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8月,我參加了九寨—黃龍雙飛六日游的旅行團,在炎炎夏日中盡情享受著大自然沁人的清涼。(一)成都
8月7日上午十時十分,我們登上了長沙飛往成都的航班,經過約一個多小時的飛行,飛機平安降落在四川成都雙流國際機場,這個機場又被戲稱為鼻子底下的機場。在機場出口處,我們遇上了前來迎接的當地導游,一個二十出頭的成都姑娘,瘦小的個子,黑紅的皮膚,笑起來很是自信開朗。
旅游的第一站便是在市區一家名為竹品鮮的成都小吃店裡品嘗美食。雖然剛在飛機上用過餐,可看到四川妹子端上來的一碗碗,一碟碟,一盤盤聞名已久的小吃時,我們再也抵不住誘惑,每種都嘗了一口,有酸甜的棒棒雞,有爽口的酸辣粉,有麻辣的麻婆豆腐,還有龍抄手,賴湯元,鐘水餃,夫妻肺片,水晶燒麥等,對比我們以辣為主的湘味小吃,四川小吃多了花椒的麻味,就我個人而言,第一口麻辣的感覺是爽,但多吃幾口便有些發澀,龍抄手,棒棒雞,酸辣粉是我最為想念的成都小吃。
品嘗完美食,到賓館放下行李,稍作休息,我們便開始了正式的景點之旅:
武侯祠和杜甫草堂是我們在成都市游覽的兩個主要景點。諸葛亮是我讀三國演義時最喜歡的一個人物,武侯祠就是四川人民為紀念他而修建的,看點其實並沒有多少,權作一次對三國歷史或演義的復習。不過有一面諸葛鼓既可在行軍打仗時作鼓又可作燒火煮飯的鍋。還有劉備的墓,一個大土堆,沒什麼意思,只因導游說曾有一個盜墓賊挖了一個盜墓洞,讓我們找找,大家便跟著導游繞墓走了一圈,卻也沒發現什麼,倒是大家走完了准備出去,有一人還目不斜視繼續往前衝,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杜甫草堂最大的特點便是環境清幽,尤其是後門那一段長長的竹林小徑。同行中有一小女生,正讀書,學了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不久,很是興致盎然地看著眼前的一切。進了舊址,草堂是最吸引人的,一間頂上鋪了草,裡面立了碑,碑上刻著少陵草堂的就是門票上印著的一模一樣的小茅亭吸引了不少游人的目光,或在碑的左邊,或在碑的右邊,擺著不同的姿勢,證明著本人到此一游。碑依然是碑,旁邊的人卻走了一批又來一批。從小茅亭往裡走沒多遠,我們又發現了一圈木柵欄圍著幾間破爛的茅屋,據說這才是杜甫居住的茅屋所在,在裡面走了一圈,杜甫的氣息並未找到,屋外,只有潦潦幾人在照像。勿勿游了一圈,出來時已是傍晚時分,本來以為在這可以大發思古之情,卻發現商業氣息的濃厚,浮躁的心情,快速的應付式的游覽,僵化的思維已經扼殺了心中的火花。不過當難得的成都陽光斜斜地照在身上,憶起少時喜背的杜甫的絕句“兩只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心中忽地暖和起來。
雖然在舊居沒有找到杜甫的氣息,卻在詩歌中找到他不死的靈魂。
回到所住的賓館,天已經黑了,站在窗前看夜幕下的成都,旅途中的寂寞與勞累在一個個窗口裡透出的燈光中悄悄融化了。明天,我就要奔向童話世界——神奇的九寨!做個美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