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講述小豬混在四姑娘山區的艷遇故事三鍋莊是在雙橋溝旁一座不矮的小山,但應該也不高,起碼它的山頂沒有斑斑的積雪
除了一些大把時間把整個四姑娘山區都翻了很多遍的深度旅行者外,
估計沒有多少人上過那裡,因為那裡根本不是什麼風景點,也事實上沒有什麼風景可言
好在我也沒有打算跟大家說風景,我要說的是艷遇
但首先對看過前一段故事,並且對接著來的美女還有期望的的朋友道個歉,
可能這段經歷令大家失望了,
以下的故事裡不但沒有美女,甚至連女人都沒有
我要說我和男人的故事
千萬不要想歪,小豬雖然豬得很厲害,但總歸是一個正常的男人,
而且暫時還沒有發現自己有異樣的性取向
我要說是另外一種艷遇
作為旅行者,除了在旅行途中偶遇美女外,最大的艷遇莫過於偶遇志同道合同聲同氣的同類
時髦的旅行者一般稱自己為驢,當兩頭互不認識的驢在某個山口遇上,
互相聞聞對方身上散發的氣味,不錯,就是那個味道
再嘶鳴幾句,不錯,連那陣嘶鳴滲透著親切,在鴨的世界裡,大有他鄉遇故知的感覺
那一刻的快樂是神奇的,好像身上千萬個毛孔同時順暢起來,恨不得就著坡馬上打幾個滾
在向川西出發前,我曾為了尋找同伴在網上折騰了好一陣子,在我的征友貼子裡
我在和已經西去的大驢ZEB同學在BBS上曾經討論了一個話題:我們應怎樣地相遇?
我曾經大言不慚地擦著他的皮鞋,也在不經意中透露了我的理想,我是這樣寫的
“一頭真正的驢是應該獨來獨往的的吧,不是故作清高,而是在將就的協調和自由的浪蕩他們大多寧願選擇後者…..對於這點,我不太介意,我更希望在某一個月黑風高的夜裡,在某個朔風勁吹的的窩棚裡和偶遇的你圍爐而座,把酒言歡、暢談國事、激蕩人生,共謀一醉,待天明,大家不留姓名,再四散呼嘯而去,期待下一次的偶遇……”
大驢如曾騎自行車走滇藏的ZEB居然也被我的窮酸所折服,
大度地說:就衝你這幾句話,我們結伴吧……
但最後由於時間不一和我突發的怯懦,我們無法同行,
我相信他一直期待著在某個路口上跟我偶遇,就像我期待著跟他相遇一樣
可惜,去年520馬料河的山難讓我們這次跨越網絡的神交成為絕唱,
而那句“我們結伴吧”也成為他留給我最後的豪言…….
(再次懷念沒有見過面蛋白質同學……….)
又扯遠…..
一行匆匆,從海螺到日隆,我們馬不停蹄,一路暴走一路精彩
也許是時間也許是際遇,也許是我已經滿足剛剛開始建立的小團體
我居然淡忘了出發前那個簡單但真誠的願望
直到那個陽光燦爛的下午………
是的,是下午,不是我期待的月黑風高殺人夜,
外面也沒有朔風勁吹,川西午後的陽光懶懶地照在身上,我渾身發燙
川西暴走縱隊腐敗地包著一台小面的剛從雙橋溝出來,走在回日隆的路上
小資同學靠在副駕駛的位置上,眯著眼睛打著瞌睡,嘴角浮現著若有若無的口水
他還在想念剛才的丹芭美女吧
我其實也是挺想念的,但逼於小菜和一蝶同學愈發不屑的卑夷,我惟有陪著她們起哄
“我們去看老鷹,我們去看老鷹,哦哦……. 哦….老鷹!老鷹!!老鷹!!!”
其實我們也不知道去那裡看老鷹,只是在雙橋呆的時間短得出乎我們的預算
縱菜鳥如我者也知道頂著中午的大太陽去貓鼻梁是什麼也拍不成的
所以,當包車的師傅輕輕的一句:時間這麼早,我帶你們去看鷹巢,好嗎?
