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的完美交融—洋人街

作者: dlhclhc

導讀大理有條“洋人街” 八月休假,正好到歷史文化名城大理游玩。且不說皚皚白雪的蒼山和碧波如藍的洱海,單是古城幾條石鋪路、麻布石壘牆的古色小街就已讓人受用無窮。其中最有特色的要數“洋人街”。 在這裡,人們可以品嘗非常地道的“西點”,諸如羅宋湯、色拉、比薩……手藝絕對一流。我們此次到大理便是尋著剛出爐的巧克力蛋糕的香氣到了“洋人街”。這是白 ...

大理有條“洋人街” 八月休假,正好到歷史文化名城大理游玩。且不說皚皚白雪的蒼山和碧波如藍的洱海,單是古城幾條石鋪路、麻布石壘牆的古色小街就已讓人受用無窮。其中最有特色的要數“洋人街”。

在這裡,人們可以品嘗非常地道的“西點”,諸如羅宋湯、色拉、比薩……手藝絕對一流。我們此次到大理便是尋著剛出爐的巧克力蛋糕的香氣到了“洋人街”。這是白族老板不失時機聘請前來就餐的外國人親自下廚,手把手教他們各國烹飪技術的結果。

這條長約百米的窄巷長期居住著上百歐美游者,很多都是旅游到古城,便再也舍不得離開了。我們在“洋人街”恰巧碰上一個德國旅游者,他很興奮地對我說,他已經是三度游大理古城,此番到來便要長住下去,娶一位善良賢能的白族姑娘為妻,與大理的風花雪月長相伴。

仔細走了古城的大街小巷,終於明白了“洋人街”興盛的秘密。大理古城布局是明、清以來的棋盤式方格網,有九街十八巷。“洋人街”是其中筆直貫穿東西的小街之一。白族傳統建築在大理的其他地方正逐漸消失,但在“洋人街”卻被悉心保存下來,作了別有風情的茶樓食肆。這裡每家小樓小院都可謂白族的精品建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越過照壁、穿過每一廊坊都覺得別有洞天;白牆青瓦矮圍欄,院門有檐有頂,而且是雙橫梁、四角飛檐的,梁上還飾以景致的水墨畫;房屋的窗欞門欄都用雕花木格子。白族人的審美偏向精致秀麗,在這裡,甚至從漢族地區傳來的平頂磚房,都以青磚、紅磚相配,調出悅目的圖案來。吧櫥、桌椅、沙發要麼一色紅木所制,要麼青竹,要麼綠藤,吊燈一般用竹篾編織的魚簍或簸箕做裝飾,牆壁上點綴有白族特有的蠟染和扎染布藝。如眼只覺調和舒暢。還有些地方布置成為小小的畫廊,雖然不一定都是藝術精品,但主人的審美感受洋溢其中,使人不敢造次。有個名為“櫻花園”的地方,經常舉辦各類小型畫展,我們去的時候,黑澤明創作的《亂》、《羅生門》、《夢》等電影效果圖剛剛拆下,換上了女主人自己獨特視角的一些作品。屋內沒有一般茶室的喧囂,而完全是藝術沙龍的氛圍。在這些小樓小院之中,隨處可見全國各地游者或金發碧眼的人,他們或讀書休憩、或娛樂閑聊,他們自己解釋說:“愛這裡的美唄,怎麼都覺得舒暢。”

旅游者到了大理“洋人街”,除了欣賞白族建築的靈秀,體會白族金花的善解人意品嘗可口的西餐,同時也領略到白族傳統文化與西方現代性的完美交融。


精選遊記: 大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