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ovestar 回復日期:2003-10-01 04:39:37 金華訪古村(全文,為方便旅友閱讀)
一、概述
以金華為中心,到俞源、郭洞、諸葛、新葉四個古村大概都只要兩個多小時車程,不過前兩個是往南,後兩個卻在北邊。
這四個古村中,俞源和諸葛分別是鄉鎮治所在。除了諸葛在上塘的周圍有一圈店鋪外(也難辨是原有的店鋪還是開發旅游後住宅改建的),四個古村幾乎找不到商業跡像的存在,僅有零星幾個小賣部散落在住宅間。完完全全的農業村,這同蘇嘉湖一帶的古鎮截然不同,後者一般都有一條乃至數條商業街貫穿全鎮作為中心。
這四個古村都沒有新鎮老鎮之分,新宅老宅夾雜共處,建村初期的良好規劃現在已經被破壞了不少,這一點則同前童和西塘不同,後者因在老鎮外另建新鎮而將原有規劃幾乎完好的保存下來。
盡管相距不遠,但四個古鎮的建築風格卻差異較大,諸葛和新葉屬徽派建築,住宅緊湊空間狹小,僅靠一天井取光,而俞源郭洞卻院落寬暢,家族公共空間很大。相同之處則是這一帶民宅的雕刻裝飾均十分華麗,而全村最宏大最精美的建築無一例外都是祠堂。
除了諸葛因鄰近國道而環境一般外,其余三個古村均依山而建,都有一條小溪穿村而過(新葉是緊貼村界)作為水源,景色十分優美,自然環境另人心曠神怡。
二、俞源
以宏偉壯觀的宗祠起頭,以翠峰清流環繞的洞主廟收尾,散落其間則是成片的三雕精美的高牆大院。武義縣俞源村恐怕是我所到過的近十個浙江古村鎮中最值得一訪的。
史載俞源是朱元璋軍師劉基按北鬥星像為俞氏先祖設計的,村中大宅及環抱四周的青山分別對應上天二十八宿和北鬥七星。走在狹窄如迷宮般的街巷中,我們是很難認出哪座古宅位於哪個星位的,不過村口數百米圓徑的太極田倒清晰可辨,同它比起來,第二天所見諸葛村同為太極圖狀的鐘池幾如玩具。
俞源古宅保存之完好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全村之中,近年來新建的住宅只能三三兩兩孤立在幾個角落中,難成氣候(雖然完美的構圖仍會被它們破壞)。而從下萬春堂以西直到洞主廟之間,居然全是一幢接一幢的大型古宅,大多是帶廂房的三進兩院式,占去了小半個村子。俞源的古宅占地面廣,院落和正堂等寬,大多有十幾米見方,明亮寬敞,這同第二天所見諸葛、新葉的徽派古建差異甚大,反倒類似前童等地的浙東民居。由於公共空間十分舒暢,我等游客也能大方地走進每一處古宅而不必擔心侵入私家領地。
而更讓人驚嘆的是幾乎所有的大宅都有異常精美而且損毀不多的雕刻,每座大宅又有各自不同的主題,如動物、植物、民間故事,牆上又不乏壁畫詩文。此等細節半天時間只能匆匆瀏覽而過,實乃一大遺憾。
俞源有兩處收費景點,一處俞氏宗祠(5元),一處洞主廟(2元)。處於村口位置的俞氏宗祠是我在浙江所見過的最大的宗祠,以至於我用28毫米鏡頭在宗祠內很難拍攝到某一大廳的正面全景,而其院落進深卻至少達十幾米。“處州第一祠”之譽不算虛名。
在祠內買到一本村人自編的《中國古村俞源》內部資料,近300頁僅售4元,記載了俞源的宗譜資料、劉基設計俞源村的考證以及大量民俗、神話傳說和故事,包括一章專門介紹古建的,十分有價值,建議驢友看到務必買下來。在書裡讀到俞氏族人原來是經商發家的,難怪留下這麼多豪宅大院。
