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國日記——32小時飛行顛簸記

作者: ICE25

導讀32小時飛行顛簸記序: 經過漫長的2年零3個月的等候時間,我的技術移民申請終於被加拿大移民局批准,並在2002年底給我簽發了visa。 其實在這一過程中,人的思想經歷了反復的鬥爭,直至簽證拿到手,出國的願望已變得很淡,完全沒有當初申請時的熱情和迫切。再加上我80%的同學和好友對我只身前往加拿大拼搏全都持反對意見,他們的理由很充分,上海是一塊適合奮鬥的土 ...

32小時飛行顛簸記序:

經過漫長的2年零3個月的等候時間,我的技術移民申請終於被加拿大移民局批准,並在2002年底給我簽發了visa。

其實在這一過程中,人的思想經歷了反復的鬥爭,直至簽證拿到手,出國的願望已變得很淡,完全沒有當初申請時的熱情和迫切。再加上我80%的同學和好友對我只身前往加拿大拼搏全都持反對意見,他們的理由很充分,上海是一塊適合奮鬥的土地,我出生在這,學習在這,工作在這,美好地生活在這,何必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去受苦。

為此,我猶豫了好久,曾一度想放棄移民,眼看離簽證上最後截止登陸時間越來越近,心裡也越來越矛盾。直至我最好的朋友勸我盡早作決定,與其這樣拖下去,什麼事都辦不好,還不如在“去”和“留”中做最後抉擇。

考慮的最終,我訂了9月19日飛加拿大溫莎的機票(上海——溫哥華——多倫多——溫莎聯票),雖然不知未來究竟會怎樣,但畢竟是人生的一大嘗試。

(不知illa有無我這樣的矛盾心理?)

浦東國際機場,以前只是在電視或報刊上見過它的身影,而今自己卻真真實實的站在這裡。或許是因為9月15日後新移民機票打折的原因,雖然我下午2點不到已到了加航的通道(起飛時間是4:50pm),但在我前面已排了十幾個人,而且都像我一樣,大包小包,畢竟這是一場大搬家,有些人可能從此之後不會再回到國內生活。

3點整,加航的工作人員出現了,開始辦理行李托運,我的心裡有些慌,加航允許每個新移民免費托運2個158cm的箱子,每個限重32kg,隨身行李112cm,限重8kg。為了這些行李,我提前2個星期就開始整理,想帶的東西太多了,可是非得要有取舍,否則就准備付超重費吧。盡管理了又理,有些東西又不得不拿出箱子,可是行李多少還是有點超重。從網上得知,如果超得不多,一般機場是不會讓你罰款的,無論如何准備冒一下險了。很不幸,我的第二個箱子在過磅的時候被毫不留情的攔下來了,那位加航工作小姐鐵面無私的要我把東西取出來一些,一點商量的余地都沒有。

不得以,我和老爸老媽在一旁把箱子打開,取出兩件外套和一條牛仔褲,我媽順手又把一個裝滿零零碎碎小東西的飯盒放在我的隨身行李包中。弄得一身大汗,再去過磅,總算通過了。兩件外套只能一件套身上,一件綁在腰上,牛仔褲沒法套在身上了,只能硬塞到原先已鼓鼓囊囊的包中,相信那時的個人形像一定很糟糕。

買機場建設費,過海關,X光檢查隨身行李,原以為這下該一切順利了,不想檢查人員讓我把隨身行李包打開,難道我帶的食品被他們發現了,不能帶出國?正在困惑中,檢查人員把我的飯盒打開,天哪,螺絲刀、瑞士軍刀、剪刀、指甲鉗一大堆違禁物品。我媽急急忙忙把飯盒塞我行李包時,怎麼大家都忘了這飯盒裡裝了不能隨身帶上飛機的東西,我整像個恐怖分子。檢查人員問我怎麼辦,還好進海關的時候,我讓爸媽等在關口外面先別走。於是急忙小跑步出去把這些“危險物品”遞還給他們,給海關沒收了可不值,只是這些物品到了加拿大後要重新購置了。

飛機准時起飛,可能是通過極地的航行,飛到溫哥華只要10個小時,途徑日本和美國阿拉斯加,因為坐在中間的位置上,所以什麼風景都沒看到,只是聽到坐在窗口的人說看到阿拉斯加的冰山了,也不知是真是假。

溫哥華時間中午12點半(北京時間凌晨3點)飛機准時降落在溫哥華機場,我的加拿大苦難旅行歷程就此拉開序幕。順著通道一直走,到達了一個下行的自動扶梯處,扶梯出口處有兩位舉著用幾種語言寫著“新移民”牌子的工作人員,他們指點我坐在一旁等候座位上。原來當天還有一班從北京飛來的航班,我們要等齊從北京的新移民,然後一起到大廳進行面試及辦理入關。

