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山海經——通遼

作者: 點點滴滴83

導讀“大草原,乳飄香,伊利奶粉美名揚”,這句廣告詞將我的興趣引向了那廣闊的草原,那時的我,也不知為什麼會對那藍天下的綠那麼著迷。總之,趁著第一個“五一”長假,開始了我對綠的追求。 在火車上,看著窗外的熟悉的景色,希望它們馬上被鋪天蓋地的綠裝飾,但是看見的只是一棵又一棵的包裹著各種顏色的垃圾袋的樹,與車上的人閑談,得知了通遼的一些旅游情況 ...

“大草原,乳飄香,伊利奶粉美名揚”,這句廣告詞將我的興趣引向了那廣闊的草原,那時的我,也不知為什麼會對那藍天下的綠那麼著迷。總之,趁著第一個“五一”長假,開始了我對綠的追求。 在火車上,看著窗外的熟悉的景色,希望它們馬上被鋪天蓋地的綠裝飾,但是看見的只是一棵又一棵的包裹著各種顏色的垃圾袋的樹,與車上的人閑談,得知了通遼的一些旅游情況,於是又開始神游……

到了站已經是晚上6:30,恰好車站裡就有直接的招待所,於是選了一個便宜的房間住下,就開始悠哉的看我的通遼了。走出站台,只見一座雕塑矗立在廣場正中,回頭看一下車站,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這裡的車站、店鋪、單位全都是用蒙漢兩種文字書寫,走了一會,給家裡打了一個電話,開始了我第一次的晚餐,吃了一碗面條,——在外面的我很喜歡吃面條,原因有三:一、相對干淨,二、相對省時、三、最主要的,相對便宜。想起明天還有更多的路要走,於是折回旅店,休息了。

第二天一早,就迫不及待的衝出旅館了:廣場上的雕塑露出了它本來的面目:一座翠綠色的奔馬,但是為什麼是翠綠色的?是像征著大草原?還是銅的雕塑本身生了鏽?我們無從得知。之後自己用三腳架當著那些廣場上照快照的人的面得意的自拍了一張,而後去尋覓我的早餐了,回頭看一下通遼站,那些清晨的蒙古文更增加了這草原的氛圍!

蒙古的早餐,在我看來應該是在馬上喝著奶茶,吃著手抓羊肉的,可惜這裡沒有草原,也就沒有駿馬,不過奶茶和羊肉還是有的。走進一家小店,吃了一些包子還有一碗奶茶——內蒙古的奶茶,是用羊奶和磚茶一起煮制的,兼備兩種香氣和營養,濃郁的奶香中透露出一斯淡淡的清爽的茶香,柔和的奶茶讓你的舌頭想在裡面去慢慢的攪,細細的品味,直到你的每一個味蕾都染上那濃郁的香氣——可是我不覺得,只是牛奶而已!吃完了早餐,看見附近有一個早市,走了進去,這裡的蔬菜和沈陽的差不多,沒有什麼意思,於是買了一些電池就走向汽車站了。

通遼的汽車站開得還算早,7:00就有車了,我大致看了一下我要去的地方:大板,離這裡有6個小時的路程,考慮到時間和金錢,我決定在沿途停下,於是選了一輛去開魯的車,奔向草原。

一路上的風景令我吃驚,通遼最著名的西遼河大橋——科爾沁橋已經不能完全稱之為橋,它的下面的遼河早已經完全干涸,成了沙地。一路上草原的綠色的影子一點也沒有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三處兩處的小沙堆,就連公路上有時候狂風吹過也會被彌漫上一層黃沙,這個時候“沙塵暴”的可怕形像才在我的眼中具體起來,一路的昏黃景像一直延續到開魯,草原的影子終究半點也沒有。

到了站,失望的我意外的發現有一班車去往“清河牧場”,那裡一定有草原,我隨即登上了車,司機到也隨和,只是滿城的亂轉了30分鐘才最終開車,可是最終車上的乘客——包括司機在內——沒有超過5個!路上和他談話,知道通遼遠遠沒有深入內蒙古,所以大部分是漢人,即使有幾個蒙古人,也不會說蒙語,完全被“漢化”了,略微失望的我問起草原,他說,五月份草還沒有長出來,只有去年的枯草,而且最近草原沙化很嚴重,沙子和枯草一混合,只是一片昏黃了,昏黃的天和昏黃的地,人的思緒也會昏黃起來的。

走了一會,公路突然消失了,我們便在沙地上開始了真正的探險:軟軟的沙,漫漫的路,上下顛簸的我們,時而陷住的汽車,這時司機便抗起2米多長的木板,放在車下,等車借力開行,在收回木板,這頻繁的舉動讓單調的路途更加繁瑣,直到一些奇怪的人出現在眼前:遠遠的地方突然出現了幾個人,他們的身影很高大,從我這裡看去好像有3米多!而且漸漸的向這邊走來,驚竦的我忘記了問司機是怎麼回事,只是孤單的怕著,直到他們在我眼中消失,而這也成了我心中的謎。

