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之四——在西安的一天及返滬風波(01年十一版)

作者: 般若舟

導讀一晃已經是10月4號了,這兩天需要休養一下,因為最後還有一個重頭戲——華山,所 以我們今天的計劃就是去市郊的半坡遺址和市區裡的碑林,這條路線是這幾天最輕松的。秋天的陽光很燦爛,氣溫適宜,我們一大早先到建大門口專門賣早點的地方吃早餐,那裡都是有西北特色的小吃,現在我名字叫不上了,感覺味道都不錯。然後乘taxi去了朝陽門,轉公車去半坡。 半坡建築 ...

一晃已經是10月4號了,這兩天需要休養一下,因為最後還有一個重頭戲——華山,所 以我們今天的計劃就是去市郊的半坡遺址和市區裡的碑林,這條路線是這幾天最輕松的。秋天的陽光很燦爛,氣溫適宜,我們一大早先到建大門口專門賣早點的地方吃早餐,那裡都是有西北特色的小吃,現在我名字叫不上了,感覺味道都不錯。然後乘taxi去了朝陽門,轉公車去半坡。

半坡建築在一個很不起眼的市郊的小馬路上,學生票10元。裡面人很少,跟昨天的兵馬俑不能比,正好也樂得清靜,可以仔細看。半坡是那種很傳統的展館,櫥窗裡陳列著各式各類的史前文物,用現在人的眼光來看,做工都十分粗糙,也有幾樣很精巧的小器具,像尖底水瓶之類的,聯想到那是在上萬年前,當時它的發明人可算是高智商了。

展館的院子裡有個很可愛的小女孩,六七歲的樣子,對著陌生人一點也不膽怯,還很賣力地在跳舞,就像小螢星藝術團裡的舞蹈,再加上有溫馨的陽光,看著看著似乎幾天來旅途的疲勞減輕了不少。

最裡面是一個像大禮堂的地方,是挖掘出的部分遺址。我們繞了遺址一圈,遺址裡是個村落,有房基、墓地、飼養動物的地方。還有一個很深的壕溝,是防止野獸襲擊的,作用和護城河差不多。從這裡出來,後面有一個現代人工還原的母系氏族部落,造得一般,有點像公園的樣子。

從半坡出來後我們乘公車去碑林,路很長,我們都在車上打了個盹。碑林在鬧市區,去碑林的路上,可以看見西安最大的商場—開元,樓下是西安惟一的一家麥當勞,人山人海。拐進去碑林的小巷,兩旁全是工藝品店,因為碑林是以收集歷代名人墨刻著稱的,所以這裡有滿大街的字畫。碑林自宋代以來就是國家專門收集各式碑刻的地方,像文物局。進門後就看見好幾個高高的亭子,每個亭子裡都只安放著一個很巨大的碑。我們看見的一個就是清康熙紀念平定准格爾叛亂而建造的,氣勢恢弘,盡管歷時久遠,仍不失王者風範。

碑林是層進式的,每一層展示一個朝代,先古後今。先是一大排玻璃櫥窗裡的碑上刻著全套的四書五經,我們發現了許多經常看到的字句,什麼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啦,什麼學而時習之啦,什麼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啦。後來我們發現了一個大問題,我們是自左往右看的,而古代的文章都是自右往左寫的,是不是很文盲啊?唐朝的展廳裡有許多國寶哦,有明教(基督教)傳入我國的碑,還有顏真卿、柳公權的真跡,這些碑的基座是大海龜,全是千金難買的國寶。只可惜我的書法水平不及先輩的萬分之一,所以只能在這裡碼字了,慚愧慚愧。

逛玩碑林出來,肚子餓得慌,於是叫的哥帶我們到西安最好吃的小吃城去。小吃城像八佰拜九樓的樣式,當然規模小多了。每人來了碗風祥旦旦面,我第一次碰到面是綠色的,而且比較辣,還有叫什麼塔的、“泡泡”,都是些奇怪的名字,可挺好吃的。完了出來,幾個人又晃到上次看見的鼓樓後面的很熱鬧的回民小吃街,進了一家店面蠻大的小吃店,開口就要了60串羊肉串,30串牛肉串,一盤手抓羊肉,這下羊肉串可是吃爽了,手抓羊肉也很好

吃,下次誰去可不要忘了去品嘗西安的小吃啊,風味獨特,真解饞。就是東西太麻了,我們的嘴唇如觸電一般,抖得厲害。有幾個服務小姐看來是維漢混血,有異域風味,害得孫仲夏同學直叫人家“吐魯番”。後來在東大街上又吃了個窩窩頭,軟軟甜甜,難道以前的人就吃這麼可口的窩頭嗎?

晚上回到招待所,開始研究起回去的事情,這才覺得火車票不對,似乎是臨時加開的列車,要33個小時回上海,到家要8號凌晨,天哪,這怎麼行?開始痛罵那個黃牛。再回想起

這幾天的見聞和遭遇,覺得怎麼這裡的人怎麼這樣奸詐,原來滿以為關中大漢應該古道熱

腸、民風淳樸的。也怪自己不好,沒有經驗,怎麼不看看清楚車次呢。我們討論決定,明天要去退票,盡量買到6號晚上的T140,這樣7號中午就可以回到上海了。

5號一大早,我和孫仲夏去火車站想辦法買票。140的票早賣完了,只好再找黃牛了,這其中的細節就不再敘述了。反正最後是沒買黃牛的票啦,和他們幾乎扯了半天,中午都要到了,票沒看到,價錢也談不攏,氣得我轉身就走(大家都知道我的好脾氣啦,把我氣走了,說明他們有多惡劣!)。接著我們在車站買好下午4點去華山的票,又考慮到回上海的路上

極有可能沒座位,又在車站廣場淘淘漿糊,買了5個折疊凳。我想從華山直接回上海了,難

不成就回不去了?我就不信這個邪。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