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賓館房間,天色已漸黑。山上住宿的大多是散客,旅游團通常只是在西關轉一圈就當日下山了,所以黃金周山上住宿也並不是那麼緊張,非常適合散客游玩。還是去天柱山莊的餐廳吃了晚餐,6點應該正是吃飯的時候,大餐廳裡只有一桌7,8個客人在用餐。去他們廚房看了看,好像菜的內容不豐富,希望吃點土雞不過好像沒有。還是點了兩個炒菜一個湯, 農家的炒菜還是很香的,青椒肉片,花菜肉片(這次肉片多了不少 ^_^)和一罐茶樹菇老鴨湯,總共50元,還算公道的吧。另外上菜也挺快,不像一些前輩講的上菜奇慢無比。吃完飯,天色已徹底黑了,從天柱山莊餐廳回臥雲山莊觀雲樓的5分鐘路程沒有路燈,記得帶好手電!回客房洗澡,觀雲樓的電熱水器是合肥榮事達產品,有個溫度顯示器,加熱最高70度,男生洗快一點可以連續洗2個人,不過如果女生要洗長一點時間的話,那麼一次加熱只能供一人之用了,呵呵。8307房間的浴缸嚴重漏水,而且沒有浴簾,洗完澡,浴室地板濕得一塌糊塗,沒辦法再穿一次性拖鞋走進去了,唉,麻煩。不過空調的效能還算不錯,房間裡很暖和,外面很冷,太不巧,這次十一黃金周適逢冷空氣南下,氣溫驟降,晚上海拔千米的山上更甚,天柱山確實是適合在夏天晴日游覽的地方。
陰雨天,沒有星星看,遺憾!也沒有日出看,早上也多睡一會。第二天6點起床,看窗外風雨飄搖,比昨日天氣更糟,簡直到需要穿雨衣出門了,不自慶幸還好昨天游完東關,否則此行根本沒辦法去了。8:00吃完早餐,開始向西關進發。由於是雨天,昨天買的雨衣(1元一件)薄如蟬翼,根本就是一次性塑料台布,只能抵擋霧汽,不能淋雨。只好又多買一件厚質的雨衣(4元一件),天雨路滑,GF的腿腳游酸得很,安全起見,多買一支質量較好的登山拐杖(6元一根)。決定乘坐青龍澗索道上去,35元一人,天柱山的索道都不是封閉式的。我們是吹著寒風,迎著風雨,一路晃晃悠悠乘著吊籃上行,冷得直打哆嗦,盼望能快點到達。霧大的看不見10米之外的東西,我們猶如上了天成了仙一般。空空的索道上我們在整個途中只看見一個男游客從對面下去,感覺很凄涼痛苦的。
8:30吧,經過大約20來分鐘,到達二索站上,這裡游人多了起來,大多數是旅行團的游客,讓我們感覺回到了人間。雨還在紛紛揚揚的飄著,一路上行前往西關的精華地 - 神秘谷,途中經過一些觀景台,像鼻石之類的,都沒有過多停留,超過了旅行團的游客,直奔神秘谷,9:00快接近谷口的時候游客還是排起了隊,這樣的天氣和時間(據游記中推論的經驗,下午游客要更多),隊伍果然不長,大約過了15分鐘便開始爬神秘谷了,據說以前黃金周的時候曾出現過3小時的隊伍,嘿嘿。
或許是看了諸多游記和評論,我把神秘谷想像地過好了些,爬完全程,頗有些失望,感覺並不如網友們評論的那麼好玩,至少沒有那麼誇張。誠然,胖子去玩神秘谷是要被卡住的,不過我和GF都是身材極好的人,在神秘谷鑽上爬下顯得游刃有余,絲毫不費力,不一會就出了谷,整個過程我嫌太短了,跟本沒什麼難度,只需側側身,彎彎腰即可。我事後還在回憶是不是神秘谷有分叉的幾條路(逍遙宮,迷宮,龍宮三個全都看見了呀),而我們沒有走難度最高,最好玩的一條路?還請熟悉的大蝦告知!
後面的景點在陰雨天看來就沒什麼了,天柱松,雙乳石,帝坐石,拜岳台都去了,由於在拜岳台上根本看不見天柱峰,只能沿著天柱主峰一線天的路一路下去,近距離看一看天柱峰,張儀純刻的“頂天立地”也看了,那裡也是個風口,雨也不小,沒有太多停留就返回去了。 沒有走總關,而是經渡仙橋(看過一些網友還討論渡仙橋算不算險峻,其實根本談不上這個問題,GF稱之為早期的石拱橋而已,嘿嘿),青龍背,青龍軒一路下到青龍澗索道的上站, 11:15,為趕時間,還是乘坐青龍澗索道下去,這時雨似乎小很多了,氣溫也稍微高了點,不像早晨上來的時候感覺那麼痛苦。
回房間洗熱水臉,暖了暖。收拾行李退房下山。乘一索下山,這段感覺就好了,幾乎沒有雨了,回頭看山上,整座山峰就是籠罩在雲霧之中,那裡面就是風雨飄搖啰。一索站下,凡是下來的游客都把一次性雨衣丟棄在這裡,已經是一堆花花綠綠的塑料布堆了,我們還在說這些山民會不會把這些回收了再去賣錢,呵呵。
出了山門,12:30左右,反正13:18的那趟火車是鐵定趕不上了,不過看見一塊黑板上宣傳黃金周潛山去合肥,武漢的空調大巴都加班,最晚一班是18點,大喜過望,本來以後為要乘坐4小時依維客去合肥,那似乎痛苦了些。乘上一輛下山的面的,正巧我們兩個上車就滿了,立即發車。一路下山,三祖寺沒時間去了,潛河漂流也沒時間玩了,不過我們興致也不如來之前那麼高,都是這惡劣天氣惹得禍。
13:20,一路開到潛山汽車站,8元一人。在汽車站打聽好2點有發往合肥的空調大巴,40元一人,電腦打印出來的他們叫“微機票”,還要加0。50元一張,真是新鮮啊。買完票,我們看車站邊有一家新開張的“川鎏大酒店”,仿古的裝修非常豪華(在當地看來),於是不假思索進門用餐。生意看起來不錯,多數是和我們一樣穿著較為時尚體面的外來游客在用餐, 當地人好像沒多見。價格和山上相比差不多,對我們來說算公道的,我們還是點了2菜一湯, 50多元。不過這裡的份量比山上就“精致”一些了,吃飽還是沒問題的,畢竟餐廳的裝修,環境和服務都不錯,建議後來的驢友不妨在此地用餐。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