我便一掃剛才忘了拿美女地址的郁悶,帶領著兩位女同學大吵大嚷起來
在這一刻,我遇到了我所期待的另外一種艷遇
艷遇是迎面而來的
那是一個中年的旅行者,正慢慢地走在山路上
他穿著衝鋒衣,脖子上掛著一台照相機,手上拿著一個三角架,除此之外,什麼都沒有,
走近一看,此人臉曬得黑黑的,印像中有點胖,但很結實,一看就知道是一頭好驢子。
我叫停了面的,熱情地向來人打著招呼
“老哥,去那裡哦,自己走這麼厲害?”
“雙橋…….”
“雙橋有什麼好玩的,無聊死了,就那麼一條大馬路,門票又貴”
“是嗎?”
“我們去的地方可以從高處一覽雙橋溝全景”,這次搭口的是我們包車的師傅
“是嗎?”
“你不如跟我們去看老鷹,哦哦,是大老鷹哦”,我拉開車門大嚷,後邊的女孩又起哄起來
偶像(關於這個老哥,我也始終沒有問他的名字,但為了記載方便,把後來我們對他的尊稱提前拉了上來)寬容的笑了笑,想了一下,然後很利索地爬上了我們的面的…….
我快樂地笑了,很喜歡這種很爽快的人,一點也不扭扭捏捏,
我一直固執的認為,能夠放下世俗的牽絆,拋開金錢的誘惑走出城市,走進來山區的人心胸應該都是也必須是非常寬廣的,不然,怎麼能容得下這麼多美麗的景色呢?
由於有新鮮血液的加入,我們的小團伙一下又充斥起激情來了,大家嘰嘰喳喳談論著,
不久,在我們的鬧騰中,那台破面的就在一個丫口駛上了路旁的山坡,
然後在不到兩米寬的盤山路上轟轟地喘著粗氣,充當起爬山車來
好在我們已經懂得不再害怕,主要是,害怕也沒有用
更重要的是,我們發現我們半道撿上車的偶像是個牛得不行不行了的大人物
偶像來自香港,十多年前開始走川藏,在他口中,好像中國的西部沒有那裡沒有去過了,
連四姑娘山區居然也在好幾個不同的季節來過,(想想剛才我們亂評雙橋的一幕,汗啊)他剛在長坪木騾子一個藏民朋友的牛棚裡過了一夜,今早一口氣徒步7個多小時走了出來
交談中,他的經歷折服了我們,更難得是他在說出以上一切都是以一種很平淡很平和的口吻說出,完全沒有一絲炫耀,這更令我佩服萬分,令我想起了在岡仁波齊下遇到的“神女”
(那也是一個牛得不得了的人物,可以找找我在《西游記》中對她的描寫)
相對曾用自行車狂飆京廣2000裡的一蝶同學,曾縱橫藏地5000裡的我似乎更對偶像口味,於是,我們不理會女同胞的感受,縱情地談論著我們心中的西藏
我壓抑住炫耀淡淡地說:我走過一趟阿裡
偶像說:其實阿裡的風景並不比西藏其他地區強多少,只是那一段路很考驗人,是苦旅
我如遇知己,如沐春風,感動得口水鼻涕流了一車
於是我們痛快地交流大家心中那一幅幅長存的藍天白雲酥油燈喇嘛廟布達拉宮瑪旁雍錯
偶像寬容地配合著我語無倫次般的口沫橫飛,偶爾回應:是啊,我也挺懷念的….
只是兩個女孩受不了了,用小菜同學回來在游記中寫的就是:小豬和香港朋友說起西藏之旅,我發現他極度興奮,唾沫橫飛,令我此等沒去過西藏之人覺得自己白活。
(當然,也許是這樣的冷遇大大刺激了她,士別一年,那個已非當年川下之菜的她同樣滿帶著優越和矜持對我淡淡的說:小豬啊,泥破爾真是個好地方啊……我昏倒,並嘔血三升)
什麼?老鷹……..哦,對了對了,我是要說三鍋莊的老鷹來的…….
(哈哈,不好意思,我這裡要再剽點文字,某人知道的…….).
