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西安

作者: hanfeisang

導讀於我而言,西安是一座快樂之城。 西安,這樣一座城市是怎樣進入我記憶中的呢?沒有印像了。 高三時唯一執著著想報考的學校是在西安。叫什麼名字?不記得了。很有名麼?似乎不是。甚至已經不記得自己是怎麼看到了那所學校的。 我的地理常識一向一塌糊塗,時至今日仍然分不清經線緯線,所以對於西安的印像應該不是從地理課上得來了。 而對於歷史我也沒有額外 ...

於我而言,西安是一座快樂之城。 西安,這樣一座城市是怎樣進入我記憶中的呢?沒有印像了。

高三時唯一執著著想報考的學校是在西安。叫什麼名字?不記得了。很有名麼?似乎不是。甚至已經不記得自己是怎麼看到了那所學校的。

我的地理常識一向一塌糊塗,時至今日仍然分不清經線緯線,所以對於西安的印像應該不是從地理課上得來了。

而對於歷史我也沒有額外的好感,因此對西安的鐘情也不可能是從歷史書中得來,當我在著名的陝博游蕩時,這一切的確得到了印證。

1.回望之鳥

少年的時候痴迷過寫詩。

所謂痴迷也不過就是皺著眉頭拼湊幾行傷春悲秋的文字,因此認識過一個西安的詩人,他曾把詩集從遙遠的西安郵寄給我,而我負責把自己的習作郵寄給他指導過目。

詩人是溫厚長者。而我,在十幾歲時已經顯露出有始無終的劣根性和桀驁不馴的冥頑。每次我像交差一樣地擠出蒼白的字句,直呼其名地寄過去,連聲老師或者叔叔都沒尊稱過。後來詩人的鼓勵也無法激起我對於詩歌的耐心,我終於罷工了;而我的消極想必也耗光了詩人的耐心,一切結束。此後再沒寫過任何稱作詩的東西。

這應該是高三之前我與西安的唯一接觸了吧。

2.飯友

我在父母的殷切下報考了本地的學校,度過了四年平平無奇的時光。大學畢業,飯友考上了西安的研究生。而我去了一家地產公司做秘書。

所謂飯友,就是大學時代與我吃飯一樣慢的同學。那時班裡的同學吃飯都如行軍打仗,我倆緊追慢趕也望塵莫及,由是結下階級情誼。

“西安,包子餡裡都是辣椒呀。”我還記得飯友的信裡如是描述。

又四年過去了,當年的飯友如今在西子湖畔抱著電話牢騷滿腹,“杭州,什麼都是甜的,哪裡有西安的小吃好吃呀”。

我大笑。

時光改變了一切。正如我在最初上班的日子裡不斷地笑謔自己犯下層出不窮的低級錯誤,如今卻日復一日不動聲色地以公文面孔面對公事。

3.特慢的“特快”

印像裡所有快樂的時光都是在經濟狀況不良的日子裡度過的,所以辭掉第二份工作後,在北京聽到人訴說有錢便是天堂的時候,我微笑著不置可否。這是後話,不提也罷。

西安是快樂時光的第一站。工作之後的第一個五一節,我終於來到了西安。

那時我的月薪是800元,人民幣。那時,飯友剛剛跟男友分了手,在短短月內削瘦了二十斤。那時,媽媽對我的叮囑是“你同學還在上學,不可以讓人家花錢”。那時,同事們笑著恐嚇我:一個人去西安,小心被人拐走了!那時,飯友給我從西安寄來學生證,買半價的硬座票。55元,非常清楚地記得。

“不要跟陌生人說話、不要吃別人給你的東西、不要……”臨行前,飯友在電話裡叮囑著我。“嗯,你要到站台裡面接我。”那是我第一次自己坐火車。22個小時從青島到西安。171次特快。

五一節,始發站,車廂裡已擠得像交通高峰期的公車,連落腳的地方都塞不下。半夜被乘警叫起來查票,迷迷糊糊從口袋裡翻出票來,乘警看著我的眼睛叮囑了一句“小心自己的包”,至今記得他溫暖的眼神。後來一個人坐過無數次夜車,每次都會有乘務人員對我說同樣的話,每次都讓我心裡盈滿溫暖。

特快的車一路走走停停,晚點足足兩個小時才到達西安。我親愛的飯友在站台裡面站了兩個小時。沒吃晚飯。

那時候,我倆都沒有手機,我僅有的呼機出了青島就只能當表用,而飯友連呼機都沒有。

4在燈光下透亮的歧山臊子面

夜色裡的西安站嘈雜喧囂,但因為面前有張熟悉的笑臉,我如同回家一般的自在。

飯友帶我去吃的第一樣東西是烤肉,碳烤。直到今天我才會回味過來年輕的自己錯過的是有名的西北燒烤,而在那時,自幼被父親訓導著不吃任何碳烤食物的我只是像征性地吃了兩串就罷手了。

好胃口是在看到歧山臊子面的時候顯露出來的。那面浸在醋和辣椒等調料混合成的深色湯汁裡,在燈光下閃耀著透亮的光澤,我心動不已、胃口大開。

我想,或者西安之行也在邂逅歧山臊子面的一瞬奠定了基調。

回到飯友的宿舍已是晚上十一點鐘,飯友拿出西安的地圖像模像樣地問我:“咱們明天去哪裡呢?”

