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七曲山大廟2003年國慶,這個假期無安排,工作一直忙碌到9月30號,臨到頭了心想到處人都多,不如就在家清淨清淨,畫畫看書喝茶一樣有意義嘛。在家閑散了兩日,生物鐘全亂,終於在第三天的早晨自然醒後,抵擋不住外出的誘惑,決定開始一次隨遇而安的旅行。LD問,去哪裡呢?我的腦袋迅速掃描了可能人跡罕至的地方:飛機火車汽車……國外省外省內……嘿嘿,要麼去不了,要麼人肯定多。平時很少出北門,我們就自駕車上成綿高速,到哪天黑在哪歇腳。LD覺得有創意,馬上附和。兩個人摸摸索索准備,中午時分出發了。
汽車飛馳上高速以後,安全帶捆住了身體,卻捆不住視野與心理活動,我的人一下就明朗起來,就像放飛的籠中鳥。於是感慨道,人畢竟是自然之子,愈自然就愈快樂,LD接嘴說我假打。路過德陽段的時候,突然看到“黃繼光的故鄉——中江”的廣告牌,一個久違的名字,一個朝鮮戰爭中被包裝傳頌的堵機槍眼英雄典型,眾多70年代生人童年的偶像。雖然可以猜到不會有好的風光,只會有一間物是人非的四川民居配上一些主人翁高大全的圖片,但我還是想去看看,似乎要對自己的童年有個交代。多次旅途中類似的情感衝動證明了我是一個懷舊且情感豐富的人。我的提議卻以最快的速度遭到LD的否決,她對那個時代的英雄沒有一絲興趣,我感嘆成長環境的不同造成了兩者之間的分歧,有分歧才有碰撞,有碰撞才有火花,有火花才有激情……霍霍。
那我帶你去看七曲山大廟,吃梓潼片粉。美食和看千年柏樹的意見立刻得到擁護,嘿嘿。高速路120公裡左右到了綿陽,我們駛上了去梓潼的二級公路,路況很好,不過也要另外交費的。約40公裡的路程,我想起十年前還是學生時跟哥哥跑長途走過這段路,當時錯把七曲山大廟當成張飛廟,進的廟裡遍尋張飛像不得,令當時的三國迷我很是沮喪。現在了才知道那其實是一座文廟,當地政府為了搞活經濟也很是包裝了一下,許多莘莘學子高考前都要去燒香許願,期待金榜提名,這樣搞法也不知政策允不允許呵呵。
過了梓潼縣城約十裡就到了七曲山大廟,各色車輛早已將停車場擺滿,讓人游興減去5分。我們的車只能停在遠處然後再散步過去,路旁已經有了大柏樹,LD很是興奮,拍照留念。到了大廟但見香火繚繞,人流如織,又修建了一條商業街在門外,與十年前的山野小廟不可同日而語。LD素來對宗教無甚興趣,20大元門票也是一道坎,於是我帶她瀏覽了廟外的山嶺風光,又到商業街上品嘗了梓潼片粉,不是很對我胃口,但綠綠的片粉有一種在吃綠色植物的幻覺,不錯了不錯了。
LD被如此成片的柏樹征服了,問其來歷。呵呵,我該征服她了。據說三國時劉備進軍四川,蜀將張飛帶兵入川,在這一帶行軍途中遭遇赤日炎炎,人困馬乏。張飛於是命令士兵在這條棧道上遍種柏樹,後人為了紀念這一環保義舉,所以這一帶的柏樹叫“張飛柏”。而且劍門關一帶的張飛柏尤為高大健碩茂盛,文人謂之“翠雲廊”。LD很是神往,我想時候尚早,不如趕60多公裡到劍閣縣住宿,既走了三國故道,溫習一遍劉備當年取成都的路線,又遂了LD心願,看看樹林如何成“翠雲”。
劍閣·劍門關
山路彎彎,我們開了兩個多小時才到劍閣老縣城,不過一路總有一段連一段的古柏森森,新鮮感可以讓我忘卻了趕路的疲勞,遺憾的是在人居密集的村鎮也會看到枯去的老樹,痛啊!