移民大廳設在機場的一側,移民官問清我的登陸地後,塞給我幾張紙片,上面印著辦理Health card和SIN card的地址,(不過等我真的去辦的時候,發現他們給我的地址離我的住處太遠了,沒車簡直沒法去,而我的roommate告訴我辦理的地方又近又方便,能步行去,所以有時還是不能照著官方給的資料去辦事)還有一些有關福利和稅方面介紹的小冊子。

接著就是排隊等拿號准備面試,因為我之前幾次在國內提交的照片均不合格,不是背景不夠白,就是尺寸有差池,所以這次來之前我特地按它的尺寸,花了40元印了6張黑白照,心想這回不會因背景不白再被卡了。可惡的加拿大移民官,拿著我的照片左看右看,最終還是讓我到一旁的數碼照相房重新拍照,原因是我在照片後面寫了自己名字,“當初你們不是要求我在每張照片後寫名字的嗎?”“對不起,現在我們的規定變了,要求照片後保持清潔。”對於加拿大移民局這種出而反而的不道德行為,我也只能聽之任之了,誰讓你不在自己國家待著,一定要到別人國家來。

經歷了十幾個小時的顛簸,沒吃好也沒睡好,臉色蒼白,頭發散亂,拿著我新拍好的照片,想到它即將在我的Maple card上跟隨我5年,簡直痛不欲生。

我手中的號碼是213號,抬頭看面試窗口,叫到180多號,15:30分的飛機轉飛多倫多,還有將近2個小時,應該來得及轉機的吧?我實在是太太高估了加拿大官員的辦事效率(其實想想我這麼簡單的一個移民,給拖了2年多才批下來就不覺得奇怪了),剛開始時,開著2個面試窗口,只是面試速度極慢,平均15分鐘一個,要是碰到3口之家的移民家庭,面試時間還要長。兩個窗口同時開著不到20分鐘,其中一個移民官不知轉到後面干什麼去了,大概去喝coffee了,只留著一個窗口開著,而留下的這個移民官還是不緊不慢地問著問題。眼看時間慢慢流逝,我能准點趕上飛機的希望也越來越渺茫,15:00才叫到202號,那個202號面試完後問移民官是否還能趕上飛機,移民官很humour的回答她,除非她會飛。直到16:30,大概移民官也想准時下班,一下子新開了3個窗口,這樣總算在17:00完成了我的面試。

推著行李車,乘電梯到三樓加航辦事處,由他們安排我轉下班飛機和托運行李,那位加航大嬸查了足足10分鐘的電腦,然後告之我今晚直飛多倫多的航班已全坐滿了,我最快能到的多倫多的方式是——先轉機飛卡爾加裡,然後再由卡爾加裡飛多倫多;如果不接受的話,那就在溫哥華機場等一夜,第二天一早直飛多倫多。可是我早已和在溫莎的朋友說好接機時間,如果誤機改時間,那還得通知他們,所以還是轉卡爾加裡吧。

轉卡爾加裡的航班是20:05分,從溫哥華到那大約要飛1個多小時,卡爾加裡與溫哥華又有1個小時的時差,所以到卡爾加裡是22:00多,然後在機場等到0:20飛多倫多,從機場望出去,市內星星點點遍目燈光,卡爾加裡也是加拿大一座不錯的工業城市,只是可能在國內知道這座城市的人比較少。

飛多倫多的航行時間大概有3個多小時,多倫多與卡爾加裡有2個小時的時差,所以到多倫多是早晨6:20分。因多倫多和北京時間恰好相差12個小時,我的手表也就一直沒去調時間,但沒想到中間有這麼多曲折,搞得我時間混亂。

早上8:30從多倫多飛溫莎,原以為一切麻煩都結束了,不料最後在多倫多機場又被安檢卡住了,說我的隨身包太多,一定要托運掉一件。於是跑到托運處去托運,被告之我的免費托運行李額已用完了,這件行李托運的話要付費,已是最後一站了,怎麼會碰上這樣的事,我也不知何來的勇氣,毫不畏懼地用我的破英語和他們以理據爭,大意是我在前幾次飛行中你們加航一直沒讓我托運,我的隨身行李全能隨同我帶上飛機,為什麼這次不行,還要我付錢?大概是看我太無辜了,他們的態度也軟了下來,對我解釋說由於飛溫莎的是小飛機,所以不能帶大件的隨身行李上飛機,這樣吧,你的這件行李我們給你免費托運。看來不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吵架”還是最能解決問題的。

9:30,我終於到達了此行的目的地——Windsor,燦爛的陽光照得我的眼有點睜不開。

加拿大,我來了。

2003/10/02

圖照:溫哥華機場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