“你看著辦吧,咱們不爬山,去玩的地方一定要方便吃。”

5.我愛的城牆

在西安說過最多的一句話是:我喜歡西安,我喜歡西安的小吃。

飯友帶我去的第一個地方是城牆,原因是城牆不遠處便是好吃的清真一條街。

西安的城牆,令我一見傾心。第一次見到城牆,應該是在曲阜,走馬觀花,沒什麼印像了。而站在西安的城牆上,流連不已,被飯友連逼帶誘拖下城牆的時候,我悵然:如果時間允許,我一定要把西安的城牆從頭走到尾。飯友的室友後來去城牆觀光,回來後很詫異地問我:“城牆有什麼好看的,我們在上面走來走去像曬干魚!”假想著她瘦削的身材穿著卒衣在城牆上游兵散勇般游蕩,我大笑。

怎麼會愛上城牆呢?沒有理由。手指觸摸著青磚,看著牆下綠樹掩映的街道,總感覺悠然穿行於青磚黑瓦建築間的依然是長衫秀士詩文酬唱。但這,不是我愛城牆的理由。

時至今日,翻看坐在城牆上被飯友稱做“餡餅兒”的照片,看著自己燦然的笑容,依然想不出愛上城牆的理由。我只是愛它,沒有理由。

6.吃游

出了城牆,像征性地游過鐘樓、鼓樓,然後直奔清真一條街,從街頭吃到街尾,像孩子發現寶藏一樣吞下了八寶鏡糕、竹筒棕子、米線砂鍋、粉蒸肉、賈三湯包,外加醪糟兩杯。這只是第一天中午的戰績。

回家後跟同事歷數自己的游程,說到賈三湯包與小六湯包的比較時,同事扔了一句話過來:你哪兒叫旅游呀,根本就是吃游!

哈哈,說對了。每天走在路上,我倆的話題總是圍繞涼皮、泡饃、肉夾饃、酸湯水餃、老孫家還是老馬家……結語總是一句話“我喜歡西安,我喜歡西安的小吃!唉!”很滿足又很悵然的嘆息。

有過四年學校食堂的經歷,對於吃,我並沒有太多的挑剔,但我向來是個沒有青菜沒法過活的人,並一心一意拒絕著辣椒,至今不渝。西安面食居多,小吃偏辣偏鹹偏酸,蔬菜水果極少,而我卻痴愛西安的飲食,那份貪婪令飯友動容開心;每一樣東西,入口時帶來莫明的熟稔,更令我費解,只能歸解為緣份吧。

7.令我噤聲的清真大寺和排隊上去排隊下來的大雁塔

唯一不笑的照片是在清真大寺裡拍攝的。

雖然進寺之前剛讀過清真大寺的介紹,但一腳踏進寺門,那些文字便扔在了門外。我無法記住那些建築建於何時、有何典故,反復詢問飯友反復忘記。寺裡綠樹紅花生機盎然,但我卻被一層無法言說的氛圍籠住,無論如何不敢大聲說笑,腳步也悄無聲息。

最狼狽的一張照片是在大雁塔裡留下的。因為體力透支,笑容都是疲憊不堪。

大雁塔跟我想像中的塔並不一樣,是排著隊上去又排著隊下來的,其實什麼都沒見到,除了前面人的後背和後面人的催促。在大雁塔的頂層只待了三分鐘,想起的是飯友師兄的經典勸告:去什麼大雁塔呀,躺在宿舍床上看看不就得了麼?

