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季諾古戰場--莫斯科外的風景

作者: 曉魚兒

導讀波羅季諾的夏日初夏的一天,我們帶著午餐,從莫斯科開車去波羅季諾古戰場。普希金、萊蒙托夫在詩中濃墨謳歌過的波羅季諾,本是位於莫斯科以東100多公裡的一個普普通通的小村莊,180多年前,因庫圖佐夫率俄軍在這裡重創拿破侖大軍而聞名於世。 沿路都是一片一片綠得濃重的樹林,白樺樹密密匝匝地擠在一起,幾丈高的樹干筆直地指向天空。樹林間隔中是望不到頭的草 ...

波羅季諾的夏日初夏的一天,我們帶著午餐,從莫斯科開車去波羅季諾古戰場。普希金、萊蒙托夫在詩中濃墨謳歌過的波羅季諾,本是位於莫斯科以東100多公裡的一個普普通通的小村莊,180多年前,因庫圖佐夫率俄軍在這裡重創拿破侖大軍而聞名於世。

沿路都是一片一片綠得濃重的樹林,白樺樹密密匝匝地擠在一起,幾丈高的樹干筆直地指向天空。樹林間隔中是望不到頭的草地,遠遠地看到牛群在高可沒膝的青草中漫步。經過的幾個村鎮,簡樸的木房,寧靜的氛圍,雖然離莫斯科不算太遠,卻已經是一派俄羅斯鄉村氣息了。

快到波羅季諾的時候,我們發現了路邊的一個小商店,便好奇地走了進去。小店只有二、三十米的樣子,俄羅斯的面包、香腸和進口的香皂、牙膏一起陳列在木制的貨架上。胖得幾乎在櫃台裡轉不過身的售貨大媽熱情地招呼我們,正像我們印像中的俄羅斯婦女。同伴們約定,參觀完古戰場後,要看一看真正的俄羅斯農家,和主人聊聊天,親身體味一下俄羅斯風情。

波羅季諾古戰場是一大片散布著丘陵的平原,很少有樹,放眼望去,除了波羅季諾博物館和散落在博物館四周、大大小小的十幾座紀念碑外,都是蓬勃旺盛的野草和點綴其間的野花。博物館裡陳列著十九世紀初俄軍的武器和軍裝、繳獲法軍的各種戰利品,講解員指著波羅季諾戰場的模型向一批批的參觀者講解著俄法交戰的情況,大幅的油畫展示著當年激烈的廝殺和流淌過的鮮血。

紀念碑各有特色,最雄偉豪華的當屬波羅季諾會戰紀念碑。它傲然挺立在一個小山坡上,與波羅季諾博物館遙遙相對。一個巨大的十字架高高地立在碑頂,大理石的碑身上鑲著金色,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著金燦燦的光輝。碑文銘刻著英雄們的功勛。1812年8月26日,俄軍統帥庫圖佐夫正是在這裡率領俄軍與拿破侖大軍浴血奮戰。會戰以俄軍退卻而告結束,但是法軍在波羅季諾原野陳屍數萬,元氣大傷,給拿破侖心頭留下了抹不去的陰影。兩個月後,拿破侖逃回巴黎,連行軍床都留在了波羅季諾博物館,庫圖佐夫卻因此一役而威名遠揚。每年8月,都會有很多青少年來這裡憑吊民族的英雄。

繞到紀念碑背面,黑色的鐵欄杆圍起了一座墓,深色的大理石上鐫刻著巴戈拉季昂的名字。這位正當壯年的將軍是在波羅季諾會戰中犧牲的職務最高的軍人,托爾斯泰就是以他為原型塑造了《戰爭與和平》裡的主要人物安德烈·包爾康斯基。墓碑上沒有他的塑像,在人們的腦海裡,憂郁、沉思、書生氣十足的安德烈代替了真實的巴戈拉季昂,成為十九世紀初葉俄羅斯理想主義英雄人物的像征。站在他的墓前,我忽然想,如果這位忠君愛國的將軍有幸活下來,並且同俄軍一起打到巴黎,他的命運很可能是另外一種樣子,也許他會成為一名十二月黨人,被元老院送上絞刑架,成為另一種意義上的民族英雄。

