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之七――大小七孔、水上森林

作者: dalaotu

導讀一天中最具特色的是水上森林,說森林有些誇大了,但因為獨特成為大家一致的最愛。在這裡玩一定要光了腳逆流而上,最喜歡看奔流的溪流受到我雙腿的阻擋騰起團團的水花。沒有人會在意水珠濺濕了衣衫,一群年輕人開始打水仗,一副不弄個全身濕透誓不罷休的架式。水最深處也不過過膝,但是水流湍急,沒有扎實的下盤功夫就給水流衝得搖搖擺擺,加上常常有樹枝橫亙 ...

一天中最具特色的是水上森林,說森林有些誇大了,但因為獨特成為大家一致的最愛。在這裡玩一定要光了腳逆流而上,最喜歡看奔流的溪流受到我雙腿的阻擋騰起團團的水花。沒有人會在意水珠濺濕了衣衫,一群年輕人開始打水仗,一副不弄個全身濕透誓不罷休的架式。水最深處也不過過膝,但是水流湍急,沒有扎實的下盤功夫就給水流衝得搖搖擺擺,加上常常有樹枝橫亙空中,一不留神就撞上去,但是又缺不了它,樹生水中成為最好的依附。水很涼,但是涼的很舒服,森林走到了頭大家都有點兒意尤未盡的感覺。鴛鴦湖邊游人正多,於是繞道先去天鐘洞。第一次看溶洞是在桂林的蘆笛岩,的確巧奪天工,再看其他的溶洞總感覺大同小異。天鐘洞規模不小,長達千余米,但是真正有特色的只是其中的天鐘,高近10米,形狀像極倒扣的大鐘,此洞因此得名。難得的是洞口對面的一座山,圓圓的也像一口鐘,引得我們詩興大發,不住口地吟“一鍋窩頭”。此洞開發時日尚短,配樂實在讓人不敢恭維,聽得我們一個勁地向管理員討饒。一個景區的開發需要的不止是資金。

從天鐘洞出來又碰到路上見過的兩個瑤族女子,早聽說瑤族女子的服飾很特別,此次沒有機會去瑤寨,這下可把兩位男士的眼睛看直了――她們的上衣只是一前一後的兩片,中間什麼也沒有,從側面看當然是美景俱現了。我們打趣他們今晚去住瑤寨吧?兩位男士沒口子地答應,前兩天L一說要住苗寨侗寨這兩顆頭可是搖得跟波浪鼓似的。

大批游人離去,我們可以靜靜地蕩舟鴛鴦湖了。湖水其實很清,但是摻雜了白色的石灰岩,湖面上又飄了落葉,怎麼看也看不透湖水的清澈。湖面不大,但是樹生水中,水道曲折,號稱“水上迷宮”,讓我想起白洋澱,是個捉迷藏的好地方,有年輕的游客就隔著船打起水仗。見了水我就喜歡懶懶地坐著,最好是躺下,什麼也不做,老記們覺得不可思議,“游俠”怎麼可以不動呢,就忙著催我劃船,讓我無可奈何。林間很靜,隨處可以見到追逐著歡笑著的蜻蜓,一直想拍這裡的蜻蜓,很美麗的色彩,無論是紅色、藍色還是綠色都泛著熒光似的亮色,可是它們都很忙,絕不肯停下來給我造型。很奇怪為什麼城市裡的蜻蜓從來沒有這樣艷麗的色彩,難道一定要變得醜陋了才能適應城市的生活?前方的樹枝上有一只小鳥俏立枝頭,黑白的羽翅,靜靜地守護著如畫的風景,S舉起機器要拍,我一心幫他,“噓”了一聲叫大家噤聲,卻一聲噓走了小鳥,留下S對著我吹胡子瞪眼睛。

還沒有趕到最後一個景點,如豆的雨點開始砸下來,我不耐煩坐在車中等待,撐了傘要去看瀑布,卻被一個驚雷定在當地,實在沒有膽量在雷雨天氣在樹林中穿行,雨又不像要停的樣子,於是大家決定趕路。開了不到半個小時天開始放晴,六點多了天色倒又亮起來。

荔波雖然是開發的很好的旅游區,卻沒有火車可以直接到達,乘火車必須到距離90公裡的麻尾或獨山。麻尾位於貴州廣西交界的地方,車子就時時會開到了廣西的路上。這裡地質特征與陽朔極為相似,一座座獨立的小山從平地冒出,沒有考證過這種地質的形成原因,在我它們就像岩漿冒出地面形成的一個個大泡泡,而且還是空心大泡泡,這裡無山不洞,開發了就是頗具旅游價值的溶洞。

告別司機和導游,同行的小導游才十八歲,聽她說一月的工資才一百多元,其他要靠接待游客提成(我們一天支付150元的導游費,她能拿到的只有15%),但就是七八月的旺季,整整一月她只接待了我們一批游客。荔波只有這麼一家旅行社,客流量可想而知,主要都是來自周邊的貴州本地人和廣西人。小導游請我們向上海介紹荔波,我們笑笑答應了,想想必須等到夜半的火車心中不由嘀咕,我會再來嗎?

火車到達麻尾是夜間兩點,花了30元在火車站旁的公安招待所要了間房間住下,這裡肯定是當地最安全的地方。招待所很簡陋,房間旁邊就是值班的警察,公用廁所緊靠著樓梯,樓梯下的空檔還用鐵柵欄封了起來,初時沒注意,後來才發現裡面居然關了個人,好像是個小姑娘,低頭抱膝地坐在地上。如廁之人走進走出帶了陣陣的臭氣,不由對她產生同情,為什麼就要落到這一步呢。

本來說要看電視打牌,敵不過一天游玩下來的勞累,一個個跌入夢鄉,電視機的音量還放在最大。我本就是個愛睡之人,火車都要來了還賴在床上不肯起,被領導冊封為“超級睡俠”。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