有時間的話,真該在俞源住一晚,同當地人聊聊天。洞主廟是遠近聞名的圓門勝地,提供住宿,宿必有夢,能預示你的未來凶吉,據說十分靈驗。去的時候全村只有我們兩個外來人。進村不久,看到村人正在拆除宗祠旁一座三層樓房,也許不久就會有更多的游人來這裡的。
三、郭洞
在上海報紙上刊登的旅游分類廣告中,武義縣一般是不會少的。另人費解的是,武義縣只推介郭洞而從來沒看到過俞源的名字,而在我看來,無論是村落規劃,古建數量和還是雕刻裝飾的質量,郭洞都比俞源差一個檔次。
中巴車把我們載到售票口,這裡實行的是20元聯票圍村收錢的方式。售票口外有不少飯店和買紀念品的小攤,商業開發的味道要濃得多。不過沒多久我們就發現大路上還有許多可以進村的路口,有查票點但沒人看,在淡季如果不想看何氏宗祠,這門票完全能逃掉。
郭洞村外有一小段圍牆,是古人抗匪的遺跡,這在別村沒見過。由高拱帶涼亭的回龍橋和方方正正的淫祠海麟院組成的水口的確端秀無比,另人賞心悅目。但慢慢往裡走,那些古宅古祠在看過俞源之後就顯得一般了。
如民宅,這裡的進深面闊都有限而又相對破落些,兩廂顯得局促,更主要的是這裡的古宅數量不多,整體景觀遜色不少;又如何氏宗祠,其戲台用的是彩漆畫裝飾,這和俞氏宗祠戲台的透雕相比就掉了一個檔次,就連戲台面積都要小上兩圈;而其後院大概只有俞氏宗祠三分之一大,又長著一棵巨大的古樟,大廳更加昏暗陰森。當地的祠堂一般都放著不少棺材,不過一般都是空的,初次看到這類場面的朋友也不必心慌。宗祠大廳上方掛了幾十塊牌匾,這場面倒也壯觀,不過後來聽導游說郭洞的九十多塊牌匾在文革的時候砸得只剩下七塊,現在掛在外面的基本上都是近年復制的。
俞源的太極、北鬥七星規劃布局多少外行人聽得懂,但看是很難看出來的,而郭洞按照“內經圖”的村落規劃更是讓人難以明白。郭洞的門票上還印有一個貞節牌坊,不過像是修復了的;一處文昌閣,大門緊鎖樓角已經破損,院落裡還停了一輛三輪車。村旁的龍山森林公園是何氏族人精心保護下來的,世世代代嚴禁砍伐,因此保留大量樹齡上百乃至上千的古木。這也成了廣告上的賣點之一,空氣的確清新透暢,不過公園不大,走一圈也就二十分鐘左右。
平心而論,郭洞的古建質地也屬上成,但和俞源一比較高下立現。如果驢友打算到武義,建議先去郭洞再到俞源。
四、諸葛
蘭溪縣諸葛村是這四個古村中商業開發最深的一個,40元通票十來個景點,售票處還找了老半天,進村不用錢。村外有商業街通向國道,村裡的上塘也有商業圈出售旅游紀念品和土特產,能給游客提供足夠的餐飲、購物和住宿服務。
同俞源一樣,諸葛村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葉則是省級文保單位,郭洞不清楚),其太極八卦圖的格局很容易分辨出來:中央的太極種池、八條巷道通向村外,周圍則是八個水塘(其實是九個,緊鄰的上下塘算一個)用作生活水源和滅火儲備,由於有引水系統和排水系統,這些水塘的水據說過幾天就能換一換,因而顯得十分清澈。在諸葛,不會有在俞源或郭洞那樣關於村落規劃上的疑問。
由於被精心修整,諸葛的新老建築顯的風格統一,不會有突兀的紅磚牆或四方樓出現,而新樓都刷上了白粉安上馬頭牆。難能可貴的是這麼一個聲名在外的旅游熱點,高度的旅游開發似乎沒有太大地影響和改變村裡人的生活,參觀景點出來就能看到村民在水塘邊洗衣殺鵝,老人自悠閑地喝茶聊天。因為店鋪集中在上塘和村外,這裡不會有周莊那樣無處不在纏著你推銷蹄膀的當地人;由於不實行圈地收費出入自由,這裡也基本上保持著村莊原來的居住環境,不似烏鎮那般像個死氣沉沉且新造出來的影視拍攝外景地。
