原料呢。
大地鮮-----從嶗山下來,看見一個道觀的舊址居然變成了飯店,門上還有兩行長長的石
刻對聯,已記不清了。驚詫這道菜,居然敢有這樣氣勢博大的名字,點了來,盡沒有失望,非常美味的山野菜,才覺得這菜名應景,大地美味之精華吶。(到嶗山,一定要嘗一嘗,千萬不要聯想到北京的地三鮮噢,完全不同的!)
蛤蜊-----今年大豐收。用青島TEXI師傅的話所謂“小海鮮”,辣炒的,原味的,還很便宜,完全能滿足饕餮海鮮的願望。
魷魚-----著名的雲霄路餐館雲集,有一家名曰大碗面的快餐店,有點俗是吧?但是,Let’s picture these: 蝦仁混飩,蛤蜊芸豆面,螃蟹西紅柿面,海鮮燒烤。是不是有點感覺了?微波燒烤的蛤蜊和魷魚爪,刷上美味的辣醬,令人至疑微波爐也能做出這樣好吃的東東嗎?特別是魷魚爪,大而嫩,怎麼和北京的就這麼兩樣呢?再喝一口青島純生,真痛快!特供北京的青啤也比下去了,原來是虐待北京人嗎!又一次讓我明白,原來同名同姓的東西可以這樣的不同。
強強大酒店的美味----所謂的“大酒店”原來是街角的一家溫馨的小飯店,不大,生意卻很好。
----鮮蝦蘿蔔絲湯 (碧綠的蘿蔔絲,新鮮的蝦,乳白的湯,既養眼,又鮮美)
----鐵鍋魚 (據稱黑頭魚做的,反正不認得,稀裡糊塗地吃下去,果然不錯)
----青瓜烙 (碧綠的六角形上點綴著花生和蝦仁,秀色可餐,好創意)
----薺菜餃子(貨真價實的薺菜包的,久違了!)
東方飯店的粵式早茶----東方飯店不在緊鄰海濱的馬路上,如泛海名人,東海等,但它高,坐在床上望窗外就可以看見微瀾的大海,小青島,棧橋,遠處還有一個白色圓球形頂的現代建築,有點仿悉尼歌劇院的意思。一道完美的海岸風景線。午後陽光斜射在鵝黃色地毯上,寧靜的大海就在眼前,一切的人世的喧囂煩惱仿佛潮水般退去,濃濃的假日情緒便升上來。華燈初上,更是美妙的夜色,燈光隨長長的棧橋伸到海中間,燈火闌珊處是神秘莫測一望無際的大海,在黑夜中無眠,風卷著的雪浪不斷地向眼前湧來,無情有思。還是說說早茶吧,很搞笑。居然而沒有菜單,但有一張卡片,寫著頂點,中點,小點,這道是和廣東一樣。WAITER 推過小食車,問要皮蛋瘦肉粥嗎?問還有別的嗎?嗯,還有小米粥,綠豆粥,玉米粥。。。哈哈,果然已經本地化了。再一輛,要煎餅嗎?海鮮餡的?還有剛出鍋的韭菜盒子。很地道的山東早茶嗎!看看周圍幾零星的幾桌客人,有的並未要茶,喝著小米玉米粥,吃著魯粵式的點心,卻也怡然自樂。幸好後來發現有蝦餃,鳳爪,糯米雞,啜飲著菊花茶,方有了喝早茶的意味。多麼懷念廣州早茶的盛況,有那麼多人舉家在早晨其樂融融饒有興致地吃異常豐盛的早餐,人生的繁華與熱鬧盡顯於此。 當我們要埋單的時候,又推過一輛食車,原來還有腸粉,無奈已無力消受了,只有望“粉”興嘆,為什麼不早上來?剛才我們還想念它呢,都是菜單惹的禍!
青島的文化
外來人把青島人搞壞了,東北小哥愛動小刀子,南方小伙吧動腦子----這是的哥師傅的感嘆。青島的城市在變,人當然也在變,大多本性依然淳厚。買東西講價會落幾塊錢,再往下砍是就惱了,固執到偏執。但不會要到兩三佰,然後三十塊錢也可以賣。青島有海,還有紅瓦綠樹的歷史建築,之所以這麼完美的保存至今,還得感謝青島的人民。幸福的青島,是沒有天災人禍的。沒有天災,是指得天獨厚地靠海,氣候恆溫,不會發大水也不會鬧旱災。即使在六O年代,也可以有豐富的海產品代替。所謂人禍,是指青島本性淳厚,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即使在文革時代,全國大亂,但青島不,人心不亂。所以有這麼美的建築留下來,膠澳總督府,提督樓,棧橋,天主教堂,還有深深小巷裡的民居。遠遠就能看見天主教堂,兩個尖頂錯落有致,最高處有十八米。第一次看見這麼完好的教堂,雕花的石刻,耶酥故事的系列木刻,彩色玻璃,神秘的懺悔室,巨大的聖母壁畫。日光透過彩色玻璃散落在一排排的長椅上,教堂盡頭的穹頂越發空闊遼遠,仿佛風琴聲響起,宗教的神光從金泉中下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