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游全記錄(十)

作者: jackyC

導讀日期: 10月1日——10月7日行程安排: 和田——民豐——庫爾勒——吐魯番——烏魯木齊——上海 我是個做事虎頭蛇尾的人,游記的尾端也不能避免。其實在我的日記本裡,這幾天還是記錄了很多的事,但是很零散,所以干脆壓縮在一起了。 1號在和田,我們參觀了玉石的作坊和和田絲綢的作坊。另外第一次初步地體驗到沙漠的風情,晚上我們到了民豐,在司機伊裡亞斯的姥� ...

日期: 10月1日——10月7日行程安排: 和田——民豐——庫爾勒——吐魯番——烏魯木齊——上海

我是個做事虎頭蛇尾的人,游記的尾端也不能避免。其實在我的日記本裡,這幾天還是記錄了很多的事,但是很零散,所以干脆壓縮在一起了。

1號在和田,我們參觀了玉石的作坊和和田絲綢的作坊。另外第一次初步地體驗到沙漠的風情,晚上我們到了民豐,在司機伊裡亞斯的姥姥、姥爺家裡做客。維族人的好客熱情可見一斑,大家庭老老少少二、三十口一起出動,讓我們一行人個個手足無措,晚餐開始,一個又一個盤子,一道又一道豐盛的菜點,讓我們都很難為情。小伊家有只可愛的貓,和我這只大貓非常的投緣,真是非常喜歡。

2號出民豐,我們橫穿塔克拉瑪干沙漠前往那一頭的庫爾勒市,沙漠公路全長522KM,路兩邊都設有防沙的設施,據說每KM的造價要9萬元,而且每三年就要更新一次,真是條“黃金之路”。進入沙漠腹地,越過道路保護區,就是一座座的沙丘,連綿不斷,無邊無際。我在沙丘上行走,沙很細,在太陽的照耀下閃著金光。赤足漫步,清楚地感到沙的溫暖,用力將腳插入沙中,又覺得非常涼。被太陽曬熱的沙溫溫的,下層的沙則帶著夜的冰冷。

靠近沙漠公路盡頭的兩側有大名鼎鼎的胡楊樹,附近一定有水源了,果不其然,出公路就是塔裡木河了。正是枯水期,河道很窄,河水極其渾濁,河兩邊植被茂盛。出疆以來一直好脾氣的司機今天像換了個人,難以理逾,不提也罷。

3號我們在羅布人村寨度過了愉快的一天,據“藏羚羊手冊”新疆卷介紹,這個村落是個古老的村莊,人煙稀少,地方靠近塔裡木河和沙漠交界的地方,很是荒僻。但讓我們吃驚的是,從庫爾勒出發,行車不過一個半小時就到了村落,而且有人收門票,感情這裡已經徹底成為旅游點了,一時間大家都覺得趣味索然。近十一點,園內並沒什麼游客,只是坐在門口曬太陽的幾個一把花白胡子的老人挺有趣,一打聽,原來這就是羅布老人了,居中的那位居然已經有107歲了,兩旁的老人也分別有101和99歲了。可以和老人拍照留影,代價是5元RMB。羅布人長壽的原因在於他們喜食生魚和心境淡泊,這和我不沾河魚與嘰嘰喳喳的性格實在有些距離。

有志願者給我們做導游,我們也樂得跟在這個只有24歲,卻叫囂著有副老胳膊老腿的蒙族小姑娘進了村子。過了跨在涓涓流動的踏裡木河的木橋,可以看見太陽墓,再過去就是連綿不斷的沙山了。小姑娘很稱職,介紹很到位,踏裡木河古河道、太陽墓的原由、神女湖的傳說,從沙山上整個人滑下去的快樂都很有意思。但給我留下最深刻印像的還是她強烈的環保意識和保護地球母親的真誠主張。

從大沙梁上下來,我們選擇了騎駱駝去神女湖,7個人300元,價格還能接受。一人一峰,我們首尾相銜,如同去往大漠深處的旅團。天空碧藍如洗,浩瀚中沒有一絲浮雲,太陽直射下的沙漠映射著金黃的光,奪人眼目;塔裡木河邊上的胡楊樹葉子還是翠綠的,而這裡的已經是一片金黃。神女湖邊上有大片的蘆葦,抽著麻色的穗,在初秋的風中輕輕搖晃;湖水清澈見底,一群群的小魚在岸邊嬉戲;湖對岸的沙丘罕有人至,它的線條柔和優美,如同女人側臥的身體。駝隊中總有一兩只駱駝想賴著吃蘆葦的枝葉而不肯前行,在驅駝人的鞭策下,戀戀不舍地邁上一兩步,卻使動作失去平衡,也讓駝背上的人突然一個緊張,發出一聲聲地驚叫,引來同伴的一串串笑聲,在空曠的原野裡放肆地傳播,一環環地蕩進蘆葦叢深處……

4號我們離開庫城前往吐魯番,途經博斯騰湖,博湖的水非常清,可以看見水底的水草緩慢地搖曳,湖邊叢生中大量的蘆葦,一群一群的水鳥不時地從蘆葦蕩中騰飛而起,留下一串清脆的鳥鳴。想起中學地理學過的知識,湖邊大量的水生植物的出現是湖泊老化的初期症狀,也許若干年後,博湖將只存在於人們的記憶中。

近六點十分,我們進入了吐魯番地區,首先,我們參觀了交河故城遺址,這個古老城市的遺址已經徹底成為商業的旅游點了。我們沿著人工鋪砌的道路漫行在這個千年前繁華的城市,殘牆斷壁,班駁的土灰色。不想埋怨中國人的素質,但是面對風沙不能刻劃的石頭上一條條漢文的,維文的諸如“某某到此一游”,怎能不讓人心中隱隱做痛?

