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星期四天氣晴朗7:30AM,座長途公共汽車從西寧,穿過祁連山脈去張掖,路沿溪水行,水隨公路進。但不多久,汽車便開始盤山了,車上上下下,我也欣賞到了許多動人的美景,特別是在中途,見到了一脈連綿的雪山,白白幽幽地掛在半山腰,虛虛緲緲。有時它們被近處的山峰遮掩住,有時它們顯露了出來,占滿了整個視平線。
車子進入甘肅境內,地理環境變成了一片平坦的草原,氣溫也變得熱了起來,4:20PM,汽車到達了張掖汽車站。
今晚10:00,我們一行三人將乘火車去柳原。
8月11日星期五天氣晴
車行近兩小時,我們從柳原到達敦煌,由於在火車上幾乎沒有睡覺。我們一到招待所,便蒙頭大睡,下午我們乘車去了鳴沙山和月牙泉,那裡有很多駱駝,排起隊將游客拉去鳴沙山。而系在駱駝脖子上的呤鐺發生叮叮噹噹的聲音,很是動人。
游過月牙泉,開始努力地向沙丘山上爬去。沙子很松軟。我堅難地走一步,滑半步向上爬。行至半山腰,人已氣喘吁吁了,風力也大增。將沙子吹起,嗚嗚作響。大概鳴沙山因此而得名。人們沿山脊而上,幾十分鐘後,我終於登上了最近一座沙山的山巔。山上風一陣一陣,而且很大,吃得人滿臉滿口的沙子。
在山上坐了近一個小時,太陽終於開始落山了,夕陽夕下,從沙丘經月牙泉向遠處望去,絳紅色的天空,甚是美麗。這時如果有一杯敦煌特產的杏皮水,那酸酸冰涼的味道,應是很愜意的。
晚上10:00,我帶著滿身的沙子踏上了歸途。
8月12日星期六天氣晴朗
敦煌市西北就是大名鼎鼎的莫高窟,今日我們便去此地游玩。正對入口的建築便是線性造型的敦煌研究院,此建築由日本人監制,有前後兩個人口廣場。它的外圍護牆卻是傾斜的,而正對莫高窟的一面壘土成斜坡以與莫高窟相協調。走入它的門廳,你就會佩服日本建築的精工:門廳不大,屋頂采用弧線的斜向交叉井字梁。門廳兩層玻璃分隔,內外景觀滲透,在玻璃與斜牆的相交處將牆裂開,內置玻璃膠固定玻璃。走入內展室,裡面的空間更豐富,但有經警守衛,不准拍照,我鬥膽偷拍了兩張。
莫高窟外布置了花園和成列的楊樹以保護窟壁。窟壁上本繪有精彩的壁畫但在60年代維修保護中用混凝土將其掩蓋了,只有少數完整的壁畫保存下來。我想如果將窟外壁的建築保護作為一個課題研究,那將是一個既困難而又極富機遇的挑戰。莫高窟的壁畫和泥塑很是有名,而令其舉世聞名的則是藏經洞了。王道士變買國室的行徑及外國強盜的掠奪令人發指,但其反面也推動了敦煌寶藏的研究、保護與發展和敦煌學的發展。
8月13日星期天晴
敦煌市確實是一個休閑的好地方。昨晚,我們三人就和兩個成都女孩坐在夜市的一條食街上品茶、打撲克。這兩個成都女孩子是我們在去敦煌的汽車上認識的,很是健談,談話的氣氛便異常的活躍起來。天氣很清爽,時有微風,小街上各色小販林立,烤羊肉串的氣味滿街飄香,人們的臉上都是一片悠閑的神態。
凌晨3:30分,我們和那兩個女孩一行五人租一輛面的向玉門關和陽關進發了。
天色很黑,汽車行駛近兩個多重鐘頭才到達玉門關。下車仰望,只見銀河玉帶,星鬥滿天,粒粒在目。夜空中不時有流星劃過。
6:00,天空漸漸發紅,隨著時間的推移,天空變得越來越紅,我不停按動照相機的快門。近七點,一輪橙紅的太陽衝出了地平線,跳入了我的眼簾,大家都忍不住歡呼起來。
光明又降臨大地。這時我才看清玉門關只剩下十余米長寬、六七米高的城垛,四周是一望無際的戈壁,地上稀稀拉拉地長著一兩叢的駱駝刺,這便是“春風不度玉門關”之處了。
9:00,我們離開玉門關,前往陽關。陽關的遺跡更少,只留下一個烽火台。但大家仍不停拍照,我卻走向“古董灘”,(一個據說有很多古董的戈壁灘)希望能尋獲一兩個古代的箭頭,但結果卻只能空手而歸。
中午,我們在歸途中還經過了淈窪泉,欣賞了一下沙漠綠洲的風景。
而後,兩個女孩將先離開敦煌去柳原,而我們也將於第二天離去。大家依依惜別,很有“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