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行漸遠的麗江

作者: meidw

導讀秋日的陽光透過窗欞,灑在櫻桃木的地板上,女兒在玩一對從麗江帶回來的布農玲,分為雌雄的鈴鐺發出或清脆或醇厚的聲響,在寂靜的房間裡,愈發顯得悠長,捧一杯清茶,翻一本閑書,挑一個舒服的姿勢,倚靠在軟墊上,任溫暖的陽光在書頁上灑上斑駁詭麗的條紋,累的時候抬起頭,去看秋日高遠的藍天和漂浮的白雲,神思遐想間,仿佛又回到夢一樣的麗江時光……麗江古城 ...

秋日的陽光透過窗欞,灑在櫻桃木的地板上,女兒在玩一對從麗江帶回來的布農玲,分為雌雄的鈴鐺發出或清脆或醇厚的聲響,在寂靜的房間裡,愈發顯得悠長,捧一杯清茶,翻一本閑書,挑一個舒服的姿勢,倚靠在軟墊上,任溫暖的陽光在書頁上灑上斑駁詭麗的條紋,累的時候抬起頭,去看秋日高遠的藍天和漂浮的白雲,神思遐想間,仿佛又回到夢一樣的麗江時光……麗江古城

一直喜歡一些比較古舊的地方,徽州的古民居雖然破舊,但我卻依然在粉牆黛瓦中一而再、再而三的留戀忘返;周莊的河水在喧囂的商業大潮中即使不再幽靜,但我依然喜歡聽著軟儂的吳音,穿行在水陌窄巷;而渾厚自然的麗江古城,背依玉龍雪山,枕水而建,從容伸展,則比這些地方又多了幾分大氣,沿襲至今的東巴文化更為古城憑添了一份神秘……

古城的水是從玉龍雪山順延而下的,在入城處分成東中西三條河,穿行在古城的大街小巷,因此,進入古城,你大可不必擔心迷失方向,只要順著河流的走向就可找到出城的路。

因為是雪水,水有著冰雪的清澈,清泠有聲,經過楊柳依依的岸邊,再過長滿青苔的石橋,穿街過巷,入院過牆,河水便徘徊在整座城裡,水的存在,讓古城猶如生活在此的披星戴月的納西女子,在勤勞樸實中感受著她們獨有的溫柔……

麗江古城的路都是那種五彩的石子路,因為年代久遠,行人越來越多,石子都磨的光鑒可人,隨意的走在路上,看兩邊專心致志的匠人,旁若無人的或刻或雕著麗江特有的木雕,那個時候,即使世間再喧嘩,也感覺,惟有這一隅可以是寧靜的……

古城的四方街是最具特色的地方,它是古城的心髒,這裡仿佛是古城的一個廣場,夜幕降臨的時候,穿著特有的民族服裝的納西人猶如這座沒有城牆的古城,敞開懷抱迎接著四面八方的來賓,街中心燃起篝火,悠揚的笛聲響起,無論男女老幼,還是是否相識,手挽手跳起快樂的舞蹈,他們的笑容是和善的,淳樸的,和一位阿媽說話,她費力的用帶有濃厚地方方言的普通話和我交流,雖然不是太明白,但從她自然而然將我的手挽起說笑時,我從她通透的眼睛裡找到了這世間最珍貴的東西——

那就是愛,如高山雪水般純淨的博愛……

玉龍雪山

在大理遇到了下雨天,踏上麗江路程的時候,期望能看到高原特有的艷陽,好讓我飽攬純淨的玉龍雪山風光。

剛進入麗江地界,車子還在高原上穿行,開車的司機興奮的驚呼:你們運氣真好,快看,玉龍雪山!

