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晚上六點我終於坐上了開往上海的L1次列車,開始了我的十一之旅。可能太缺乏坐火車的經驗了,上車前就買了瓶水,想著車上肯定有飯吃,誰知道偏偏這麼倒霉,坐上的是一列高級列車,車上既沒有餐車,也沒有賣東西的小推車,只好餓著肚子到了濟南,才利用停車的5分鐘時間衝下車買吃的,勉強填飽了肚子。(經驗:以後只要長途旅行,切記要帶一點填肚子的東西,以防萬一)
10月1日八點,我終於到了上海火車站,一下車覺得頭重腳輕的,本來計劃要去昆山參加一個朋友的婚禮,可是實在是覺得就快要撐不住了,所以只好放棄這個計劃,臨時在交大附近找個地方住下,午餐後就回酒店惡補了一覺。晚上在徐家彙逛了一圈,然後在一家名為“上海小廚”的餐館用晚餐,總算是見識了一回上海的“小家子氣”啊,盤子都是小小的,分量少的可憐,而且菜價不蜚(RMB95/5菜)。吃飽喝足當然是按照既定行程前往黃浦江,游覽外灘的夜景。可是令我失望的是外灘不僅人多,而且黃浦江周圍全部用護欄給圍了起來,只有買RMB50/人的游船票才能進去一飽黃浦江的風采(據說以前還可以坐輪渡過去那邊的浦東)。最後還是狠狠心買了三張船票,登上了所謂的“豪華游輪”,開始了一個小時的游覽。沿途看見了東方明珠、南浦大橋,浦東的夜景……也總算是了卻了一樁心願吧。
10月2日起了一大早,吃完早餐後趕往汽車站,開始了下一個旅行目標—杭州(車程約2.5小時,車票RMB52/人)。抵達後按照同學的指示出站後往前走到一個十字交叉路口,在那乘坐35路公交車到達“吳山廣場”。在那裡見到了畢業後就一直沒有見過面的大學同學王安徽。他帶我們到了事先已經預定好的“酒店”,其實只是一個招待所(杭州市委黨校招待所RMB260/間夜)。不過在這種時候能找到地方睡覺已經很不錯了,如果不是因為找到我同學幫我提前訂房,恐怕那天晚上真的要露宿街頭了啊。聽招待所的服務員說:旅游團的導游都只能睡會議室。中午隨便在附近的小飯館吃了點,就坐上了K路前往靈隱寺。抵達靈隱寺之後先前去飛來峰(RMB25/人),關於“飛來峰”之名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人們普遍比較接受的說法是“靈隱寺一帶的石層比較軟,但是唯獨飛來峰例外,堅硬無比,與周圍的都不一樣,好像原本就不是屬於這個地方的,因此人們認為它是從別的地方飛來的。”還有一個比較有趣的地方,就是傳說中濟公當年睡過的床—濟公床,據說濟公當年就是在靈隱寺出家的,可是出家以後,濟公仍然不時的偷偷跑出來喝酒、吃肉,酒足飯飽以後就在這裡睡覺。那張床在被許多來這裡游玩的人摸過之後,現在已經變得光滑無比。接著我們又去了“一線天”,因為在一個黑乎乎的洞裡面,什麼也看不見,唯獨能從洞穴頂部的一條縫隙中透出一點光線,因此而得名。隨後我們來到了靈隱寺(RMB20/人),虔誠的燒香人還真的不少哦,裡面還新增加了一個景點—五百羅漢堂,各個神情各異,據說這五百羅漢,各個是銅制,耗資巨大。晚上去了鼓樓附近的一家湖南餐館(大碗菜)吃飯,這餐是我覺得吃得最值的,在往後的旅途中再也沒有遇見這樣一家經濟實惠的餐館了(四個人才花了92元)。晚餐後由於同學第二天要上早班,因此寒暄一番之後,我們就匆匆道別了。看看表,時間尚早,於是大家決定去西湖邊上走走。夜晚的西湖,燈光稀疏,除了湖邊各色的酒吧、咖啡廳燈火通明,走了一段,覺得實在是太冷了,於是找了西湖邊上的一家“星巴克”坐下來,邊喝咖啡邊欣賞夜晚的西湖美景。
