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國日記——找房子的波折

作者: ICE25

導讀在國內的時候,一直住自家的房子,從來沒在外面租過房子。但是到了國外,不可能馬上置業,一是生活不穩定,隨處飄蕩,將來還不知道到底會在何地安定下來;二是囊中羞澀,又沒工作,有哪家銀行願意貸款給你買房;所以大多數人一定是先租房進行過渡。雖然朋友說讓我不要急,可以先在她家住上一陣,但是她一家老小擠在一間一房一廳的房子裡,也夠困難的。朋友客 ...

在國內的時候,一直住自家的房子,從來沒在外面租過房子。但是到了國外,不可能馬上置業,一是生活不穩定,隨處飄蕩,將來還不知道到底會在何地安定下來;二是囊中羞澀,又沒工作,有哪家銀行願意貸款給你買房;所以大多數人一定是先租房進行過渡。雖然朋友說讓我不要急,可以先在她家住上一陣,但是她一家老小擠在一間一房一廳的房子裡,也夠困難的。朋友客氣,我也要知趣,不能賴在她家時間太長。所以當我還在國內的時候,就開始在網上找房子,原希望來之前就能把住房確定下來,但是幾乎所有的房東都希望我能預先付他們押金。我人在國內,怎麼付押金給他們?中國的銀行操作系統我是再清楚不過的了,這個方法行不通;再者,房子的照片也看不到,光憑房東說得天花亂墜,我也不怎麼放心。最後,還是決定到了之後,經過實地考察再定。

第一間看的房子是我在國內時,網上聯系上的,當時與我通email的是住在這間房子某個房間的房客,他竭力向我推薦這間房子,說是房租便宜,一月只要$210,離溫莎大學只有10分鐘的路程。另外,附近就有雜貨店和便利店,買東西方便,公交車站也在附近。房東是個到溫莎已4年的中國老人,很好相處,他有4棟房子,全都租給中國學生或移民居住。

我到溫莎後立刻打電話給房東,他答應第二天一早帶我去看房子。自那通電話之後,我心裡一直在憧憬,會是怎樣的房子?我對北美住房的概念,是通過十幾年前看“成長的煩惱”裡傑森一家住的房子了解的。前花園、後花園,多美啊!可惜這美夢在我看了房子後全被打破了,我不知道原來外表看來還湊合的木板洋房裡會破成這樣。房間裡除了一張單人床和一張破寫字台之外,沒其他家具,也沒地方再放任何家具,浴室的馬桶很髒還滴著水,電爐和洗衣機的外殼全都生了鏽,而且這棟房子的另外2個房客全是單身男士。和他們共用廚房也罷了,可是還要共用衛生,實在受不了。再者房東對我說明,房租裡不包水電費,要和其他房客平攤,大概50元一個月,還沒電話,要的話自己裝。看完房子出來之後,我朋友對我明言,據她所知,這條街上的房子屬於救濟房,是政府給那些窮人和領救濟金的人住的。其實當我在看房子的時候,心裡已經在打退堂鼓了,這樣的房子再便宜也沒法住。

回去後,立刻打電話給第二個房東,這個房間是$300一個月,而且房客全是在溫莎大學讀碩士的中國學生。又是不巧,原先說9月初搬走的那個女學生因某些原因沒搬繼續留下來住,所以房東只能對我說抱歉了。

只剩下最後一個了,廣告上是這樣說的,二室一廳的公寓,想找一個單身人士與他們夫妻共租。打電話試試吧,接電話的是這家的女主人,態度和藹,公寓離我朋友家大概隔7、8條街,還是到現場去考察一下吧。步行大約20分鐘左右,到了一所不起眼的2層樓房前,敲開房門,女主人熱情地接待了我,准備出租的那間臥室只有4、5個平方大,沒有窗,所以很黑,只能用來晚上睡覺。臥室裡有一張沙發床和一個梳妝台,還有一個沒有門的小壁櫥。房租是$250一個月,包水電,主人說廚房用具及電視、電話全可以讓我用,還能借個帳號給我上網,她家有車,到了周末我能搭車一起去買菜、洗衣服。與第一家相比,這裡無疑又經濟又方便,廚房和洗手間也干淨,而且地理位置處在學校和DOWNTOWN中間,對於沒有車,目前只能靠步行的我來說再好也不過了。幾乎沒怎麼考慮,我已經定下就是這了。再經過一番交談,居然這家的男主人和我的朋友認識已久,我不禁感慨天地真是小!

2天後,男主人抽空開車來幫我搬家,我的加拿大生活從這間公寓房正式開始了。

圖照:我住的公寓樓,2樓第三個窗口就是我與那對夫妻合租的公寓房。房子是不是有點像上海建築工地旁給民工住的簡易工棚 :)))

不過卻是值得紀念的一張照片。我不敢把照片發回家去,人都說在國外身不由己,報喜不報憂,我現在是切實體會到了。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