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萬年前,連我們的老祖宗都還沒有出現的時候,地球上發生過什麼故事?呵呵,不過是又一個冰河世紀啊。有幸的是,我們看到了她留下的記憶,冰川!沒錯,我們看到了十六萬年前的冰川,就在海拔僅僅3000米的海螺溝。 貢嘎山知道麼,它是巴蜀境內最高海拔七千多米、世界上無人登頂過的蜀山之王;海螺溝就在貢嘎山的腳下靜靜的呆著,等待著我們這群獵奇者中秋的造訪。
都說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仿佛是要考驗我們的毅力,經過足足九個小時的九曲十八彎,顛簸的汽車才一路驚險的把我們送到被稱之為“摩西”的地方(摩西,就是聽不懂的意思:相傳第一個漢族人到達這裡,問當地藏族喇嘛,這是什麼地方,那喇嘛就說摩西摩西,真有趣)——不過這比起我們返程所花的十三個小時來說,實在要好很多了。
在摩西安營扎寨已是黑黢黢的深夜,所以當第二日早上拉開窗簾,看到對面不遠的山上竟然有一條可愛的小瀑布時,那驚喜真是難以言表,哈,山腳尚且如此,山上不知該是怎樣景致,何況還有那號稱長寬都超過千米的固體的冰瀑!
海螺溝最初是科學考察隊開發出來的,所以裡面的三個景區呈一字形排列,且都以科考營的方式命名:一號營地、二號營地和三號營地;前兩個營地可以泡溫泉,最後一個營地可以到達大冰瀑布或者是冰川。充分考慮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原則,我們決定先到三號營看冰川,再去二營或是一營泡溫泉。
到營地需要上山,而上山的路有如此多的急彎,以至於我們從觀光車上下來的時候,個個頭昏目眩,還好還好,深呼吸幾次,清新的空氣頓時讓人心曠神怡。三號營讓我們面臨兩個選擇:一是做纜車遠觀大冰瀑布,花費160元,一是步行90分鐘到達冰川,但卻無法到達大冰瀑布,花費0元;不過今天一大早,山上就起了濃霧,如果做纜車,只能是在霧裡兜風,啥也看不見,所以,我們選擇了步行,只能遺憾的跟大冰瀑布說聲“下次見”了。
畢竟是在海拔3000米的地方爬山,我們都不約而同的有些缺氧,背著大大的行囊走了大概十分鐘,就已經是氣喘吁吁。這個時候,一直跟在我們身邊抬著滑杆的山民們不失時機的湊了上來:上山累得很哦,你們還背這麼大的包,坐滑杆上去舒服多了,風景也看了,跑的比別人還快,來嘛……想想也是,我們這群整日穿梭在汽車與寫字間缺乏運動的懶人,要爬爬普通的山峰還可以,想要在高海拔的冰川上逞強?還是算了吧。經不住誘惑的lady們紛紛抱著背包,深深的陷進了滑杆裡,然後就看到結實的山民抬著他們一溜煙跑到前面,消失在幽幽的小路上,留下我們這群不甘認輸的死硬派。
山路時陡時緩,用大大的青石磚鋪就,間或來一段翻新的木棧道;兩旁大大小小的樹上掛著細細長長的松籮,綠的綠、黃的黃,都還是夏天的景像;如果眼力好,還可以看見小松鼠,眨巴眨巴眼睛,一下就不見了;路旁也會不時的淌下一道瘦瘦的小瀑布。這讓走走歇歇的我們,慢慢的愜意起來。
終於和滑杆美女們碰頭了,會合地是兩座山體間的夾縫處,說它是夾縫其實不太恰當,叫冰鬥可能合適些,因為那實在是很寬,兩山之間一條灰蒙蒙的斜坡一直從高處往下延伸,就好像是凝固了的岩漿,又像是山洪暴發時的泥石流,有些先期到達的游客三三兩兩的在上面分布著,有幾個還蹲在地上鑿著什麼。
好奇心驅使我們快快的沿著山路下到冰鬥,這才發現,被那灰蒙蒙的沙土裹著的竟然就是冰川,由於不斷的泥石流和兩側山體的滑坡,原本晶瑩剔透的冰川被沙土和石塊層層覆蓋,只在這裡或那裡零星的漏出驚鴻一瞥。雖然是這樣,可是那冰川的氣勢卻幷不見得小。我們找到一個積滿水、大概二十釐米長的冰裂縫,丟了塊小石頭進去,想要試試看那裡面到底有多深,結果就只是看到水面不斷的在冒泡泡,聽導游講,這裡的冰裂縫最深的地方足有三百多米呢。
玩冰川的時候要是能來點什麼吃的是不是比較nice呢?當地的山民也真是會做生意,我們正在冰川上冷得跺腳,夠辣夠香的烤羊肉串就已經開始來誘惑我們了,好啊好啊,多來幾串吧,反正就算被辣到了吃塊冰就是了。不過比起冰上烤肉來說,還有一樣東西更加的吸引人,那就是泡溫泉。
海螺溝的特色不僅在於低海拔的冰川,還在於冰川上的溫泉。極冷遇到極熱,不僅是世界奇觀,可也是頂級享受哦。我們這群深深懂得養生之道的成都人,怎麼會錯過這麼絕妙的享受機會呢!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也對海螺溝產生了興趣,那就go吧!不過先要做好吃苦的打算哦,因為我們返程的時候,在路上足足堵了五個小時,好在世界上有一樣東西叫做撲克牌的,讓我們得以消磨時間。想起那彎彎曲曲的山路上,密密麻麻的汽車旁到處都是席地而坐的游客以及沿路兜售的小販,呵,倒也是滿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