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漓江---2003中秋游記

作者: 韓老三

導讀老早的就知道今年的中秋又將一個人度過,所以決定過一個自己的中秋。在中秋的前一天晚上,我毫不猶豫地跳上開往桂林的班車。22:30分從廣州出發,早上6:40分到達陽朔。清晨的陽朔空氣不錯,景色也不錯。可惜我當初作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稍作休息就出發去楊堤。實際上當時應該立刻去江邊,這時的江邊是最美麗的。運氣好的話,你可以看到江對面的竹林、小山都被包 ...

老早的就知道今年的中秋又將一個人度過,所以決定過一個自己的中秋。在中秋的前一天晚上,我毫不猶豫地跳上開往桂林的班車。22:30分從廣州出發,早上6:40分到達陽朔。清晨的陽朔空氣不錯,景色也不錯。可惜我當初作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稍作休息就出發去楊堤。實際上當時應該立刻去江邊,這時的江邊是最美麗的。運氣好的話,你可以看到江對面的竹林、小山都被包圍在一片白蒙蒙的輕紗之中。一些婦女在江邊洗衣服,幾個鬼佬在學太極拳。江邊的一個小公園在早上八點之前是不需要門票的。而這一切我直到第二天早上才發現,真是可惜。

8點半過後,到達楊堤,發現竟然一個游客都沒有。開始覺得這次中秋徒步漓江會有一些孤單。沒有碰上他人文章中所說的需要購買過渡套票,而是花了三元錢渡過徒步中的第一渡。船老大不收硬幣,暈,以後出去玩多備些零錢,而且不要硬幣。

按我原來的計劃是徒步整個楊堤至興坪段漓江。所以在楊堤有不少人請我坐船游漓江,我都拒絕了。但在過了第一渡之後,一個劃竹排的老人家讓我改變了計劃。老人家請我坐他的竹排,20元送我到九馬畫山。我想起了非典時期的瀘沽湖,我們一船八個人花了不多的費用,卻獨占了整個媳娃娥島。如今我只花20元,就可以獨占漓江、獨游漓江,何樂而不為之?20元不是最便宜的,但絕對是最值的。事後證明我的決定是正確的。在我從楊堤漂到九馬畫山的兩個小時裡,除了期間有兩三艘飛馳而過的機動船之外,再沒有其它的外來的聲響。沒有其他的游客,就我一個人,整個漓江是那麼的安靜,水是那麼的柔。說起話來都擔心音量大一些會把沉睡中的漓江吵醒。這才是真正的漓江!直到我在九馬畫山上岸後,才看到屁股後來了一長溜的大游船,而漓江也立即被這些大怪物給驚醒了。真不知漓江心裡是怎麼想的,它會發怒嗎?

上了老人家的竹排,我所作的第一件事就是脫掉鞋子,脫掉襪子,將雙腳浸到漓江水中。清涼的漓江水給人不同的感覺,這種感覺不是坐機動船所能夠體會到的。可惜不知是去得不是時候,還是由於游客太多,我覺得漓江的水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遠沒有記憶中貝江的水那麼清,清得可以看清河底的石頭;也沒有瀘沽湖的水那麼藍,藍得像晴朗的藍天;也沒有萬綠湖的水那麼的綠,綠得用“萬綠”來稱呼它。

老人家一邊含著自己卷的旱煙,一邊慢慢地劃著槳,給我說著漓江的故事。老人家很奇怪我沒有到過漓江,卻知道漓江上的不少景點。可我呢,卻無法告訴老人家互聯網是一個什麼樣的東西。只能對老人家說,不要急,我的時間很多,就讓竹排慢慢漂下去吧。

到了九馬畫山,與老人家告別後,開始了自己的徒步行程。和多數人一樣,九馬畫山我是怎麼也數不出九匹來。花了兩元錢渡過了第三渡(對於我來說是第二渡)後,有兩條路通往興坪。一條就是多數人走的大路;而另一條就是繼續沿著江邊走,在離興坪大約一裡路的地方會與大路會合。我聽從老人家的建議繼續沿江邊走。

沿江邊走到和大路合並之後,再往前走到一個下坡後,再來到江邊。看到沿江邊有一塊二十多米高的大石壁,近水面的位置有幾塊大圓石頭,直徑有半米多,感覺圓石的頂部被用“膠水粘”到石壁上的一樣,但隨時都有掉下來的可能性。再往上走上一個小坡,無意間發現地上有一塊石板,上面刻有“1954年X月X日大水淹至此”。回頭看看漓江,再看看腳下,真的很難想像漓江水竟然能夠淹至此。至於當時大水淹至此的情景,只能夠靠自己去想像了。

到得興坪,順便去看了一下興坪的老街。但覺得興坪的老街並沒有有什麼特色,也許是因為小時候見這樣的房子太多了。最後爬了一下興坪的老寨山,1195個台階。上面有個小日本捐錢建的小亭,但想到近來我國和日本政府間叫合,民間叫打,心裡很不是滋味。下來的時候腳一直在抖,所以勸徒步來的朋友考慮後再上老寨山。

晚上在陽朔休息,逛了一下西街後,早睡早起。因為明天我將會去一個剛聽說到的地方--“榕津古鎮”。


精選遊記: 桂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