10月3日早上起了個大早,准備好行裝打算花一整天的時間把西湖好好的游玩一番,誰知道,天空飄起來毛毛細雨,其實這種天氣才是游覽西湖的最佳時刻:人不會太多,而且細雨中的西湖景色有中朦朧浪漫的美感,讓人不禁想起古代那些文人墨客的千古佳句。可是剛把“柳浪聞鶯”走完,就發覺雨中的西湖更加寒冷,還穿著短袖的我們,根本禁不住一陣陣的寒風,無奈大家一致認為應該先找個地方買件長袖衣服,然後再繼續西湖之旅(這是我此次旅行覺得最欠考慮的一件事情,因此我們耽誤了大半天的時間,也錯過了游覽西湖的最佳時機)
(經驗:以後出門旅游一定要帶夠衣服:長袖和短袖至少要各帶一件,以防天氣突變,而浪費過多的時間去購物)
買完衣服,已經是下午三點多了,只好抓緊時間游覽西湖,天色漸漸暗下去,不知不覺我們已經游覽了“平湖秋月”、“花港觀魚”等景點,不知不覺走到了著名的“樓外樓”,突然覺得人和車莫名其妙的多了起來,可見這座“江南第一名樓”的風采依然啊。本來在去杭州之前信誓旦旦的說不管怎樣都要去“樓外樓”嘗嘗著名的“西湖醋魚”、“東坡肉”和“叫化雞”的,可是到了之後被眼前的陣勢給嚇住了,門口的長隊讓我們放棄了這個想法。於是決定前往別人推薦的位於延安路上的“知味觀”品嘗江南小吃(貓耳朵、田螺、湖州千張包、酒釀圓子……不僅便宜而且味道不錯,值得一試)。
10月4日,天氣突然晴朗起來,本來打算繼續游覽西湖的,可是到了之後發現人比昨天多了幾倍,因此決定臨時更換游玩地點,在一個當地人的推薦下我們決定去岳王廟和龍井村(據說這還是當時乾隆下江南的時候親自提的詞呢)。為了省錢,我們決定做公共汽車前往,誰知道上車以後才發覺這實在是一個錯誤的決定。路上非常的擁堵,於是我們決定下車往相反的方向饒過這段路。下車後打了一輛車,跟司機說我們要去“岳王廟”,司機很“好心”地對我們說現在去“岳王廟”的路非常堵,不過他可以把我們放在一個就近的地方,然後走路就可以過去了。輕信了司機的“好心”,我們在司機所謂的“還有一站半地”的地方下了車。可是下車以後才發現我們錯了,距離“岳王廟”不僅還有很遠的路程,而且那條路非常暢順,只好自認倒霉,至今我也不明白司機為什麼不願意載我們過去。
好不容易找了輛公共汽車到了“岳王廟”,發現門票居然要25元(聽朋友說裡面啥也沒有,不值得一看),於是就在門口像征性的拍了一張照片。匆忙地趕往“龍井村”,在車站遇上了幾個熱情的杭州人給我們指路,順利地到達了“龍井茶室”,沿路直走就是“龍井村”了。在一位當地人的指引下我們來到了一戶當地人家裡,品嘗其自家采摘的“龍井茶葉”,說實話,我真的沒有品出來茶葉有多麼的特別。可是既然進來了,總不能一點都不買吧,於是開始和那個老婆婆侃價,一看她就是行家裡手,等我們在一旁商量完,才問我們打算買多少,我很不好意思的說我們都是學生,身上也沒有帶多少錢,如果能便宜一點的話,可以買點回去嘗嘗,最後老婆婆說一兩RMB25(原來開價是280/斤),我要了2兩。從老婆婆家出來,順路下山,沿途經過的是“九溪十八澗”,因為山中有很多不知名的小溪流過,最後彙入錢塘江而得名。山中的風景的確很美,最重要的是不會見到太多的人,倒也清靜。