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石壩。清溪傍壩流,爺孫壩上嘻。古樹且作傘,為人遮陽雨。
溪水環繞的藍田古村頭外,有一700多米長的石壩,寬約三米多,上栽多種大樹,200多年的三角楓,300多年的黃連木的綠蔭遮住了射向壩上的陽光。站在壩上向村裡望去,寂無人聲。壩邊,壩上,有了老人帶孩子在玩耍,一幅天然天倫圖。據說這壩也是歷史悠久了呢,為村子擋住財氣不外流。壩上所栽的樹亦有講究呢。可惜,此地尚未開發,無資料,請了當地一老者講,可是不甚聽的懂。
文昌閣。鎮邪學堂一閣集,依稀猶聞讀書聲。
此地一般村口要建塔用以鎮邪,而藍田古村的祖先則以塔的形狀建了一座供無錢的孩子讀書的文昌閣,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這在別處是不多見的。如今在文昌閣對面已建了一座建築頗現代的學校。當地老者拿鑰匙開了塔院的門,我踩著碎磚瓦礫入閣登樓遠眺是青山,近看是學子,心中不由生出感慨,時代變了!
王姬葉母墓。歷千年,冷眼觀,世事變遷。村中一座毫不起眼卻保存完好的墓園門楣上“王姬葉母”四個字引起了我的好奇。打聽之下,得知此墓內葬著一位郡主。郡主蕭姓,是南朝梁帝得後裔,嫁與了該村葉姓人家。逝後葬於此。附近且有一古井,相傳即使大旱也不干涸。此井本歸王姬獨用,可是每逢大旱,村民井中水枯時,王姬便會讓村民到此井取水。也是個好心的人啊。無怪乎,歷千年的墓被保存的如此完好,從未被盜過,皆得力於村民的極力保護。
該村尚有一墓祠----造在墳墓上,一座頗有氣勢的祠堂,卻也破敗的難以描述的祠堂。從已舊的看不出原來顏色的門進去,踩著爛泥豬糞上擺的幾塊碎磚幾乎是跳進了院內。這是座不小的院子,抬眼望去,高踞於座基上的祠堂內幾乎堆滿了柴草和雜物,頂也極舊了。向導的話不甚聽的明白,也沒弄清此祠是何來歷,姑且存著份小小的遺憾吧。
村口緊挨著有一牌坊一佛柱,可惜當時忙於其他,未得詳細詢問,但得知此佛柱是別處罕見得,因為其六面所刻佛語各個不同。村內還有一處古代人建的屋頂花園,今雖以廢棄,仍依稀可辨----從那邊上垂下的蔓類植物。
匆匆游罷古村,心中浮出感慨。由於沒有很好的保護,好多的古物古跡已大大失去原來的風貌,如果再不投入維護,過若干年,不知它們是否還會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