劍閣縣城一如過去走過的其它國內縣城,沒有個性且規劃極差,穿過窄窄的街道,滿街都掛著賓館的招牌,但都無法讓你有進去的衝動。根據過去的經驗進入一家以當地名字命名的賓館——劍閣賓館,因為這種賓館往往由過去的縣招改建而來,政府領導視察時住的嘛,肯定代表當地水平。進去後果然如我所料,但是蜂擁而至的游客已占據了大量客房,僅剩豪華套房,打折後240大元,可見“豪華”有限,不過床挺大的,大過昆明海逸,舒坦。
住下來後打聽劍閣有什麼特色名吃,當地人想了半天推薦了一家腌腊特色餐廳劉百味酒樓。我決定邊逛街邊自己找找,大街上的三輪機動車倒是一絕,太多了,制造糙音堵塞交通。終於在一條小街上看到了一座廢棄的古城樓,擠在一片緊挨著的居民樓中間,矮小而荒涼。不過這足以讓我激動了,終於看到了這座古城的一點歷史影子。爬上城樓發現真的很矮,想想在古代這種城池肯定很容易被攻破。又走了一圈,不再有新發現,於是去了當地人推薦的那家酒樓,餐廳很大但裝修粗糙,味道平平。回到賓館一夜無話,看了央視的《尋槍》後睡去。
進劍閣城的時候看到一條叉路:去閬中,110公裡。閬中是張飛曾經鎮守過的城池,而且據說與麗江、平遙、歙縣並稱中國四大古城。我就想如果劍門關留不住我那我就去閬中。
劍門關離劍閣老縣城有三十多公裡,再往前八公裡就是新近搬遷過去的劍閣新縣城,在綿廣(綿陽——廣元)高速路上,縣城交通方便了這樣有利於當地經濟發展吧。去劍門關的路上會路過大名鼎鼎的翠雲廊,現在的翠雲廊已被圍牆圈住,參觀收費15。
再向前就眺望到了兩山之間的一個明顯埡口,那就是曾經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劍門關了。當年的邊關要塞如今卻成了旅游景點,當地人刻意營造出當年的樣子,站在關下千年的風依然獵獵的吹,城樓旌旗招展,三國蜀漢大將姜維何在?俱往矣。在關下懷古是一種境界。兩側的峭壁上新建了石階,滿山的游人在蠕動,我覺得這種感覺就像在桂林看到游人爬像山,有焚琴煮鶴的味道。在我認為有些景點是只可遠觀的,劍門關和像山均屬這一類。
劍門豆腐也是和劍門關齊名的,據說有幾百種豆腐菜,個個好味道。我選了劍門鎮上一家注名有“劍門豆腐注冊商標”持有人的一家,味道確實不錯,特別是一道涼拌豆干,現在想來都是齒頰留香,回味悠長。
離開劍門關的時候,車多導致行駛緩慢。陡見前面一輛“川A”牌照車裡啪扔出一袋果皮垃圾,在青山綠水間十分障眼。LD很是氣憤,強烈譴責了這一行為。丟成都人的臉啊,我們熱愛自然應該從小事做起,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閬中·古城
踏上去閬中的路途後,天空開始放晴,很藍,天府之國少見的藍。LD歡呼一陣後抵擋不住困乏昏昏睡了。我正好可以在山道上飆一下車了,速度100碼,爽啊,有拉力賽車手的感覺。原以為這種偏僻山道車會很少,卻偶有成都牌照的車駛去駛來,奧托到奔馳,花色品種還挺全的,看來自駕游已成風尚,江山處處有車車。
劍閣到閬中110公裡普通的省級公路走了兩個多小時,而且奇怪的是越是人口聚居的小鎮路就越爛,就在LD開始埋怨太遠了的時候,穿過一個山洞,一個城市矗立在江邊,閬中到了。江這邊一座大山,峭壁上四個大字:閬苑仙境。跨過嘉陵江大橋進入市區,感覺是一個干淨的新興城市,先找住宿。繞了幾個圈,居然沒有看到一個賓館的招牌或是廣告牌,這就是宣傳的旅游城市?終於在有張飛塑像的十字路口看到了桃園賓館的廣告牌,火速趕去,安頓下來。桃園賓館是一個園林式賓館,挺FB的。最大的特色就是空氣裡彌漫著醋的味道,好聞。原來聲名遠播的保寧醋廠就在隔壁。
去古城要路過張飛塑像,發現風格挺歐化的。閬中古城是典型的四川民居建築群,嚴格的說藝術性並不高,但是規模挺大的,而且當地政府剛剛進行了修繕和保護,石板路、青瓦飛檐,有另一番的味道。漫步在街頭,張飛牛肉店、保寧醋店、閬中壓酒店、蠶絲店等地方特色行業平添了一種懷古的風情。古城有名的景點還有恆侯祠(張飛廟)、杜家大院、秦家大院、孔家大院、武廟、貢院、華光樓等,一一逛了,確實是古城中的亮點,提升著古城的歷史內涵。張飛廟的格局很像成都的武侯祠,只不過小一點,幾個大院更像一個古韻遺風的會所,可以就餐和住宿,頗適合喜歡懷舊的人。
民間藝人的現場書畫和茶館的川劇表演在古城中顯得很貼切,游人們喜歡住足觀望。我覺得古城要吸引人,必須具備四大要素:1、硬件規模;2、當地民俗特色的衣食住行表演盡量多;3、一段傳奇故事;4、一個健在的名人。就閬中來說,前三條都基本具備,需要進一步改進的是:1、在古城中逛的時候偶然出現的建國後的建築很煞風景,管理者決心可以再大一點,堅決撤掉,恢復原貌。汽車、自行車不應該進入古城(雖然有標識禁止,但管理仍未跟上,亂停的汽車很壞我的游興),這些現代的東西對古城的元素造成了干擾,破壞觀者的感覺;2、前面提到的民俗食品和表演很有地方特點,還需包裝和提煉;3、三國名將張飛鎮守閬中留下了幾多傳奇故事這是另外三大的古城不具備的,應該做足這個題材。最後一條就是要加強古城的人文氣息,推出一位文化名人,增加這裡的文化旅游厚度。
閬中算是這一路來最喜歡的城市,但是我覺得他的城市廣告語“閬苑仙境”不是很貼切,雖然有一些山林大廟,但總是無法和雲遮霧繞的“仙境”聯系起來。離開的時候,一定要帶走張飛牛肉和保寧醋,味道好極了。
閬中到南充130公裡,二級公路2小時可到。因為去年剛玩過南充,所以就在嘉陵江邊喝了一會茶,沿成南高速回到成都(201公裡,車程約兩小時)。
這是一次愉快的旅行,遺憾的是一路上的交通標識要麼沒有、要麼含糊,頗費了口舌問路。哎,我們的東西,太不人性化了。聽說這也是老外在中國旅游最頭疼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