大概是由於祖上鼎鼎大名的緣故,諸葛的一些建築外型裝飾十分華麗,變化也較多,這和另三個古村很不同。不過全村最宏大的仍是宗祠,當地叫丞相祠堂。同我所見過的其他地方的祠堂不同,丞相祠堂是在一個大院內建一個完全獨立的祭祀大廳,大廳和周圍的附屬建築沒有任何結構上的聯系,構成“回”字型,而不再有傳統民間建築上幾進幾院的“日”或“目”字型格局。回家翻《新葉村》,發現新葉的總祠西山祠堂也是這種結構,叫“中亭”,在全國各地的宗祠中,“中亭”為蘭溪縣獨有的形式,可惜在新葉沒有好好看一看。
在大公堂旁有一古宅是專門對游客開放的,主人是諸葛亮第幾代後代記不清了,饒有興致的介紹古宅的特色和照壁上暗含祿壽喜的半人高的“福“字,順帶推銷自己書寫的《誡子書》。徽派民居太緊湊,盡管也能說是三進兩院,但這些院已簡化為幾米見方的一口天井,取光有限因而室內十分昏暗。我很不喜歡這樣的建築形式,給人以壓抑感,大白天在兩廂睡覺都不用拉窗簾。不知道這樣的民宅是按多少人居住而設計的,但似乎不適合大家族而更適合小家庭。不如在俞源、前童或泰順,孩子們可以不出家門在一兩個大院裡玩耍,地坪還能用卵石鋪成漂亮的麒麟、仙鶴或百花形狀。
九月上旬的周三周四,俞源難覓外人、郭洞有三五游客,而諸葛已經有三四個小型的旅游團了,不過周圍一切還是十分自然真實、古村本色不失。在成為旅游熱點的古村鎮中,諸葛算保護得很不錯的一個了。
五、新葉
完全的處女地,真正的古村本色,那一幢幢曾經粉牆黛瓦、精雕細琢的古宅如今卻都已班駁不堪,而夾雜其中的卻是一幢幢不加粉飾的紅磚樓,有的還未完工。第一眼看到新葉時,心中的感受卻是極度的無奈。
在到金華前,曾仔細閱讀過中國古村落系列中《新葉村》,早知道新葉村封閉保守,直到八十年代還曾拒絕修建通向村落的簡易公路。但到了那裡才知道這保守的含義。最宏大精美的宗祠崇仁堂大門緊閉,一名老太太坐在門檻上撫弄著一只小貓,然後細聲細氣地對我們說:這裡是辦大事才會開門的,地上有神靈,平時進去會冒犯他們。當日全村沒有別的外來客,冥冥中感覺這個老太太就是專門等在那裡告誡我們不要打擾葉氏祖先的,轉了一圈回來她就不見了。當時腦子中曾閃現找人打開那扇門的念頭,但仔細一想還是尊重村人的習俗為好,我們在門縫裡看上幾眼該夠了吧?他們是主人,我們只是外來的陌生人。
還好有充作老年活動室的有序堂,41米的總進深比崇仁堂少了整整十米,但已足夠氣派恢弘,大廳裡幾桌老人打著吊子牌,而另一些老人則坐在戲台台面下的空檔裡聊天。不知道他們為什麼喜歡那裡,坐著都要頭頂戲台地板,出來得彎腰低頭弓著身子。整個祠堂采用比民宅稍大一些的天井采光,廳內沒有直射陽光,因此似乎沒有避暑避光這麼一個理由。
祠堂的梁柱,戲台四周一樣有精美異常的木雕刻。此類雕刻在這些村落中實在太多,有的都能放在博物館裡,實在不知道是應該慶幸還是惋惜。這裡的民宅都不向游人開放,只能想像其中的精致、優美或者破損了。
其實,新葉只要稍加修整,就能馬上恢復為一個優美迷人而極具訪問價值的古村。比如其南塘,我們所見是其上飄滿了浮萍還有不少垃圾,死水一潭,可是只要有諸葛那樣的引水系統,南塘四周的景觀將不會遜色於諸葛的上下塘。
不知道新葉有沒有開發旅游的計劃,在國道旁的譚村鎮,有一塊藍底白字上書“中國最大的明清建築露天博物館”的鐵招牌指示著去新葉的小道。我們到的那一天,一座“大夫第”的宅子也在修整,看得出前兩進是老的,而第三進則是新恢復的,而村中小道上都有小標牌引導人們尋獲崇仁堂有序堂,這些是不是商業和資本將到來的跡像呢?