車行駛在草原沙漠的深處,四處只是枯草與黃沙,一片荒涼,不時的會出現一些殘垣斷壁,更增加了一份悲涼。據說這裡的牧民因為缺少磚瓦;或者說,為了轉移放牧方便,他們都是用泥沙來蓋房子,每當幾場雨過後,房子就被衝毀,而這時候也大概是牧草快被吃完的時候,於是他們就離開廢墟,繼續轉戰到新的地方,去創造新的未來的廢墟,而這些遺跡便越留越多,沒人看管,直到完全重新的死亡在腳下。走著走著,這樣的廢墟也越來越多,只要有草原,只要有牧民,它們勢必將永存下去。

汽車繼續行駛,沉迷於其中的我竟然忘記了自己的目的,而好像轉而欣賞著大自然對人類的報復了,突然前面出現了一叢白楊樹,當時竟然讓我覺得一陣不快!

轉過樹林,出現的景像讓我興奮異常——一群,或者說一大群,各式的羊,綿羊山羊,老羊小羊、白羊灰羊,而此時正好有乘客要下車,我也借機衝了下去,想親近它們。

看見了讓我興奮無比的羊,就想馬上下車親近它們,正好有些乘客要上車,我飛似的衝了下去,想去擁抱它們了。可惜他們好像並不是很喜歡我,總是遠遠的躲著我,我衝向哪裡,他們便退向哪裡,好比油和水,總是不相溶的。最後在全車乘客的笑聲中,我只好勉強地摘下眼鏡(照相的時候我不喜歡戴眼鏡,那樣對我的形像不好)和它們合了一張影。然後就上了車,繼續我們的路。

.過了一會兒,我突然意識到一件事情:我眼前的景物不再清晰,我的眼鏡不見了,我左找右找也不見,司機發現了我的異常(我最喜歡的乘車位置就是副駕駛,一面這裡的風景最好,其次可以有很多的時間和司機聊天,了解風土人情和行程),於是他便問我怎麼了,我據實以告,他要回去幫我找,我怕麻煩,連忙推辭。可是後來一想,畢竟那副眼鏡關系到我以後的旅途,而且當初買它的時候還花了我300大洋。於是也就不再堅持了,我們一車人開始折回去——只是為了我一時的疏忽。

顛簸了近十分鐘,我們終於回到了照相的地方,我急忙下車,可是沒戴眼鏡的我看的畢竟不大真切,車上的人老早就看見了,招呼我去找,最終我的眼鏡終於失而復得!經過了這小小的風波,我對蒙古人的感覺更加好了——如果是在沈陽,司機是一般不會返回去的,即使要返回去,也是要額外的收錢,而那也和一幅新眼鏡差不多了——我不想說這裡的人心比金子還寶貴的那樣的老話,我只想說的是:這裡的人很真,這就足夠了!

車還在進行,依舊是廢墟,枯樹,還有那背後的一片茫茫,直到我的眼前一亮:照理說來,這樣的天氣,這樣的地方,很難有水存在的,可是現在出現在我眼前的,卻是一個很大的湖泊——足有1個足球場那麼大!映著藍天,照得這裡格外的亮,水邊棲息著許多的不知名的水鳥,間或一兩只飛起,落下,而後是另外一兩只飛起,落下,好像在進行著接力賽,而後是一大群的飛起,鳥兒們就這樣的繁衍與生息著,只要有水,食物、草地,也永遠存在這些飛翔於其中的精靈們!車繼續一直行駛到了終點。到了這個典型的小村落,我知道我沒有時間領略司機在路上對我說的大沙包,於是開始細細的品味這個小村落了:一律的泥土做的房屋,拱型的屋頂,班駁的間或露出稻草的泥牆,一條條窄窄的小路,悠閑的吃草的牲畜,怡然自得的聊天的人們,構成了一種恬淡的氛圍。可惜還沒等我完全融入這境界中,還沒有走遍村中每一個角落,甚至還沒有留一張合影的時候,司機的汽笛聲就把我拉上了車,離開了這個我無數次回眸並且至今還在我記憶深處的地方,不知道它現在還好麼?

