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乍現之時,我們一行來到了黟縣古城。山村的寂靜,遠山隱約在迷霧中的綽約的風姿,以及清澈見底的美麗的小潭……讓我們這群都市人拂去心頭的喧雜,只剩下一種單純的淨。我們此行的目的是考察徽派的古建築。青灰色的外牆,黑色的馬頭牆以及外牆上一扇扇小小的窗,在一個村子裡挨家挨戶地連綿著。由於天氣的寒冷,這種色調的房子一大片一大片地與清冷的天空互相輝映著讓人感到十分蕭瑟。但卻構成了一種非常特別的感覺:時間在這裡停滯了。只有看到那歲月的風在牆上留下的斑駁痕跡才讓我們想起,這些都是自明清時期留下的古建築群。
別看這些房子的外貌上看上去陰冷灰暗,當我們進入到房內之時卻不覺大吃一驚。因為每幢建築裡都像是一個小型的博物館。
有房必有門,這裡的門上還有一個特別的裝飾物------門罩。那些以青石雕刻的門罩花樣十分的繁多。飛鳥走獸、吉祥圖案,凡是能表訴人們美好向往的圖案均被一一刻之,且做工精、細栩栩如生。根據本宅主人的身份地位的不同門罩上所刻的內容也會不同,門罩在一定程度上起著暗示的作用。徽州自古多出文人墨客、雅學賢士,連徽州的商人也有一個雅號,稱作:儒商。所以雖然這只是一個鄉村小鎮卻也有讓人不能小窺的文化底蘊。單是那平常百姓在自家大門之上貼對聯上的字就真是飛龍走鳳、瀟灑不羈蒼勁有力了,真讓我們這些的都市人掩面自愧。
再走到裡面的庭院,通常是一個小型的園林,主人家隨便地種些花花草草就已郁郁可人。我見過的一個最是絕佳絕妙之處是在大門打開之後便有一個小小的樓台水榭呈現在眼前。地方雖小但廳台樓閣卻布置地錯落有致,那小亭下還有一泓池水裡面幾尾活潑潑的小魚兒在悠閑的游弋。原來池中引進的都是活水,孱孱流動的都是生命的希望。更有韻者只見一株枝丫彎曲的古樹從牆的那一頭蜿蜒過來,似有意無意的一抹翠綠點綴在枝頭更顯示了古樹的不同尋常的風姿。經當地人的介紹這可是一株百年的彌候桃樹,別看它上了年紀但每年到了結果的季節果子還是結得磊磊可愛。可惜我們去時已是十二月的天氣,只能呆呆的看著那些枝枝丫丫遙想一下那幅美麗的景色了。我想那必定是一種說不出的風雅……
細細看那門廊、樓梯、棟梁都是以木雕為主的。題材也多是寓意吉祥的圖案和民間傳說,更有甚著還在雕刻之處塗上金粉以顯尊貴,真可謂“金玉滿堂”了。這些裝飾精美之處在每一個目光能及的小細節上,想用“雕梁畫棟”來形容,可在與原物的對比之下也顯得乏之又乏。實在不是一枝禿筆能描繪地出來的,只好拿起相機來一陣“卡差”……恨不得把所有的美景都裝進我的小黑匣裡占為己有。當日後朋友們那著相片嘖嘖稱贊的時候,可以想像地出我們當時站在實物面前就只有把嘴張成一個“O”的份了。
不單講這些精致的裝飾,就以整個宅子的格局來講也是十分別致的。中國自古就有“肥水不外流”的古訓。所以這些以商賈為主的人家便都在自家的大門到前廳的地方開了一個“天井”。他們信奉:雨水是天降財源的好兆頭。雨水代表著財富,雨水多多財源滾滾,當然多多益善。但以我們現在的眼光來看開了個天窗無疑多了一條與自然接觸的途徑。天晴時足不出戶就可以頭頂著一塊四四方方的藍天,看看偶爾路過的流雲。下雨了就是接財神的好時節,但願年年是個豐收年。到了冬天下雪時候,坐在大廳裡暖著手爐,喝著熱茶看看白雪飄飄的美景,真是美妙!所以,別小看了這小小的一方天井,給人們帶來的生活樂趣還真不小呢。
黟縣的徽派的古建築的精巧和雅致讓我深深迷戀其中,但我想更讓我沉醉的更是那種幽遠的古樸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