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大明山我是大明山遲到的游客。雖然大明山名聲已如雷貫耳,我卻被一個個雷同的山水游剌激得麻木了。這次應家鄉老總之邀,與月耕等幾位老師同游了大明山,再次喚醒了我遲純了的游興。
走進大明山,層層疊疊綿延的綠,將我嚴嚴實實地包裹起來,行在山道上,好似一葉小舟,蕩漾在無邊無際的綠波之中。
大明山的綠,與別處的不同,這裡的綠,綠得濃,濃得如從綠色的染缸裡浸泡過似的;這裡的綠,綠得嫩,嫩得仿佛輕輕一掐便會淌出汁液來;這裡的綠,綠得生動,生動得像走進了另一個世界。
大明山的瀑布更是別處無法比擬的。我敢誇口,這裡的飛瀑,彙聚了所有飛瀑的精粹。那九折棧道旁的瀑流,氣勢如虹,似霧似煙,身臨其境,宛若仙界;那龍門飛瀑,從蘭天白雲間奔湧而下,洶湧澎湃,排山倒海,蔚為壯觀,形像逼真地詮釋了“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意境。那落差三百余米,可謂浙西獨一無二。
大明山的瀑布,會讓你聯想翩翩。在龍門飛渡下,仰望半天裡,凌空飛架的索橋,遙看從天而降的白練,暇想的思緒頓時活躍起來。我想,那飛瀑的源頭,抑或是一方浩瀚的湖,抑或是一條洶湧的江,不然怎醞釀得出如此磅礡的川流?可當我登上懸崖絕頂,萬萬也不曾想到,這裡竟是一條涓涓溪流,那纖纖村姑般溫柔的小溪,竟會幻化成彪漢般壯美的瀑布來!
當我走進這千畝田,那廣袤無垠的草甸子,驚顫得我半天也回不過神來,我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是否看花了?這海拔一千二三百米,四面絕壁之上,怎生出如此之大一塊平展如海,芳草如茵的草灘來呢?這種奇特的景觀,又能在何處找得到呢?面對這浩如煙海的草甸,我猛地醒悟了:原來正是它寬闊坦蕩的胸懷,方才孕育出如此雷霆萬鈞一瀉千裡的飛龍!我想,這就是大明山的魅力所在,這就是大明山的偉岸和奇妙吧!
要說奇妙,這裡的古松就更絕了。有人說大明山的古松如黃山松。我去過黃山兩三趟,我細細對比著,大明山的松,不但具備了黃山松的奇特,而且還富有自己獨特的正直、偉岸、精巧的個性。那株挺立在龍門飛瀑右側山崖邊上的古松,足有十幾層樓房高吧。它傍依著陡峭的崖壁,筆直得如旗杆一般,一絲也不肯歪斜。試想,它也曾是懸崖下一粒松子萌發出來的生命,腳下是光禿無泥的石頭,可它偏偏在這貧脊得再不能貧脊的地方,咬緊石縫,一寸寸,一分分地頑強生長,你想想,它奮鬥了多少個嚴寒酷暑,經歷了多少場暴風驟雪?不正是這種堅貞不屈正直不阿的個性,才塑造了它如此挺拔的形像!
飛來峰上的古松,樹身龍鱗密布,枝條風骨遒勁,松針疏稠有致。精巧得勝過蘇州園林的盆景。我仔細地從各個不同角度觀察,無論從那個方位對鏡,處處是美景,不管長焦鏡怎麼伸拉,遠近均相宜。少不得一枝,也多不得半椏,這是那些頂尖絕活的園林高手,都無法修剪得出來的。這要歸功於大自然這位神奇大師了,是他用風霜雨雪這把剪子,歷經千秋,才修剪出如此玲瓏剔透的古松來。有這樣精美絕倫的古松,是大明山的魅力,也是大明山的自豪!
相見恨晚大明山,不是嘛,在千畝草甸上,我看見三位小姑娘在溪水裡嬉戲,以為是山下村孩,上前一問,竟是來過三次大明山的杭州小姑娘,她們在捉一種名叫竹葉的魚,還向我如數家珍似地講述起朱元璋和竹葉魚的傳奇故事來,真讓我這個臨安人汗顏啊!而更讓我汗顏的是,我們這些山裡人在千畝田上迷了路,我們是尋找朱元璋賜封的扁額而迷路的,後來還是這位小姑娘的媽媽——杭州女士給我們做向導,才找到了那塊“與國同休”的石碑。女士爽朗地對我們說,山水風光數臨安,臨安山水數大明,她來了三回,還是覺得不過癮啊!
是啊!大明山,這座浙西名山,神秘得讓你捉摸不透,神秘得像一塊磁石,緊緊地吸引著我,喚起了我的濃濃游興。大明山,我會成為你的常客……
(臨安日報李士根2003年5月26於城中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