城市設置的很完整,不僅有老百姓的住宅,也有官方的辦事機構,而保存最好的是佛院,鐘、鼓樓的殘樁、大殿的基石、帶著殘留的赭紅色的佛龕,塔林柱裡最後的支撐……在懸崖峭壁上聳立,在風中輕輕嘆息。不經意間已過了近兩小時,時間邁著他亙古不變的步伐溫柔地踏過了每塊在風中顫抖的磚塊,夕陽如同鮮血洗過般地鋪灑了大地,古城如同鍍上了一層紅光,顯得莊嚴肅穆,只是更加凄涼。落日無法讓美景多留幾分鐘,不一會兒,天邊就只剩下幾縷燦爛的雲霞,古城更像回光返照的病人,沉沉地吐出最後的濁氣,復歸平靜之中。順著便道,離開這千百年前文化的最後見證,天已擦黑,一彎新月在暗藍的天空中發出冷冷的光,稀疏地穿過了班駁的白楊樹影。

5號我們給了吐魯番,不過這裡之後的行程已經偏離了我們靠近自然的主張,濃烈的商業意味貼著每個景點,發出令人做嘔的氣味,揮也揮不去。火焰山下拉人合影的穿著民族服裝卻不知道是什麼民族的姑娘;葡萄溝中禁止采摘葡萄的木牌與在風中失水風干的葡萄;巴依老爺豪華的粗劣大宅和緊貼而建的所謂的阿凡提的故居以及坎兒井博物館中集現代舞美設計與聲光技術為一體的花崗岩建築可以當之無愧地成為新疆旅游的惡俗四大金剛。吐魯番是被現代旅游徹底摧毀的又一個地區,不記得是誰說了這句話,但是我覺得很在理。

從吐市到烏市的高速公路是入疆後最後的一段路了。近8000公裡的環疆行以這麼高質量的公路結束還是很寫意的。在十月暖暖的陽光的懷抱下,我很快進如夢中,不知道過了多久,不知道什麼時候,似乎有個聲音在叫喊著我“快醒來,快醒來”,頗有戲劇性地我從夢中驚醒,風在窗外呼嘯,公路兩旁聳立著巨大的風車,在廣闊的荒漠當中不知有幾百個,幾十米高的白色風杆上幾米長的巨型風扇在狂風地推動下一圈圈地旋轉,發出劃破長空的沉重嘆息,給人以強烈的震撼。

6號我們在烏市打點行裝,采買土特產,值得一提的是“五一夜市”非常值得去。

飛機呼嘯地衝上雲層,十九天的旅行就要畫上句號,和來時一樣,我在空中記錄下最後的文字。新疆的好山好水,人情風物依然在腦海中盤旋,但是渴望躺在自己床上的念頭卻強烈過任何一刻。回顧這些天的點點滴滴,真是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國有多大,我們十多天近8000公裡的行程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這一點,南北疆別樣的風情更是一種地理與人文上的跨越。喀那斯的幽雅、寧靜;塞裡木的大氣、絕美;九曲十八彎的溫柔、淡雅;大草原的廣闊、奔放;天山“達阪”的驚險、茫然;喀什的異域風情;民豐的熱情、決絕;塔克拉瑪干的荒涼、肅殺;羅布人村落的散淡、恬靜…………每一處仍將不時地抨擊著我的心房。

終於完成了主要情節的“記錄”,但心中的感觸卻更加深。在城市生活得太久,被城市包圍得太久,人與人仿佛一樣。成功者的故事激勵著成千上萬的人,人們評判是否成功的尺寸也越發一致,完全忘記了“各自各精彩”的情節,人們在主流與個體間不斷地彷徨、不斷地迷惘,而這一過程延續的時間越長,我們彷徨、迷惘的程度也就越深,總有一天,我們會忘記在人世間的自我。同行的旅者中有人評價我像個孩子,兩個字簡單。簡單是什麼意思呢?考慮事情沒有層次化?不能在不同的人前從容地更換一張又一張臉孔?套用一句老話,我簡單故我在。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活著,遵循自己的生活原則;關愛養育自己的長輩、愛惜能成為朋友的每個人、友善對待我們生存的城市、踏實走過屬於自己生命的每一步,永遠對明天、對生命展開笑臉。謹此作為游記的最後文字、作為對自己的一份提醒、作為對組織這次活動的KIM、HELEN和參與所有活動的同行者的感謝、作為對耐心看完這些經歷的所有讀者的感謝。

SUNZNG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