透過接近透明的陽光,我們看到納西人如神膜拜的玉龍雪山高高矗立在遠方,海拔5596米的扇子峰上白雪皚皚,如一把折開的紙扇直插雲端,間或有白雲環繞,遮蓋了它的容顏,卻依然讓我們感覺到發自心底的震撼……

沒有人能登上它,正如我們也只能通過現代化的纜車遠遠的俯瞰它一樣,據說玉龍雪山是麗江的保護神,日本曾經組織了兩個登山隊,企圖征服這座並不是太高大的雪峰,第一次全軍覆沒,第二次無功而返,千百年來,玉龍雪山,如一位慈祥威儀的老人,俯瞰著腳下的麗江,護佑著它的子民過著幸福安詳的生活……

在麗江古城的每個角落你都可以望到雪山,走走停停間,猛一抬頭,那雪山就會自然地映入你的眼簾,我喜歡仰望雪山的那種感覺,在麗江的每個日子,心底裡時刻都有是那種被白雪覆蓋的感動……

人生是需要純淨的,哪怕世俗再煩囂,也要給自己,留一份清涼在心中……

雲杉草坪

我其實很難說出在那一段通往雲杉草坪路上的感受。

從索道下來登山的時候,導游說慢點走,雖然道路看似平坦,但海拔越來越高,體質差的要注意高原反應。

於是披著那件剛買的大紅格子的披肩漫步走在小路上,路是用真正的原木鋪成的,而不是在其他景區運用現代化的水泥再人為的塗上原木的色彩,因為上山早,也或是其他原因,游客不多,幽靜的山谷裡更加安靜,兩旁是參天的樹木高高佇立,地上樹上都長滿厚厚的青苔,時常看到一棵棵粗壯的樹木橫臥在地,在寂靜的森林裡自生自滅,導游指著一棵直徑約一米的樹木告訴我們,那是上次他帶隊旅游時,一陣風起,將此樹生生截斷的,幸虧沒有出現人身傷亡,有驚無險。

同伴們走在前邊,我一個人不知不覺就落到了後邊,在斑駁的樹影裡,看著如遠古般寂靜的森林,心裡有一種遼遠的空曠,累的時候,依在欄杆旁,突然就想起關於雲杉草坪的傳說:那是被納西人稱為“第三國”的地方,是他們夢中的“花馬國”,美麗多情的少男少女,當因為世俗的原因不能長相廝守時,他們選擇在此徇情,以死亡完成在天願做比翼鳥的諾言。想著他們能在那麼美麗的地方毅然決然選擇死亡,是不是和他們彼此相攜、走完這段見識了自然生生死死的道路有關系呢?

到達雲杉坪的時候,雖然總被路旁的一些小販掃了興致,但還是喜歡上了如地毯般平整秀麗的草坪,四周是連綿的群山,頭上是終年不化的玉龍雪山,腳下卻是青青的草坪,讓人由不得感嘆自然的神奇,一群穿著民族服裝的納西姑娘正在一塊草地上載歌載舞,歌聲在雪山腳下回蕩,悠遠而深長,我站在草地上,不知道怎麼有一種眩暈的感覺,仿佛間,看到那一對對長眠在此的青年男女在天堂裡相依相偎的微笑著……

人間自是多情苦,為情而至,為情而活,為情而傷,為情而亡……

但若世間沒有了情,又該怎樣?

東巴情結

東巴文化是納西人特有的,古代納西人有自己的宗教,稱為“東巴教”,以東巴教為中心的一切文化活動,便是“東巴文化”。她包括宗教思想及其活動,和為這些活動服務的雕塑、音樂、繪畫等。最具價值的是一套像形文字,被稱之為世界上唯一存活至今的人類古文字。

與其他的宗教相比,我比較喜歡東巴教的教義,它和其他的宗教不同,基督教有耶穌,佛教有釋珈摩尼,伊斯蘭教有默罕默德需要參拜,而東巴教則沒有固定的信奉對像,它將整個自然做為自己感恩和膜拜的對像,它認為人世間,只有和自然合二為一,人才能達到一個真正的精神境界,這和我潛意識中胱勻壞鈉降榷曰埃?謐勻恢醒扒缶?窈退枷氳某?講荒倍?稀?/P>

我還喜歡那些像形的東巴文字,兩個大人,一個孩子的造型組成了一個“家”,兩人的手心相貼,耳鬢廝磨組成了一個“愛”,就連他們的平民姓氏“和”,竟也是在貴族姓氏“木”的基礎上,加上一個鬥笠,一件工具組成的。東巴一詞在納西語言裡翻譯為聰明睿智的人,臨行的前一天傍晚,導游帶我尋到據說是當今最年輕的東巴—木華,和他談起東巴文化,看他行雲流水的給我寫一幅對聯,至今,那如舞蹈般的文字還在我的眼前充滿生命力的跳躍著……