小面的加了油,便往一山上開去。我們因在梭坡坐過一回過山車,這次就不覺新奇了。大概上升了四五百米,到了約3800海拔一戶人家前停下,司機的一親戚家,領我們進去坐。正一幫親戚在吃午飯,我們到旁邊吃些小吃,也頂一下肚子。主人還不斷地捧些本地小蘋果出來,十分熱情。司機這時告訴我們看老鷹還要上山兩個小時,可以介紹導游,每人十元。
看看偶像,因為從停車地地方走了十來分鐘才上到親戚家來,他已經氣喘半天,我們擔心他還能不能再往上走,他卻也跟著我們出發了。
向導是個十歲左右的小孩,說上午才帶了幾個香港人上山。在這裡確實不能逞強,慢慢地走著,仍是走一步喘一步,一會就得歇一歇。即使是這個當地小孩,也不免要歇一下。正是中午太陽在頭頂直射下來,我們卻越來越與它親近,無窮熱力豪無阻攔地發放到頭頂,只一會兒便覺得有些頭暈眼花。十來分鐘才到山上最高一座房子的水平,說那房子已經有200年歷史,現在已不住人了。當地人都喜歡上山建房子,可以逃避戰火,很安全地種地,越往高走,柴木越多,雪水也越多;是十分理想的建設家園地點。於是越有錢人越往上住,防止財物被盜。
再往上走,連灌木叢也越來越稀疏,不可能找到陰地休息;半小時後,小資同學首先投降,不再往上走了。小豬問我行不行,感覺怎麼樣,只能回答如做夢一般;因這時已不知自己為何要這麼困難地上山,只是一步一浮的跟在後面,腦中什麼都沒有。看小菜,卻如沒事一般。
繼續半個鐘後,終於來到一個山頭,終是看到雙橋溝全貌,只如一條白帶,泛著白光 ;之前看到的各高峰,此時跟我們似乎是平等的,最近的日月寶鏡峰倒也十分清晰,只是因陽光十分刺眼,看什麼都是白花花一片。老鷹偶然飛著一個,烏鴉倒一群群的飛過。
這時還遇到一對夫婦由兩個當地小孩帶著,那女的跟兩小孩十分親熱的樣子。穿過一些灌木叢,才發現來到一個草坪,有山羊在吃草,有馬在跑著。這裡該是鍋莊坪了。沒想到這些山在下面看著高高聳立,到了頂上卻是這麼大塊平地。小孩子指著上方再往上一個山頭,說要走到那裡才可能看到多一些老鷹,大約還要一個小時。這時幾人都累了,而且說上去了也不一定能看到老鷹,便放棄。這時走著平原,並不覺得不適;藍天浮雲就在頭頂,開闊的視野,心情也隨之舒緩起來。
(好了好了,地球人都知道以上文字剽自一蝶同學……,但她這些文章只是內部流傳,沒有在公眾媒體中發表過,所以我不算侵權哦…)
在說說我的感覺,天高氣爽,開始時我走得還挺舒暢,還不停地裝著偽攝影師裝模作樣地拍點東西,但後來,就別提了,反正提出不再往上走的的是我……
真正值得佩服的是偶像,全程他真的就這樣上氣不接下氣地走了下來,
下山倒是很快,可能是換了一條稍陡的路,也可能我那時已經深深地沉浸在與偶像的繼續交流中,一下子,就回到了出發的地方
小資居然圍在主人家那吃著大塊肉,大碗菜!主人看我們一臉高興地回來,連忙去倒些自家釀的青稞酒出來……小菜一蝶可是一句客氣的話都沒有說,加入了大吃大喝地軍團,經歷了八美一夜後,他們的厚顏無恥已經非我所能及.
我和偶像淺笑著,和老人家客套著,淺淺地喝著青稞酒,繼續我們沒完沒了的交流
然後,然後就是下山了……
我們要去貓鼻梁……
徒中居然又撿上來一個家伙……
沒錯,是撿……(我們成了收容隊了)
也是一個一身衝鋒衣,殺氣騰騰地要徒步去貓鼻梁拍片子的大驢……
猩猩相識自然少不得……大家也互相吹捧了一下,只是小菜一蝶同學更加不滿了
那是一個更高大的偶像,有著我們不容易理解的思想……
那是一個登山客……一大隊人來爬二姑娘….
好在我們也不需要完全理解,只需要足夠寬容……
於是,我聽到了:“為什麼要爬山?因為山在那裡啊”這句豪言壯語的真人演繹版
於是,與貓鼻梁上和眾多鴨子一起遠眺四姑娘的全貌相比,登山客給我來得更震撼
當然,還有偶像,在回日隆下車後。我們抱拳而去,然後再也沒有見過面了……
想了想,還是再剽某人一句名人名言
“人是最美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