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八都尋古

作者: joybabe7545

導讀聽說廿八都還是在我念書的時候,舅舅因為有公車(聽著怎麼像大巴?呵呵)和開車的人,很願意四下裡東跑西顛找地方玩,看著他眉飛色舞的樣子,它對我卻只是個地名而已,此外便沒了一點概念,那時我沒時間玩。02年的國慶,歇了幾天,我像只寄生蟹一樣伸出爪子,在感覺外面不那麼人潮洶湧後,咬咬牙,出發了。 衢州城的好處就在於火車站隔壁就是去往下屬郊縣的短 ...

聽說廿八都還是在我念書的時候,舅舅因為有公車(聽著怎麼像大巴?呵呵)和開車的人,很願意四下裡東跑西顛找地方玩,看著他眉飛色舞的樣子,它對我卻只是個地名而已,此外便沒了一點概念,那時我沒時間玩。02年的國慶,歇了幾天,我像只寄生蟹一樣伸出爪子,在感覺外面不那麼人潮洶湧後,咬咬牙,出發了。

衢州城的好處就在於火車站隔壁就是去往下屬郊縣的短途客運站,更大的好處則是火車站周圍的出租車很願意你花10塊錢跟其他兩三個人拼車出短途,等拼車的同伴總比在一輛中巴車上等湊夠10來個人迅速點,而車費和中巴車的價格相差無幾。

到了江山市區,再換乘去往廿八都的專線中巴,一路上高高低低,一個個山坳滿眼青翠得轉過去,車子就會把你送到廿八都的新鎮。這就有點不好,因為你再找到的路進古鎮就會是古鎮的半腰,失了完整的概念。

而我則是邀我出游的同伴有親戚開車將我們送到了還未進鎮的路口,那裡有幾家飯店,我們中午左右才到,就干脆在其中一家要了一份黃麂肉,一份黃豆燉豬腳,一份炒山藥和一份青菜,分量很足,讓人有大碗吃肉的豪爽感。至於味道嘛,如果你吃辣,感覺就是爽口;不吃,自當別論。

出飯店門,沿水泥路一直走,不要懷疑,是很長的一段路,你才能看到那座廊橋,從那兒才是進楓溪老街的最好入口。提早右拐彎只會把你帶去中巴車停靠點。

廊橋是翻新的,卻也不失雅致,反正沒有天寧寺裡的佛像(阿彌陀佛,多有得罪,可也是事實)和南宗孔廟給我的刺激來得厲害,後兩者在衢州市區,我都怕去,一進去就直楞楞得讓人覺得“突兀”二字。廊橋上有瓦檐遮風擋雨,內有兩側長椅美人靠供行人憩息。我那天坐了一陣,看橋下淺淺的溪水和幾只來喝水的白肚皮小鳥,更有好風吹過,草叢悉索,簡直讓人昏昏欲睡。

可我只有半天時間給廿八都,該開始對它的探險了。

踏上老街,驚喜不斷:窗欞、橫梁、“牛腳”(梁下的支架)上的雕刻用鬼斧神工一點也不為過,特別是“牛腳”,什麼“八仙過海”之類的各色人物,雖然有些在文革中被打壞了,可還是栩栩如生,就連柱腳下的石墩都刻了元寶、荷花什麼的,奢靡。居然還在一家青磚結構的後院讓我找到了一個像旋轉樓梯一樣的木剃,很陡,爬上去居然還是間滿大的閣樓,可惜我到了今年就想不起來那戶宅院主人的名字了。

陽光透過天井照進來,明明暗暗,一家家穿堂過弄看過去,木的、瓦的、磚的,牆上還不時可以看到沒被覆掉的《毛主席語錄》,讓人真想回去從前看看,看看還沒有砌起紅磚房新鎮的廿八都。

最後來到的才是文昌閣,門票倒不便宜,要元/人,可能是因為去的那些民宅都不收費的緣故,就統一在文昌閣收取了,呵呵。不過,文昌閣也是翻新的,看不看倒真沒什麼大緊要,雖然聽導游說起來那些畫在每層天花板上的彩繪很有故事的樣子。

廿八都最讓我喜歡的地方是:它每家每戶的門都是敞著的,那時好像正收稻谷,家裡幾乎都沒人,可但凡是有老人在家的,見了我這種游客全是笑眯眯迎出來問:吃過飯沒有?很是親切。打稻機、揚谷機這些對於自小在城裡長大的孩子也算是個新奇的東西,放在廳裡都有,你可以去看看。

我逛得比較隨性,大致花了三個多小時。回程是去停車點搭的中巴,一起等車的一個上海游客嘴裡直嚷嚷:哦喲,光聽人說廿八都如何如何好,哪及得上平遙古城啊?我沒去過平遙,本不便評論,但有一點不爭的是平遙旅游開發得好,有很濃的商業氣氛,進哪裡都要收門票。


精選遊記: 衢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