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南京、逛揚州

作者: jjm29

導讀南京揚州游從南京回來之後理了理思緒,記錄下了旅行途中的所見所聞和自己的一些感受,和朋友們一同分享。 國慶節受姨媽之邀去了趟南京,雖然在此之前已去過N多次了,可是南京確實是個可愛的城市,每次去都會獲得不同於上次的新感覺,我喜歡南京。 我們是2號下午出發的,3小時後,雙層的城際列車就把我們送到了綠樹環抱的城市――南京。到達南京時剛巧下起了雨 ...

南京揚州游從南京回來之後理了理思緒,記錄下了旅行途中的所見所聞和自己的一些感受,和朋友們一同分享。

國慶節受姨媽之邀去了趟南京,雖然在此之前已去過N多次了,可是南京確實是個可愛的城市,每次去都會獲得不同於上次的新感覺,我喜歡南京。

我們是2號下午出發的,3小時後,雙層的城際列車就把我們送到了綠樹環抱的城市――南京。到達南京時剛巧下起了雨,氣溫一下子降了好多,在上海穿短袖T恤仍感到熱,可是一到南京就有了些許涼意。看著周圍的人都穿起了長袖衫,甚至披上了外套,不禁詫異僅僅相隔了300公裡,氣溫怎麼一下子就相差了那麼多呢?20分鐘後,我們就已經坐在暖暖的家裡吃晚飯了。那天正好是我的陰歷生日,能同時在兩個城市過生日真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

雨後的清晨空氣顯得特別新鮮,從姨媽家北面的窗口望出去能看到雲霧繚繞的紫金山。雖然已不是第一次到南京了,可是每回都忍不住想去中山陵。去往中山陵的路上綠樹成蔭,道路的中央還有參天的梧桐樹,整條山路就是一條綠色覆蓋的通道,此時走路就已成為了一種享受,即便再熱的天也曬不到一絲太陽,那種感覺真是好極了,心情也會隨之一爽。

既然來了南京了,就一定要爬爬紫金山,更何況姨媽告訴我紫金山有4000多米高呢。說實在的,我很是懷疑,紫金山真有4000多米?那不成了中國的名山了?這樣一來山東泰山的1545米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了。再說了,4000多米的海拔高度我怎麼一點兒高山反應都沒有?帶著疑問,也帶著想要征服這4000多米高度的雄心,我出發了。

由於剛下過雨,路上特別滑,每走一步都得十分小心,山上的霧氣也特別重,感覺周圍都是濕漉漉的。因為選擇了一條山間小路而非人工建造的水泥路上山,我每一步都爬得格外用心,雖然累點,可是心中卻很快樂,爬山的樂趣也許就在於尋找別人不曾走過的路走。快到頂峰的那段顯得特別陡,有幾步甚至得手腳並用才行。臨近山頂,開始下起了雨,是江南特有的那種細雨,雨絲又細又密,仿佛光靠自身的重量不足以完全落到地面,於是就漂浮在空中,我就這樣被裹在一層細密的水霧當中。當看到“紫金山主峰”那塊牌子的時候,上山的疲勞頃刻被征服的喜悅所代替。我也恍然大悟為什麼姨媽會說紫金山有4000多米高,原來我那親愛的姨媽漏看了一個小數點,把447.1米看成了4471米,難怪……

那天霧氣特別重,底下一片白霧茫茫,聽見旁邊有人在說“今天爬山真浪費,爬到山頂卻什麼也看不見。”我不禁朝他笑了笑,爬山固然是為了欣賞山頂的無限風光,可是對於爬山者來說,更多的樂趣似乎在於爬的過程中。就像有的時候我們經歷了許多風雨、歡笑和淚水,已經不太在意結果會怎樣,只要能從過程中得到啟迪、享受快樂,即便結果並不如我們所期望的那樣盡如人意又如何呢?留點遺憾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至少可以為我下次的出游尋找一個合適的理由,不是嗎?

古人雲“上山容易,下山難”一點兒不假。真正的困難來自於下山,望著那條自己剛剛爬上來的山路,真不敢相信那麼陡的路自己竟能爬上來。如果說上山是十分小心,那麼下山就是十二分的小心。等下了山就感覺兩條腿好像已不是自己的了,深感平時鍛煉不夠,想著回上海一定要加強體能方面的訓練,可不能再像從前那樣只是說說而已了。

出了中山陵風景區,來到了西山腳下的太平門,對面就是玄武湖,雖然腿有點酸,可還是舍不得放棄在柳樹成蔭的湖邊走走的機會。喜歡水,喜歡水帶來的那份靈氣。湖裡近岸的地方是一大片荷葉,湖邊有人在垂釣。這讓我想起了82年在北京頤和園裡,也是一大片的荷葉,我們在昆明湖裡劃船,可是怎麼劃也劃不出去,老在荷花塘裡打轉。“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有那樣的意境,那才叫美呢。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就是因為這首詩,即便是在相隔了半年之後的九月,已不是游揚州的最佳季節(因為看不到瓊花),我還是想去揚州看看。從南京到揚州要過長江,江蘇省過了長江就稱之為江北了。從中華門出發,走新建的長江二橋,只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就到揚州了。第一站當屬瘦西湖。我老爸說:看過杭州的西湖就不想再游揚州的瘦西湖了。可是我卻認為它們各有各的韻味,就像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特點一樣。瘦西湖的美在於她的小巧精致,就像……就像嬰兒的小鼻子。“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台直到山”的湖上園林,盡情展現了南方園林的秀,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一幅雋美的山水畫。

瘦西湖最著名的景點就是二十四橋和五亭橋。原以為二十四橋是一座有著二十四個橋孔的橋,就像頤和園裡的十七孔橋,後來才知道之所以稱其為二十四橋是因為它兩側各有二十四級台階、二十四根橋柱。五亭橋則因橋上建有五個亭子而得名,據說晚上觀賞夜景很美,特別是滿月的時候。欣賞過杭州西湖的夜景,不知揚州瘦西湖的夜景如何,是否也叫人留戀而久久不願離去?