只是沿途遇見好些賣甘蔗的老大爺和很多在這裡安營扎寨的游人。下到半山腰,已是中午一點多鐘,肚子餓得咕咕叫了,正好有一家“溪中溪”酒家,因此沒有多想,就走了進去,翻開菜單,菜價確實不便宜,可是附近也只有這一家餐館啊,沒轍,隨便要了三個菜,結果買單的時候竟然要了82元,心中暗自叫苦,出來後大家調侃說從此要吃面包省錢了。下山的公共汽車人實在是多,不過還好我們有座位,在路上我把大半張作為讓給一個小朋友坐,黃河把座位讓給了一位老人,結果得到的是他們不盡的感激,心裡挺納悶的,在北京給小朋友和老人讓座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後來聽朋友說在南方人們沒有讓座的習慣。路上依然是堵得不得了,好不容易晃蕩了2小時到了目的地,趕緊打了一輛車直奔杭州汽車東站,在車上司機一個勁的和我們說換個時間來杭州,西湖會更加的美,抱怨這幾天人實在是太多了。臨走時還歡迎我們下次再來杭州(再次感受到杭州人民的熱情和好客)。匆忙趕到車站,只買到了晚上六點多去嘉善的車票。又經過大約一個半小時的顛簸,我們終於到了嘉山縣,下車後發現雖然只是晚上七點多,可是路上的人已經很稀少,趕緊按照出發前從網上下載的一堆資料中找電話訂房。很幸運的是“江家大宅”的女主人說他們家的客廳可以加床。約好見面的地點,我們趕緊打車前往“西塘第二人民醫院”,等了會終於見到了“江家大宅”的女主人。她領著我們穿過一條條小路,來到了他們家的宅子前,這是一座很老的大宅子,大概分為五進,看得出來江家在當時的西塘也是一個富裕人家了。屋內的陳設都非常古老,除了洗手間裝修一新。江家老人都十分熱情,知道我們還沒有吃晚飯,周阿姨說干脆就在他們家裡吃,只收我們一點加工費,結果吃到一餐正宗的家常便飯,價錢倒也合適,1晚住宿加上早餐和晚餐,三個人總共花了150元。吃飽喝足決定出去走走,欣賞一下江南小鎮的夜晚,果然是曲徑通幽啊。河的兩岸都掛滿了燈籠,河邊擺出了很多張桌子,三三兩兩的人圍坐在河邊,邊吃飯邊欣賞夜景,別有一番滋味。隨著河兩岸的燈籠漸漸熄滅。我們也意識到應該回去休息了。
10月5日早上一大早吃完早餐,我們就開始了西塘一日之旅。沿著河邊走,看到了驢友們推薦的“一線天”的芡實糕,著名的“響堂”,據說是西塘第一黑店的“錢塘人家”,大名鼎鼎的“煙雨長廊”(可惜的是天氣異常晴朗,體會不到煙雨的感覺),“水陽居”,“明清食代”。還品嘗了西塘特色小吃—懷秀橋下老爺爺的水豆腐,一線天的一口粽,還有臭豆腐……西塘老鎮確實不算太大,我們只用了不到2小時就已將它走完。看看表,離吃中午飯的時間還尚早,只好先到了響堂門口坐著,等待開飯的時間。經過老板推薦,我們點了四個特色菜:馬蘭頭(味道很奇怪),六月紅(其實就是大螃蟹,味道很香,而且價格合理8元/個),蟬衣包(其實就是薄薄的豆腐皮裡裹著一些很奇怪的菜,總之我吃不慣那種味道),菱肉毛豆(很嫩,很香)。酒足飯飽踏上了回上海的路。為了省錢,選擇了乘火車(8元/人),雖然沒有座位,但是一路上說說笑笑倒也覺得時間過得挺快的。
洋洋灑灑像記流水賬一樣寫了一大篇,也算是對自己這次旅行喜怒哀樂的一點總結吧,至少下次再出去旅游就不會犯太多不應該犯的錯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