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雨鳳凰

作者: touknsei

導讀原著 娃娃看天下記憶中的鳳凰,應該是多年前《中國國家地理》上那大大的如水墨畫一般的照片,是作家沈從文老先生的故鄉,是地圖上小小的一個黑點,還有那句話——“中國最美麗的小鎮之一”。 其實出發之前,有關於鳳凰的種種,我什麼都沒有去找來看。只是覺得,留在心裡那多年前的印像太鮮明太清晰,這樣的地方是需要去慢慢的品味,又或者不想抱太大希望 ...

原著 娃娃看天下記憶中的鳳凰,應該是多年前《中國國家地理》上那大大的如水墨畫一般的照片,是作家沈從文老先生的故鄉,是地圖上小小的一個黑點,還有那句話——“中國最美麗的小鎮之一”。

其實出發之前,有關於鳳凰的種種,我什麼都沒有去找來看。只是覺得,留在心裡那多年前的印像太鮮明太清晰,這樣的地方是需要去慢慢的品味,又或者不想抱太大希望它還會依舊,畢竟小鎮已經被世人所開發了太久。

我到達鳳凰的那天,是個陽光燦爛的日子。走進那著名的虹橋,迎面來的是兩邊叫賣旅游紀念品的小鋪。帶著多少有點失望的心情,慢慢的穿過了它。下橋後一個拐角,蜿蜒的、古老的巷子就出現在了眼前。因為是中午時分,那些懸掛著許多腊肉,腊雞鴨的飯鋪子不時冒出炒菜的油煙以及陣陣飯菜香。透過這些令人垂涎三尺的煙霧和攢動的人頭,看到那高大巍峨的南城門,還有城門下那排排坐賣銀飾的苗婦,我終於切實的感受到了這個記憶中的苗疆邊城。

由於提早預留了房間,得以幸運的住進了臨江的房間。放下行囊,趴在走廊的欄杆上,下面就是溫潤流淌的沱江,養育,滋潤了這個邊疆小鎮,孕育了無數文人墨客和眾多豪情萬丈的俠士。陽光下的江水清澈的可以看到水草隨波飄動的節奏和吊角樓模糊的倒影。

天色漸暗的時候,飄起了絲絲小雨。出門所走過的皆是長長的,鋪著青石板的巷子。雨絲的濕潤加上歲月的踏磨,令石板面非常光滑無棱,上面的小凹坑積著淺淺的雨水。空氣裡有著淡淡的清香,深吸一口,仿佛感受到這古老而安靜的氣息。迎面而來的,有和我一樣的旅人,戴著新買的蠟染頭巾;坐在屋檐下的,是纏著長長的頭巾的苗家婦女,邊上筐裡有各式的銀飾;好多不知名的小狗狗跑來跑去嬉嬉鬧鬧。街邊的老屋,幾乎都是青瓦灰磚牆,雕花的翹檐精致的讓人吃驚。這些老屋幾乎都成為營業用房,在屋內木質的牆壁和懸梁上,到處掛滿了苗家特有的蠟染桌布、服飾、頭巾,也有比較現代化的玻璃櫃,裡面擺放著著名的邊城銀器。穿行在古老街道,我莫名地就有種親近和熟悉的感覺,仿佛已來過這裡多時,沒有一點初到陌生地方的惶恐和不安。

走過東正街,幾個拐彎後,一個巨大的城門出現眼前。北門——北邊碼頭的城門,拾階而下就來到沱江岸邊。乘著天色沒有完全暗下來,我坐上木船,沿著沱江順流而下,在小舟緩緩的節奏裡,我的心完全放松下來。兩邊一片的吊腳樓雖己飽經風霜——細細的木腳已支撐不住樓的重量,後面有水泥牆偷偷的支撐著;那精心雕著花的木窗後面,梳頭的女子早已不知去向,卻高掛著盞盞紅燈籠,為夜色中的沱江帶去絲絲溫暖的風情;木腳的顏色已褪化成暗色卻還支立在江水中,像這歷經風雨的古老的小鎮依然屹立在這片碧山綠水中。小舟轉了個彎後,向沈從文老先生的墓地方向劃去。我的思路又一次隨著流淌不盡的沱江去了那裡。是的,聽濤山上那天然五色瑪瑙石伴隨著先生長眠在故鄉,面對著如玉一般的江水和青色小鎮。沒有其他墓地的陰森,卻只有石頭上先生樸素的四句話——“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鳳凰是因為先生而名聲大躁。

夜色漸深,店鋪打佯,行人稀落。我留戀著古城靜謐的氣息不肯散去。昏暗的燈光照著濕漉漉的石板街,將自己的影子拉長,心裡浮起一股暖流。多久沒有這樣的行走,在一個從來沒有來過的小鎮,感受它的寬厚的包容,想像在歷史的回廊裡它經歷過革命的血和淚、苗寨兒女欲說還羞的情長。

夢裡,那渡口的船正要起航……


精選遊記: 湘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