大明寺是揚州城內的又一景點。我們趕到大明寺正好吃午飯,天也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早就聽說那裡的素齋不錯,於是我們專門選擇到寺裡去吃。可是結果卻大失所望,人多得要命,找個位子比登天還難。好不容易等別人吃完坐下,又被告知要到前台去點菜,可是此時的前台已擠得水泄不通,好不容易點完菜能坐下喘口氣了,一看表已經過了三刻鐘了,我們卻什麼也還沒吃到。等上菜又等了半天,店堂裡客人和服務員進進出出,一派忙碌的樣子,怎一個“亂”字了得。菜全部都是素的,有著好聽的名字,可是味道卻不及名字的一半。位於東面新建的棲靈塔和鐘樓要參觀還得另收門票,雖然不貴,但感覺一下子就沒了。怎麼說都有點失望。“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盛名貫耳,未見之前心心念念,以不能親見為憾,等到真的見了,又恍然若有所失……

快兩點的時候終於吃完了飯,此時雨也停了,正好游覽大明寺。大明寺集佛教廟宇、文物古跡和園林風光於一體,建於南朝劉宋大明年間,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有鑒真紀念堂及康熙、乾隆碑亭,還有天下第五泉等著名景點。說起天下第五泉還真有意思,園內有兩處泉水,一處叫“天下第五泉”,其實就一塊石碑和一口古井,深不見底;另一處叫“第五泉”,是一口至今仍在用的井,井裡的水十分清澈,可以飲用,園裡的茶社就用第五泉的水泡茶,特別清醇可口。天下第五泉讓我想到還有另外的四泉,它們分別在哪兒呢?濟南的趵突泉應該是天下第一泉吧?好像江南有天下第二泉,具體在哪兒?是鎮江還是無錫?記不得了。

從大明寺出來,我們隨車逛了文昌閣――揚州的市中心,很漂亮的城牆,頗有古韻。由於找不到停車的地方,我們就在市裡逛了一圈即返回了。到達南京才下午4點半,稍作休息,我突然想起那天是重陽節,夫子廟的夜景一定很漂亮,而且還有各式各樣好吃的點心,怎麼說也得去逛逛。國慶期間的夫子廟張燈結彩,人頭攢動,大都是像我們這樣來自外地的游客。由於下了一些雨,夜幕掩映下的秦淮河更是平添幾分嫵媚和妖嬈,有一些“煙籠寒水月籠沙”的味道。

知道我最感興趣的是什麼嗎?那就是夫子廟的小吃。猜我那天吃了多少?一串臭豆腐、一碗鴨血粉絲湯、一串馬來西亞烤肉、一塊泰國香米糕、一碗涼粉、一杯珍珠奶茶、一塊重陽糕、一杯赤豆羹……不好意思,沒把你嚇著吧?當我抱怨自己又重了的時候,姨媽笑著說:“吃的時候怎麼想不起來呢?”

頭天晚上吃了那麼多,第二天我決定一早起來去附近的月牙湖公園晨跑。早上正睡得朦朦朧朧,忽然感覺有雙手在摸我的臉,然後就聽見姨媽說:“快起來吧,你不是說要去晨跑的嗎?現在都過7點了。”我哪肯起來,賴在床上不肯動,隨口問了聲:“外頭下雨了嗎?”那天早上還真下雨了,於是我就非常心安理得地為我的懶惰找了個正當的理由。

臨走的那天中午我們吃了頓涮羊肉,是那種中間燒炭的鍋,不像上海是燒煤氣的。那頓火鍋吃得可真香,窗外下著在這個季節感覺有些冷的秋雨,屋裡卻熱氣騰騰,還有我愛吃的羊肉,感覺真好!下午2點三刻的火車回上海,隔著明淨的車窗,望著窗外漸漸後退的站台,我又一次依依不舍地惜別了南京。隨著火車有節奏的輕微晃動,我舒服地漸入夢鄉,三小時後我們回到了上海。

旅行算是結束了,可旅行帶給我的回味和思考卻剛剛開始。在南京和揚州的這些天裡,我感覺南京的民風要比上海來得淳樸,人的道德修養從某種程度上說要比上海的高,在南京的公交車上經常能看到有人讓座給年老體弱者和懷抱小孩的乘客,可是在上海……另外,南京人也比上海人熱情,有人走路掉東西了,看見的人馬上會提醒他;在揚州也一樣,揚州人對外地人問路也很熱情,可是上海人對別人的問路就相對冷漠了些。

作為一個特大型的城市,上海正在失去很多值得懷念的東西。緊張的生活節奏和日益激烈的競爭使越來越多的人變得冷漠自私且咄咄逼人,每個人都竭力把自己保護得很好,無形之中卻拉大了彼此之間的距離,讓別人覺得難以親近。有些人認為自己歷經滄桑的心靈已不會再被什麼東西輕易感動了。可是有些時候,我們所要的不就是那份簡單的感動和源自內心的真誠嗎?

一直認為中國的其他一些城市有著很多值得上海學習的地方。可是現在的中國,那些自認為稍有些實力的城市都希望被冠以“國際大都市”的頭銜,而且也正朝著這方面努力,但結果又怎樣呢?每個城市都正在失去了自己的鮮明標志,變得千篇一律,毫無特色。多保持一些自己的風格韻味、多留一點中國的傳統氣息不更好嗎?


精選遊記: 南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