離開古戰場時,太陽已微微斜在了西邊。

附近的村莊裡,綠樹環繞著一座座農家小院,給人一種溫馨詳和的感覺。印像裡的俄羅斯是一個豪放熱情的民族,不知是因為不願意接待外國人,還是擔心十幾個中國人擾亂了農家小院午後的寧靜,我們參觀的請求幾次遭到了禮貌的拒絕。後來一個叫維塔裡的中年人對我們這些不速之客表示了歡迎。

維塔裡四十來歲,身材高大,微微發福,留著兩撇小胡子,眼神裡透著志得意滿。他很樂於向我們講述他的成功。他在莫斯科開辦了一家廣告公司,資金不多,但業務已做到遠東和中東,還打算向中國市場拓展,只有周末才到這裡度假,平時是他的父母親居住。他家的院子裡種滿了蔬菜和花草,一幢兩層木制小樓從外觀看與周圍的房屋相似,走進去發現裡面用精致的純木裝修,陳設講究、豪華,還有一個十九世紀俄羅斯風格的壁爐。最有趣的是,他在路邊的小河上修了村裡唯一一座私人小橋,用來垂釣和游泳時小憩,只有村裡要好的朋友才能使用。從他家出來後,我們特意去看樹叢掩藏著的小橋。一米來寬、四五米長的小橋用一根根的圓木鋪成,清晨或傍晚時分,在幽靜的小橋上悠閑地垂釣一定別有樂趣。

維塔裡的雄心勃勃和開放的性格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像。在俄羅斯社會動蕩的時候,他善於抓住機會,迅速置身於成功者的行列。庫圖佐夫、巴戈拉季昂是俄羅斯的英雄,維塔裡也是波羅季諾小鎮上的一顆星,只是,經濟利益和致富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愛國精神和理想主義,誰能知道維塔裡這樣的“新俄羅斯人”會把俄羅斯帶向何方呢?

我們又找到了一個院落,一個美麗樸素、身材苗條的姑娘爽快地同意讓我們在院子裡午餐。

院子很大,一棵大樹下擺著一張白色的木制長方桌和幾條長凳,大樹的枝椏上吊著一個小小的搖籃,旁邊的草地上有木頭制作的簡陋的秋千和蹺蹺板,地裡還種著草莓和蔬菜。院子最裡面是一座教堂,沒有莫斯科教堂的豪華氣派,但和周圍的環境非常和諧,自有它的寧靜詳和。走上教堂的樓梯,牧師正在為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嬰兒施洗禮,母親的臉上溢滿幸福的光輝。

俄羅斯女孩告訴我們,這裡是村民的教堂,院子屬於教會,她是教會的工作人員。吃飯的時候,她悄悄跑回她的小屋,出來時為我們拿來了草莓和在莫斯科價格不菲的蔬菜,還有一大瓶沒有經過加工的新鮮牛奶。對我們的謝意,她紅著臉連說不用。在我們的一再邀請下,她靦腆地拿起一塊面包,站在一邊文靜地吃著,回答我們各種各樣的問題。她好看的大眼睛一直友好地注視著我們,絲毫沒有責備我們的唐突。告別的時候,我們非常後悔沒有帶一些中國的小禮品,只好把未啟封的飲料強塞到她的手裡,權當我們的一點心意。

驅車離開波羅季諾時,夏日的風透過車窗暖暖地吹在臉上。太陽向西斜得更深了,六月的陽光卻依然明媚。波羅季諾在我的視線裡越來越小,終於消失在天的盡頭。然而,它卻像一幅重彩的油畫,留在了我的記憶裡。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