8.要用一個下午來看的陝博

大雁塔可以躺在宿舍床上看,陝博不能。陝博,便是陝西省博物館的簡稱。雖然我只能在西安待四天,可飯友堅持:“如果不能抽出一天、至少也要拿出一個下午來看陝博。”那就去吧。

於是上午匆匆游過大雁塔,下午便去了陝博。博物館裡不外是歷史書上提到的那些東西。那個在城牆上“曬干魚”的室友是歷史系的研究生,每次說到陝博總是很驕傲:“在那裡,才會深刻體會到自己學的東西有多有用。”

飯友第一次去陝博是跟室友去的,這一次是跟我,萬事大相徑庭。我對歷史典故並無天份也無興趣且饋缺常識,蜻蜓點水般從一處走到另一處,那些個價值連城的寶物在我眼裡了無生機。唯一留在記憶中的是天王俑,吸引我的是他們面上張牙舞爪的生動,張揚著唐朝盛世的大氣與活力。

9.民間的肉夾饃與大盤雞的三種記憶

對於陝博的興趣遠不及對於肉夾饃的向往,而對於肉夾饃的想像遠不如吃到後唇齒生香的美妙。

我們去到西安飯莊時,肉夾饃早已售磬,但這並沒有影響我們的好胃口,忘記當時吃掉了一堆什麼特色小吃,反正回到校園時已是晚上十點多,筋疲力盡。校園門口有一個賣肉夾饃的小販,細心的飯友仍怕我沒盡興,安慰我說民間的口味更加地道,於是我們買了一個肉夾饃二人合吃。那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肉夾饃,從校門口到宿舍的那段路基本上是吃一口肉夾饃說一句“真好吃”再前行幾步才完成的。除了這三個孩子氣十足的字,我想不出第二個詞來形容它的美味。離開西安,再沒吃過任何一個肉夾饃。

大盤雞吃過三次。大盤雞是新疆的風味菜吧。而飯友極力推薦我吃大盤雞是因為她有一個新疆室友。起初我不太懂為什麼要叫大盤雞,看到那個跟手術盤狂像的白色器皿才恍然大悟。第二次吃大盤雞是在北京,讓我想起西安;第三次,是離開上海之前,讓我想起北京。

10.永遠的兵馬俑

第三天去看兵馬俑了。

五月初,西安已有三十度了,擠在沒有空調的長途車上,整個人都要窒息。我塞在臨窗的位置上,眼見著一輛載著外國游客的大巴掠過我們,大胡子的游客用攝相機對准我們,另一只眼裡是滿滿的悲憫。我希望他可以看到我平靜注視他的眼睛,彼時緩緩流過我的心田的是:我們去同樣的地方,雖然我沒有錢,站姿也不舒服,但我得到的快樂並不見得比你少。

是這樣的。

當我面對兵馬俑的時候,那種巨大的衝擊令我難以承受。印像裡那是極靜的一段體驗,身邊擠擠挨挨全是人流,而我聽不到他們的任何聲音,滿心滿眼只有靜靜站著的秦俑,凝視著他們唇邊莫測的笑容,我拒絕相信那是埋藏了千年的俑,恍惚是古時崢嶸歲月,而他們是一列列整裝待發的士兵。倒塌的戰馬、殘缺的鎧甲、斷存的肢體便是硝煙散去的戰場,前一秒鐘還在兵戈相向,這一刻已是千古落寞……

因為時間、也因為體力,這一天我們只去看了兵馬俑。看過秦俑只有一個念頭:如果來到西安而沒有看秦俑,那將是我一生的遺憾。

11.樹下那些悠然的時光

西安的街又平又直,西安的樹又高又直、很奢侈地種在大街的兩邊和中央,抬頭看去,滿眼都是綠色,至於西安的人和西安的城我不知道該怎麼形容。

去西安之前,所有的友情提示都寫滿了:西安,即使不是一座賊城,也絕對治安不良,晚上最安全的地方是宿舍;至於公車,簡直就是賊窩。

是這樣麼?可能因為路況很好,西安的出租車很便宜但並不舒服。但我仍然記得,擠在小小的座位上,年輕的司機開心地告訴我深夜至凌晨哪條街上哪種小吃最好吃,雖然後來因為體力和時間受限,我們沒有去嘗試;至於公車,也是又亂又舊,但我也會記得,曾經有個中年女售票員拼命地把我拉到她的身邊,並竭力不讓人群擠到我。是因為那時的我穿著袋鼠一樣的工裝褲,胸前的口袋裡塞滿了鈔票、身份證、IC卡、借來的學生證和順手買來的小東西,又戴了一頂防曬的帽子,她把我當成了孕婦了麼?而我相信,這樣的事情每天都在樹下發生著……

大部分時候,我們都在步行,說說笑笑吃吃玩玩,很喜歡走在又平又直的人行道上,頭頂是枝繁葉茂的大樹,自葉縫灑下細細碎碎的陽光。

關於西安的若干細節我已淡忘,但那份快樂充盈的感覺永難忘懷,年輕的快樂、分享的快樂、自由自在不染塵埃的心緒。

離開後,最懷念的便是站在樹下有風微微掠過、有葉慢慢落下的那份悠然……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