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友”上海車隊第一次騎行回顧作者:蝴蝶花
攝影:方針
很多上海的會員自加入“自然之友”以後,就沒參加過活動。所以,一聽說趙煙俠要組織上海自行車隊,我就第一個報名——上海本地的活動終於可以開展起來了。
趙煙俠把接受報名的任務安排給了我,很榮幸借此機會從電話裡結識了許多熱心會員。一名方姓會員在報名電話裡說:“聽說這次騎行去三甲港後,我極度興奮,……車況也提前調節到最佳狀態。唯一讓我拿不准的是,這次騎行將是我歷史上最長的一次,以前也就是50來公裡吧,而這次達到100公裡,由於我家在南站,所以路程可能更長一些,我行嗎?” 在報名電話裡,聽得最多的話是:“我很久沒有騎自行車了……”“我很久沒有參加過集體活動了……”“我行嗎?”
8月17日一早,趙煙俠、風箏、Bubble、空山葉和我,在人民廣場集合並寒暄幾句後,就正式出發了。08:20到達世紀公園地鐵站,與等待在那裡的喬喬桑等5人會合。我數了一下,共有山地車2輛、公路賽2輛、其余都是很普通的家用自行車。檢修了部分坐騎後,一行人開始向三甲港進發。
一路陽光普照、車鈴清脆,大家輕松地邊騎邊說說笑笑,男生們偶爾也發力狂踩、你追我趕,不知不覺中就到達了川沙。此時,已有一輛掉鏈、一輛壞軸、一輛爆胎的經歷,大家已見怪不怪。於是再一次檢修坐騎,並在超市裡補充飲料和食品,作為中午的腐敗物資。半小時休整後,大伙兒再次精神抖擻地出發。這時我提出了一個建議:以後活動的休息地點,都應該選在修車鋪附近,大家一致表示贊同。
穿過林蔭小道、小鎮人家、碧綠的農田、幽靜的高爾夫場,沒多久到達了海邊大堤。這裡是“浦東母親河”川楊河的入海口,有6公裡長的生活岸線。規劃宣傳中說該地區以休閑旅游為主題,形成海濱風光、現代建築、田園氣息、綠色天地等特色。趙煙俠遙指大堤後一片很大的平地,說那是填海造地,大家對這種人為改變地貌的做法都頗有微詞。
一行人把自行車停在堤上,眺望無際的海面。這是最熱的時候,周圍沒有任何遮擋的樹木。人站在半沒在水中的防浪水泥墩上,卻明顯地感到膝蓋以下有涼風吹來。烈日下烤了一會兒,不得不回到大堤上。望著不遠處的海濱浴場,大家跨上了車——那就是我們的目的地了。
十來分鐘後,大家買好票、鎖好車,進入了海濱浴場。在沙灘邊找了個樹蔭,鋪開煙俠的雨布,大家把腐敗物資全部堆在了上面。各人這時才從紳士淑女的面具後現出原形,就地分贓,一陣你爭我搶、暗渡陳倉、狼吞虎咽……數位男生口水流了一地,也不知道是食物的原因,還是因為泳裝美女……
餐間聊起了大家參加過的環保活動,趙煙俠征求了大家對今後活動的建議。談論最多的話題還是圍繞著上海的江灣生態區的改造,大家對開發商肆意破壞自然濕地的做法表示了極大的憤慨。各人發揮各自的職業所長,對保護江灣生態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年長又穩重的PHD關注這個問題已經兩年多了,他自薦擔任該計劃的協調人,約定過一段時間再聚會一次,一起商量具體可行的對策。
酒足飯飽之後,大部分人迫不及待地跳入水中,有玩水的、搓澡的、狂游的、練浮屍的、圍著美女轉圈的。岸上的旱鴨子們就地躺下,有小睡的、暴曬的、發呆的、繼續細嚼慢咽的……最忙的是趙煙俠,一會兒下水折騰、一會兒上岸補充能量——據PHD事後統計,他一共吃了四頓!
15:30左右,大家洗完澡換好衣服,又要啟程了。回程因為心裡有了奔頭,也敢拼體力了,大家騎得飛快。PHD半路上先回去了,其他的人很快就回到了世紀公園。趙煙俠根據碼表告訴大家,去的平均速度是18公裡/小時,返程速度是20公裡/小時。
為了紀念這個參加人數不多但很愉快的活動,我們一致同意聚餐,地點在世紀公園邊一家價廉物美的餐廳。巧的是,剛好是Bubble的生日,一桌聚餐的人合送了一個蛋糕,給了她一個意外的驚喜。當場AA制後,當天人均費用為45元/人。
吃完飯,天下起了小雨,城市的霓虹燈光在夜雨中似乎也有點可愛了……向住在附近的喬喬桑等人告別後,余者騎回浦西,然後各自返家。
這一天來回有近百公裡,住浦東的也不低於80公裡。有不少人在報名的時候,聽說這個強度就退縮了。實際上,一群人有說有笑,並不覺得多辛苦。有了這次的經驗,以後的活動也會組織得更加科學……按趙煙俠的說法就是:我們不做苦行僧,我們要快樂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