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地區盛產“麗江雪銀”,古城賣銀器的也挺多,但魚龍混珠,因此,大家購銀器時一定要把眼鏡擦亮。我三次購買銀器,第一次被騙買了以次充好且較高的銀鐲子,第二次被徹底欺騙,第三次才買到貨真價實的納西手工銀器。其中,徹底對本人施騙的奸商(JS)地址為:新華街翠文段87號,從古城門口大水車處往裡走,第一個豪華茅廁旁邊,店主一男一女,店內懸掛一塊寫有銀器戴久發黑後用牙膏或鹽水擦洗即可之類話的牌匾。現將本人的三次經歷告訴大家:
在麗江第一天,從四方街往望古樓方向去,走到一處街道兩邊有銀器店的地方,被左邊一家老板娘叫住,稱她家手工制作銀器,價格便宜。本人當時不大懂如何分辨銀,但見櫃子裡擺的手鐲各個都雕有東巴圖案,且老板娘稱該等鐲子含銀量為99%。本人有些動心,選了一對較窄的鐲子試帶,只見鐲子淡淡有些發黃,問老板娘這鐲子到底是不是純銀,LBN答曰是,報價一對30元。本人尋思一對純銀鐲子30元有點不靠譜,便有些猶豫,這時LBN似乎看出我的心思便拍著胸脯說她是納西人,納西人是不會騙人的之類的話。於是,本人就掏出30大元。兩天後得知,這對鐲子含銀量不超過20%,且山上的店鋪開價僅10元。
當晚在古城散步,來到前面說過的新華街翠文路87號商鋪,又看到一雙銀筷子和一對更細的鐲子,老板說是純銀的,含銀量99%,總共報價270元。本人想將銀筷子買回送給94歲的姥姥挺好的,細銀鐲子送XX也不錯,於是經侃價以100元將二者買掉。出門的路上還想像著姥姥看到銀筷子何不攏嘴的樣子。事後,得知這兩樣東西撐死20元不到就可搞定,因為根本不是銀的,一點銀都沒有。JS!!!!!
第二天在古城相對偏僻的地方走,無意中來到“納西民族銀器店”,位於古城四方街現文巷52號。店中掛有雲南省政府部門頒發的質檢牌證。經過前兩次受騙,這次多了幾分警惕。店姐說祖上手工制銀的手藝傳了多少多少代(沒記住)傳到她們這輩兒。只見店鋪裡面還有一個小作坊,其表弟正用高溫火槍烤銀條。我問店姐如何辨別銀子,她拿出我選的一對鐲子,講辨別純銀與否最有效的方法是用(高溫)火燒,如果銀質純則不會變黑,否則會一燒即黑,並當場試驗,銀鐲子經一翻熱燒之後果然沒變色,依然雪亮並發柔光(與第一天買的“銀”器顏色不一樣)。由於我的手腕細,問店姐能否按我的手腕粗細將鐲子去掉一節,店姐爽快答應。我拿著修改後的鐲子把玩,看到銀鐲子背面刻有“納民銀”字樣。該店按銀子的克數賣,付錢後,店姐認真填寫質量保證卡,標明銀器名稱、克數、單價、總價並蓋有該店的印章,這樣的好處是如果顧客懷疑銀質有問題到政府有關部門作鑒定後,方便回店索賠。整個購買過程就像聊天、探討,氣氛很好,多了些許自然溫馨,少了諸多商業氣,我喜歡。
通過三次購買經歷,請大家買之前一定要貨比三家,無論是銀質、價格還是做工。正經的銀器店都是按銀子的克數賣(一克3.2至4.8元不等,與店鋪地段等因素有關),但戒指、耳釘小件等除外;鐲子等大些的銀器裡面均刻有店家的自號;店主會主動出具質量保證卡或其他相關票據;由於貨真且出價不高,在價格上店家不會讓很多。據說,古城大概有3家老銀器店,分布的位置記不清了,抱歉。
再次提請大家不要在新華街翠文路87號商鋪買銀器,以免上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