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山

作者: wangnana2000

導讀論山曾看衛斯理的小說。很有趣的理論。說每座山都是有心的。就像人一樣。在我看來,他們性格各異,面貌獨具,其勃勃生機比人更富內涵。要貼近山的心,全心全意的感受,他們或許更精彩。 最早上的是廬山。總有不在山上的錯覺。轱牛嶺就是個大市鎮。有集市有商店,有人每天從家裡出門上班,有人在大涼台上納涼數星星。要不是放眼望去沿山的燈火星星點點綿延而下 ...

論山曾看衛斯理的小說。很有趣的理論。說每座山都是有心的。就像人一樣。在我看來,他們性格各異,面貌獨具,其勃勃生機比人更富內涵。要貼近山的心,全心全意的感受,他們或許更精彩。

最早上的是廬山。總有不在山上的錯覺。轱牛嶺就是個大市鎮。有集市有商店,有人每天從家裡出門上班,有人在大涼台上納涼數星星。要不是放眼望去沿山的燈火星星點點綿延而下,要不是有剛走過好汗坡尚自發軟的雙腿提醒,根本就忘了已在山上。含鄱口的雲霧,五老峰的起伏,就是這天上的城給居民的最大財富。

與此相反,華山太像山了。每一處山峰都利劍般直插下來,沒有迂回曲折的余地。進90度的陡坡讓人不得不抓緊鐵瑣鏈。當終於越過長空棧道,春寒僚帩也是滿身大汗,分不清是累的還是嚇的,只有那種征服的滿足感直衝而上,似乎天大地大你最偉大。

本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以為泰山壓頂的氣勢應無與倫比的。蕩胸生層雲的感覺總引人心向往之。無奈一路拾級而上,小攤販的點綴實在喧賓奪主。堂堂祭天所在,居然弄得再無氣勢可言。罷了。山路倒好走不少,托開發的福吧。好像感覺到開路的錘砸在泰山上引起的震顫。

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因為時間的尷尬和峨眉擦肩而過。倒腳著草履走遍了青城山。果然遮得不見一絲陽光。聞人聲不見人影。大喝之下依稀有山頂的回答。終究是望不到頭的。只一轉確又豁然開朗起來。到底是深不可測的青城,少說也有一萬個心眼子。

“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其實並不算真的到了黃山。一場雨後,霧氣彌漫,奇峰怪石隱約可辯,卻實在走馬觀花不能好好體味。只愛上了一路的松。聽個山腳下的朋友講最愛二月的黃山雪。又有人反駁最欣賞四月的漫山杜絹。還是位導游道出其中真味:帶國內團上黃山真累。滿山亂跑。但每次上山有都會有新發現,又覺山裡多了一種面貌。就這支持著她一次又一次精神煥發的上山覓勝。黃山是真的千變萬化,盡顯其無窮魅力。等我,會再看你的。

喜歡進山。喜歡那種不斷征服的感覺。喜歡到達山頂時一覽無余的開闊。喜歡一路上體會山的快樂和性情。

還上過很多山,紫金山、龍虎山、普陀山、莫干山、天台山。。。。。。有些加入了太多人文古跡,不是作為一座山來欣賞。有些雖然號稱游山,卻其實是戲水。有些已不是因簦山而上,因山而喜歡,記憶中完全是那一群同笑同鬧、同苦同忙的朋友,山的影子反而淡了。

他們,都不能交心了。以他們的心胸,是也決不能計較這點忽略了吧。

糊亂凃上一篇。權當愛山的人給大山一點禮物罷。


精選遊記: 黃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