然而所有的無奈和惆悵當到了村外時都一掃而空。摶雲塔和文昌閣,這個在書中已經溫習了無數編的景致突然就出現在了眼前,心中終於有了一片欣喜。和攝於八十年代末的照片相比,摶雲塔旁立了一個電線杆,兩道天線恰好橫在這一組建築前,而文昌閣前則添了一個香火爐。不再有完美的畫面,但我仍能親眼目睹這麼秀麗的鄉村景色而激動。
走在村外的稻田裡,看著遠處的村莊和四周的群山,這仍是一方美麗的靜土,沒有一絲城市的喧囂、肮髒和雜亂。《中國古鎮游2003版》封面上所用的村落規劃圖就取自玉華葉氏族譜,現在玉華山就在眼前,山頂巨大的裸岩在陽光的照耀下真的如書中所說現出一片白玉般銀色的光芒。
六、行宿攻略
我們此次金華游為9月11日至13日周二至周四三天。從上海出發具體時間和行宿花費如下:
第一天
坐早上7:21的火車中午12:41到,車錢55元,車很空。
下午到火車站旁公交站坐游3線去葉聖陶在小學課本給全國學子描繪過的的雙龍洞景區。車次少,1:50才到,車錢往返7元/人。景區票價45元/人,只游覽了雙龍洞、冰壺洞和桃源洞,4:00左右出山原路返回。
到火車站買到17:10的火車,18:00到武義,車錢14元。坐公交車(1元/人)到汽車站附近住私人客棧,50元/晚,有空調、獨立衛生間和熱水。
第二天
在汽車站旁的中巴站坐車到俞源,7:20開車8:00到,車錢3.5元/人,景點門票:俞氏宗祠5元/人,洞主廟2元/人,中午時間返回。
吃完飯後叫了一輛三輪人力車到城南的另一個中巴站,3元,坐到郭洞的中巴,1:30出發大約2:10到,車錢2.5元/人。景點門票:20元/人。大約4:30左右原路返回,到武義還是叫三輪車送到汽車站,坐長途汽車回金華,車錢10元/人(比火車便宜不少)。
7:25左右到金華,宿汽車站對面的公營招待所,80元/晚標准間(旁有紅旗大酒店開價138元/晚標准間)。
第三天
汽車站7:05出發,7:45左右到蘭溪,車錢7.1元/人,8:00同一站出發到諸葛村,車錢3.5元/人,8:45左右到。景點門票:40元/人(另有兩個自選景點3元/人)。
中午在村外飯店吃飯,在村外搭往壽昌方向的中巴約10分鐘即到譚村鎮,車錢1.5元/人,然後在譚村鎮轉到新葉的中巴,車錢2.5元/人,行駛約半小時到。
下午直接坐新葉到蘭溪的中巴,車錢忘了,返金華坐公交車到火車站,坐下午5:00的火車到杭州轉9:30出發到上海的火車,到家已經12:00了。
注一:金華雙龍洞是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以其臥船入洞和洞中瀑布而言也算比較有特色的,外加是港人篤信的黃大仙祖庭,所以評為全國重點不為過。溶洞景致較一般,我們沒有去山頂的朝真洞(步行單程至少半小時),也沒有去新開發的有73米高洞中瀑布的仙瀑洞,後者要另外收18元門票且要坐車上山。景區內最可惡的是有人把持燈光,拍照都要收2元/次的“租用燈光”費用,極為掃興。
如果有時間的話,這個景區可以玩一整天的。
注二:金華景點雖然相距不遠,但當地中巴班次較少,坐上去等半小時乃至更多時間是常有的,一般中巴到晚上四五點就停運了,所以游覽時間務必要准備得寬裕些。
注三:四個古村郭洞諸葛都有私家客棧,俞源有洞主廟可提供住宿,新葉沒見到開放給游人的客棧,回不了縣城大概只能借宿農家了。
注四:新葉古屬蘭溪縣,歸金華府管轄。建國後造新安江水庫,劃歸杭州市建德縣。從新葉到建德的車比到蘭溪的多,地圖上看路程應該相差不大。如果還能多一天,從建德回上海很值得考慮,這一路到處有景點,山水風光迤儷,還能游覽另一個比較有特色的古鎮富陽龍門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