導游小董

跟我的導游、土生土長的納西小伙子小董開玩笑說:你是我接觸的這次雲南之行乃至國內之行,最有文化底蘊的一個導游。

小董安靜的笑著,22歲的年齡,卻有著與年齡不相稱的沉穩與安定,被高原曬的黝黑瘦削的面頰,總是掛著若有所思的笑容。

經常在國內跑來跑去,對導游的認識大抵用油嘴滑舌即可概括,不是在車上給你講著黃色的笑話提神,就是帶著你走馬觀花游完指定路線,隨後一家家商店逛過,拼命推銷,領取回扣。

可小董卻是另一種類型,在車上他除了講一些歷史文化典故外,很少說話,除了旅游局規定的那些商店以外,他沒有帶我們到任何一家商店購物,帶我們進去前也是事前說明該商場多少分鐘,自己便在一旁閑散的坐著,購物不購物竟抱著一種無所謂的態度。

但並不是所有的時候,小董都那麼消極和無為。

走在店鋪林立的古城小道上,聽著夾雜著典型江浙口音的店主,在推銷著批量生產的麗江木雕,不為此繁榮而欣喜,卻反而憂郁的小董滿懷感慨的對我說:照此下去,麗江的旅游在走向死亡。

穿過繁華的街巷,小董帶我們走入一處沒有開發的古城邊緣,安靜的街道,寥落的行人,古舊的門楣上掛著紅紅的燈籠,可看到居家的納西漢子在庭院裡養花種草,三兩朋友以棋會友,安靜怡然,小董微笑著,輕輕的告訴我:這才是真正納西人的生活。

為了買一些真正的納西木雕,小董帶我穿行在夜晚的麗江古城中,他和我講起他的導游生涯,他導游的原則,有一句話深深打動我:與我來說,你們不是我的顧客,是我的朋友,既然是朋友,我會把真實的麗江,美的麗江介紹給你們,讓你們記住真正的麗江,記住我們這些真正的納西人!

在原始森林中慢慢行走的時候,小董給我們說起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一位外國游客來到麗江,看到納西人的節奏特別的慢,連走路都是慢騰騰的,他問起一位路過的老太太,為什麼你們的節奏這麼慢?老太太微笑著告訴他,人生下來都在朝同一個目標邁進,那就是死亡,與其你大踏步的迅速接近死亡,為什麼不能把節奏放慢一點,自己少累一點,慢慢的享受生活呢?

看著比自己小許多的小董,習慣與紅塵中穿梭的我們不禁思考:是不是我們只顧著攀登巍峨的高山,卻忽略了沿途人生最美好的風景?

麗江後記

我出門是很少千裡迢迢買什麼紀念品回家的,但是這次在麗江,卻買回了一對青銅做的布農鈴。

布農鈴專賣店在大石橋的旁邊,准確的說,並不是它的鈴聲打動我,而是它店門前,那幅對聯對我有著深深的觸動:當當當當當,回家 回家 回家;叮叮叮叮叮,漂泊 漂泊 漂泊……

我雖生活的極平靜,但骨子裡卻有一種漂泊的心緒,每次在現實中累了乏了的時候,最想的是做一個出了繭的蠶,重新尋找一種新的生活。

於是工作之余,我選擇了邊走邊寫。

人生在世,我們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用於自我,一部分用於從眾,因為虛名,因為世俗,我們用於自我的時間越來越少,用於從眾的時間越來越多,我們厭惡爾諛我詐的紅塵,卻依舊要在紅塵中疲於奔命;我們崇尚著自由隨意的生活,卻要在現實中遵循無所不在的清規戒律;我們活在別人審視的目光中,卻忽視了來這世間真正的目的是讓自己快樂從容……

麗江之行,更加深了我對生活的領悟,我雖不能如納西人一樣活的逍遙自在,但卻會在從眾的喧囂中,留一點自我給自己,多給自己的生命注入一些快樂,給自己的心房深處點一盞不滅的燭光,如麗江夜晚那些在水中漂浮的蓮花燈,照耀在自己一如麗江雪水般純淨、平凡的生命中……


精選遊記: 麗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