回去的路我雖然已經走過,可是由於方向相反,觀察的角度和內心的感受自然也有差異,再加上由於對這裡的戀戀不舍,我似乎比來的時候更加有興致,從每次的車被陷住我都要下車拍照,到湖邊加水的時候給沙漠明珠拍了一張全景。當時激動的我竟然在沙地上摔了一個“前滾翻”。可是不幸的事情總是伴隨著歡樂發生,再次上車的時候發現我的膠卷用完了,而相機似乎又因為剛才的摔到出了故障,我只好用車上僅有的一塊布充當暗袋,換起了我的FUJI400膠卷,懷著忐忑的心情又上了第二卷。

回去的時候依然路過了那片廢墟,我同樣為它拍了一張全景,並借用賈平凹先生的廢都》為它命了名,

因為從這廢墟中,我仍然可以嗅到它曾經的輝煌,透視出它昔日的宏偉。

時間過的好像很快,轉眼離開了沙漠,這時才覺得中午沒有吃飯,好餓。記起還有一塊Dave牛奶巧克力,不管它已經融化得多麼難看,我依然品嘗到了其中的“牛奶香濃,絲般感受”。

回到了開魯,不知怎樣搭上了一班回通遼的車,朦朧中就回到了旅店。

晚上的我清醒了許多,問了通遼最有名的夜市,可惜由於當天晚上風沙很大,夜市上的人很少,於是我拐進了一家還算可以的飯店,要了一盤蔥爆羊肉,只記得大廚飛舞著炒鍋與鏟子,撩起了一團團火焰,吸引了許多的”小廚“欣賞,這也無疑增進了我的食欲,吃飯過後,又進了一家燒烤店,那裡的“羊筋”的確是很好吃,富有彈性的肉,濃濃的膻氣,還有那辣辣的調料,讓我至今一想到就流口水。接下來,在飛沙中,黑夜裡,我回到了旅店,睡了一個安穩的覺,想像著第三天的行程……

一早醒來,便開始尋思購買紀念品和車票了,我的下一站是長春,車票也好買。於是開始按照問好的路到了通遼的一個小商品批發中心,可是由於我去的太早,那裡還沒有營業,於是花了2圓吃了一碗好大的面條,接下來就是給好朋友打電話了,想到了飛,於是打了過去,可是這個電話在這天晚上也將我的計劃全部打亂了……

過了一會兒,覺得我沒有必要在這裡等,於是叫了板的,去了民族樓,等了同樣長的時間,其中主要是在銀行裡面觀看新出版的“第五套人民幣介紹”還有拾得了一塊頑鐵,之後買了一把蒙古刀還有一個蒙古包似的針線盒。然後到了批發街,要了“蒙古王”酒的酒版(酒廠為觀賞收藏特意生產的微縮酒,標簽和酒與大瓶相同)。之後回了車站,去往長春。

一切的路都是那麼熟悉,盡管來時的我是在黑暗中到達。拐上了京哈線,我更是可以隨便一眼就可以說出到了哪個市的境內。車上遇見了一個吉林大學的朋友,把那時尚不懂攝影的我問得落花流水。就這樣,到達了長春。

長春,一樣的髒。我對這裡的印像不是很好,特別是我發現了重大的問題——我的銀行卡不好用!更糟的是:住店的錢不夠,而且在車站還丟了10圓,這下買票的錢也不夠了,盡管我曾經想過賣掉相機,或者逃票上車,還有打車回家然後再付錢,可是那些畢竟是想像中的。這裡我想到了飛,因為從長春到哈爾濱比到沈陽要便宜一些,打了電話,告訴他我會去,晚上11點到,飛說他等我。

之後的時間無論是去電影城或者一汽都沒有時間了,我就開始沿著人民大街——長春最重要的街開始小窺長春了。這裡的建築風格頗有東歐的風格,而且道路也格外的長,至少比地圖上的要長,心情不好的我還沒有走到中央廣場就折回車站,事後得知我離它只有不到5分鐘的路程,可是即便到了那裡,當時的我眼中會有驚喜麼?我會有欣賞的心情麼?

回來的路上意外發現了建行的長春總行,並且更意外的提出了錢……可是票已經買好,只有去哈市了。

夜車上,外面什麼都看不見,只有車裡的到德惠的工人,出了吉林省,車上的人便很少了。北方的十月,不比現在的海南,特別是到了夜裡,最低溫度可能到達零下。在站台上本來說好和飛在5、6節車廂處見,可惜這列火車從第7節車廂開始掛,打了電話,再站外見到了他,打車到了他們家,仿佛投入了溫暖的懷抱,過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匆匆醒來,吃了飯,訂了學生票,逛了文化廣場,然後再開車前約見了一個朋友,可惜他沒有到。之後匆匆的上了回沈陽的車,到了沈陽北站——全國少有的“嚴管站”,查出了學生票!之後更加不開心的回了家。

之後還有更不開心的:我在沙漠中冒險取出的2卷膠卷——72張——僅存20張,“沙漠明珠”和我的生日照全部曝光,好在“廢都”保留了下來,成為不多的記憶。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